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进新村民,注入乡村发展新活力。全面推进道路、河道和院落等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态停车、污水治理和共享鸡舍等功能配套,在保留乡村整体风貌的基础上,通过百岛湖生态农业、浙江天演等龙头企业带动,引进亚提纺织、欢喜坪、巴渝麻、廖一拍、童家麻花等市场主体,开辟发展新赛道。坚持市场化主导,成立由村集体占股66%的广竹村投公司,通过产权置换、流转租赁、合伙入股等多元路径,培育集特色民宿、健康运动、数字交互于一体的乡村新业态。
二、服务原住民,提升乡村生活幸福感。实施“乡情小院”管理模式,用实用活积分制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红心共享超市积分兑换激励作用,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实行“四天院坝里”工作模式,干部职工每周至少四天深入村民家中听民声访民情,常态化开展群众院坝会,再通过举行惠民惠农知识竞赛”“农民工春晚”“与村民同吃一次饭”等活动,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干部群众凝聚力。
三、发展新产业,拓宽乡村就业新领域。构建AI服务体系,以AI助手虚拟人苎小梦为核心,构建AI云脑智能中枢,并以“云仓供应链”联通全国资源,让“买全国卖全国游全国住全国”高效呈现。升级“赶村”品牌内涵,探索推出春赶花、夏赶凉、秋赶收、冬赶年“四季赶村节”,并着重探索研学旅游经济+乡村振兴培训经济。做强“两花经济”,与团坝共同开发茉莉花白茶,延伸精深加工链条,拓宽茉莉花增值新路径;推动绣球花“即扫即得”,将全村院墙转化为“扫码即购、实时补货”的零售花墙,形成“农旅融合 即时零售”的轻量化商业闭环。
四、培育新农民,打造乡村振兴主力军。通过“公司 村集体 农户”与“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发展模式,让村民逐步蝶变为产业工人、投资经营商、产业业主和运营商,增加村民务工、分红、经营和租赁收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鼓励青年入乡发展和就业创业,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村集体和各类村民致富增收,呈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