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代表:
您在县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广乡村运营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092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厚植运营思维助振兴
从广子村成功经验来看,要成功推行乡村运营模式,必须坚定运营思维。计划每季度举办1场乡村运营主题活动,组织乡村干部及村民代表赴广子村实地考察学习,引导干部群众转变思想,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同时,联合职业院校开设乡村运营专题培训班,邀请广子村运营团队及行业专家向村干部和群众授课,推动基层干部和群众运营思维和运营能力深度融合。每年新回引致富带头人、农业科技人才、乡村规划人才、文化旅游、乡村运营人才等不低于20名。
二、加大资金投入助振兴
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村民参与”模式,充分发挥各方能动作用,推动乡村资源整合和提升,凝聚振兴合力。一是加大政府投资,加快补齐公共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二是吸引企业投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整合农村承包地,盘活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等资产资源,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原则,运营开发乡村发展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三是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着力建成以“共建共治共享共富”为路径的乡村振兴实践新模式。今年,多渠道整合筹措资金4亿元投入“乌木广子—森林四库实践基地—团坝云峰茶谷”共同富裕引领区建设,涉及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服务能力、农旅文融合四大工程的44个项目。
三、加强人才建设助振兴
一是用好“达人英才计划”,集中招引一批农业高层次人才,为乡村运营健康发展修起人才储备“蓄水池”。二是做好乡村工匠培育和优秀农民工回引,培育“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三是制定人才引进专项政策,实施“一村一CEO”招募计划,招募一批乡村职业经理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四是支持职业院校开设乡村运营专业课程,搭建常态化人才交流平台。目前,选聘23名在外优秀人才担任乡村振兴顾问,培育“土专家”“田秀才”200余名、致富带头人280余名,建立起33.4万农民工数据库,回引1.2万余名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大竹发展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和内生动力。
四、做强产业链条助振兴
一是做大种植业。全年稳定糯稻种植面积20万亩,新种植苎麻5万亩,辐射带动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扩种苎麻2万亩,稳定白茶种植面积8万亩,新发展稻虾综合种养3万亩,新改造竹林8万亩,改造巴山红香椿1万亩。重点推进共同富裕引领区特色产业发展,在乌木镇新发展稻虾养380亩、白茶960亩、苎麻549亩、蔬菜323亩、蓝莓192亩,在团坝镇新发展稻虾329亩、苎麻273亩、白茶960亩。二是做强手工业。打造乌木镇堡子村小微企业(手工作坊)、团坝镇创意饰品手工业加工联合区,今年,建成创意饰品产业配套基础设施1处,招聘工人50人以上,实现农忙时从事农事生产,农闲时加工企业务工,扩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三是做长产业链。聚焦竹麻新材料,着力打造“以竹代塑”产业园,带动竹生物、竹装饰、竹工艺等链条精深发展,推动苎麻在成衣制造上实现突破,构建苎麻产业“生态圈”。四是做优品牌链。擦亮“稻麻茶竹椿虾”金字招牌,做大做响“滋竹尝乐”农产品区域公共品今年完成农产品牌,完成“三品一标”品牌认证2个以上。
五、推进乡村善治助振兴
选优配强镇村两级领导班子,择优储备村(社区)后备力量600余名,回引258名企业家、成功人士担任乡村振兴顾问,全面提升农村党组织战斗力。推行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试点管理,积极运用“川善治”平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树立红白喜事从简、低碳节能理念,聘请法律顾问,培育法律明白人,推进“一村一辅警(警务助理)”全覆盖,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力支持!
大竹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