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源头预防,强化隐患排查与教育引导。联合水利、应急、乡镇(街道)等部门对辖区内河流、水库、池塘等53处危险水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隐患台账,增设警示标识120块、防护设施18处。组织开展防溺水情景模拟演练45场次、安全知识竞赛32场次,覆盖学生5.2万余人次。联合交警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重点加强骑行电动车安全规范教育,惠及师生3.8万人次。利用微信公众号、家长群等平台持续推送警示案例和安全提示,落实“每日安全提醒”机制。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安全提示,落实“每日安全提醒”机制。
聚焦重点群体,强化关爱帮扶与心理疏导。对摸排出的850余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建立“一人一档”,落实“一对一”或“多对一”帮扶。组织班主任线上家访、电话沟通,动态关注特殊学生心理状态。指导家长构建良好亲子关系。鼓励学校、社区联合开展文体活动与社会实践,充实学生假期生活,减少网络沉迷隐患,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聚焦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与应急处突。压实家长监护责任,通过家长会、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5.3万余份、组织签订《暑期安全监护承诺书》等方式,提升家长安全意识和监护能力。将防范性侵害作为暑期安全重点,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爱护我们的身体”主题防性侵教育60余场次。联合县妇联、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在暑假前夕共同发起“家校社协同护蕾行动”,开展师资培训8场次、家长课堂25场次,提升师生及家长防范意识和能力。完善溺水、灾害等应急预案,组织多场景应急演练30余场次。严格执行安全事故“即发即报”机制,确保响应迅速、处置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