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以“三全”机制深化重点人群救助 绘就民生保障温暖画卷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8-06
点击数:人次

今年以来,我县围绕重点人群救助需求,以“全准快”夯实救助根基,“全方位”织密保障网络,“全流程”提升服务质效,精准施策与精细服务并行,累计保障困难群众34.98万人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1338亿元,民生保障底色愈发鲜亮。

一、聚焦“全准快”,筑牢精准救助坚实根基

(一)动态监测实现“无死角覆盖建成县级低收入人口数据库,目前已纳入低保对象3.1618万户4.3562万人、特困供养人员6838人、低保边缘家庭321户820人,以及因病因灾等临时困难人员5104人,实现“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每季度更新信息1800余条次,确保监测覆盖“不遗漏”。

(二)跨部门联动提升“认定精准度”。打通农业农村、医保、人社、残联、卫健等多个部门数据通道,每月开展信息交叉核验。上半年通过医保数据筛查出年度医疗支出超1.4万元的困难家庭3500户,通过农业农村信息识别未纳入救助的贫困人员160人,经入户核实后全部纳入相应救助范围,救助认定准确率提升。

二、聚焦全方位,多元救助织密保障网络

(一)主动排查拓宽“救助覆盖面”。借势社会救助宣传月活动,组织320余名网格员开展“铁脚板”走访,覆盖全县324个村(社区),累计摸排低收入家庭1.2万户;同步依托大数据平台捕捉预警信息1300条,双管齐下发现困难线索150条。

(二)分类施救彰显“帮扶实效性”。通过主动发现机制,新认定特困人员3名、新增低保对象120名,实施临时救助2034户,发放临时救助金390.88万元。

三、聚焦“全流程”,机制创新提升服务效能

(一)审批提速跑出“民生加速度”。将低保、特困审批权限下放至31个乡镇(街道),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实行“零材料”申请,乡镇(街道)无前置条件受理,受理后在3个工作日内开展调查,核对平台线上核查和入户调查同步进行,特困、低保从申请到办结,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内。

(二)资金监管筑牢“安全防护网”。开展社会救助资金发放自查工作,核查特困、低保资金是否按月足额发放,对个别“一卡通”打卡失败数据,查找失败原因,及时补发到位。在大竹民政微信公众号上设立特困、低保、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资金发放公示网址链接,接受群众监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