简体 | 繁体 | 无障碍 | | 网站支持IPv6  
乌木镇“稻虾连作”谱写农民致富经
发布时间:2025-04-02 浏览次数: 来源:乌木镇 字体:[ 放大 缩小 ] [我要打印] [关闭本页]

​​3月11日。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后,乌木镇立即行动,多措并举,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集中在凤山村、广子村大力推行“稻虾连作”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一田两收”,切实提高农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一、“一红一绿”推进种养结合新模式。充分发挥小龙虾与水稻的共生互补优势。一方面,小龙虾在稻田中生长,其排泄物能够为水稻提供天然的有机肥料,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保护了土壤生态环境,种出的水稻更加绿色健康。另一方面,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又为小龙虾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在养殖管理上,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指导农户精准调控水位,春季小龙虾生长旺季保持浅水位,利于小龙虾觅食和活动;夏季高温时适当加深水位,为小龙虾创造凉爽的栖息环境,同时也满足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  

二、“一动一静”拓宽农民致富渠道。传统种植模式一般在5月栽种秧苗(插秧),8月收割稻谷,采用“稻虾连作”后,3月水稻育种及放养虾苗,4月—5月收虾,第一次收虾后紧接着移栽秧苗,8月收割水稻,10月可再次放虾苗,来年1月收虾。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协调,稻虾合种水田可以实现一田由一年一收提高至一年二至三收,有效提高农田经济效益,农民还能借助经营农家乐、小龙虾休闲垂钓等方式,实现从单一农业生产向多元化增收的转变。今年乌木全镇将新增稻虾田面积310亩,目前已投放虾苗4000余斤,按照水稻亩产稳定在500公斤以上、小龙虾亩产90公斤以上估算,农户每亩至少可增收2000元以上。

三、“一前一后”激活农业转型新效能。在“稻虾连作”开展前,邀请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对当地的土壤、水质进行检测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种养方案;组织村民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学习小龙虾养殖技术、水稻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知识,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目前全镇累计培训农户60余人;针对“稻虾新农民”出台专项补贴政策,协调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解决农户资金难题。待到稻虾收获季节,村委会将与本地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联系合作,为农户提供稳定的批发、零售渠道。镇域内多家餐饮业主推出小龙虾、手抓饭、鼎罐饭、糯米饭、米酒等特色菜品,力争打造“稻虾连作”农产品本地特色品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