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绿的秧盘被迅速送上抛秧机、插秧机,机手熟练驾驶着机器在田间往来驰骋,农用无人机在空中嗡嗡作响,行云流水般展示着直播、植保等操作流程(水稻机插、机播、机保),引得众人纷纷驻足观看。近日,全市水稻机播技术现场培训会在大竹县举行,通过演示丘区适用先进机具,培训农机能手,进一步加快新型农机应用推广,助推农业增产增效。
如今,在大竹县广袤的田野上,现代化农机装备已然成为主角。从播种到收割,从灌溉到植保,它们活跃在各个生产环节,绘就出一幅高效、智能的农业生产新画卷。
在大竹县高穴镇石河村的田间展示现场,大竹县农机工程师王大权热情地介绍起一款“明星”农机——去年引进推广的水稻有序抛秧机。“这款机器性能卓越,一次可抛秧14行,短短5分钟就能完成一亩地的作业。在条件良好的大田,一小时便能种植20亩。”王大权介绍道,与机插秧相比,抛秧采用软盘钵体育秧,育秧过程更简便、耗时更短,机器操作也不复杂,水稻成熟期还能提前5至8天,大大提升了种植效益。
今年,大竹县农业领域又添“新成员”——高速插秧机。“这是我们与省农机院联合研发的成果,特别适合山地丘陵、小田块以及个人种植用户(特别适合山地丘陵地区,更适宜小块田、梯田、高榜田等特殊地形,方便零散种植的地块)。它高1.38米、宽1.47米、长2.45米,4行同步插秧设计让其作业效率大幅提升,日均插秧面积最高可达30亩,相比手扶式插秧机效率提高3倍以上,较人力插秧更是提升近30倍。而且,它使用92号汽油,比传统机械使用的柴油更加环保。”四川海峰原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开发部经理马牧原告诉记者,大竹县是该款机械的首批试点推广点之一,接下来还将加大在四川省内的推广力度。
近年来,大竹县紧扣“科技创新、政策引领、农民增收”的发展要求,深入开展“天府良机”行动,持续推进“农业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一方面,不断完善农机耕作条件,大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另一方面,全力抓好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致力于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筑牢“天府粮仓”贡献大竹力量。
“我们全力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稳步推广粮经作物机械化栽培技术,扎实开展农村机电提灌站建设,大力加强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同时,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稳步实施宜机化改造项目,不仅提升了农机作业通行能力,还改善了土壤肥力。”据大竹县农业机械推广中心负责人介绍。
在政策支持方面,大竹县扎实落实农机购置补贴与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积极宣传推广各类新型实用机械(农机),并开展惠农惠民专项整治。为提高购机户积极性,还针对政策实施进度加强宣传(提高农户的购机积极性,同时开展专项治理,确保惠农惠民政策真正惠及民生)。此外,充分发挥农机专合组织、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等专业服务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农技推广(农机推广)、新机具应用、植物保护防治、苎麻生产机械化、优质农产品生产等领域积极示范带动,大力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晚秋粮食生产规范化栽培技术,示范玉米、小麦机播机收新技术,科学引进智能型、复合型农机新机具,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
大竹县还高度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开展农机化培训(农机安全培训),以农机专合社安全监管、拖拉机源头治理和隐患排查整治为重点,推行以“清单”为载体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制度,切实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将农机安全责任落到实处),有效防范和化解安全生产风险。
截至2024年底,大竹县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成绩斐然,累计里程达8772.3公里,其中硬化(黑化)5896.04公里,实现通组率100%。全县农机装备也不断充实,拥有植保无人机19台套、大中型拖拉机78台套、联合收割机275台套、插秧机64台套、谷物烘干机37台套。
如今,在农机的有力赋能下,大竹县农业正朝着现代化大步迈进,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