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本栋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速推进明月山绿色生态示范带建设的建议》(第118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明月山绿色生态示范带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大竹县作为示范带核心区域,将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糯稻、竹产业、种业为突破口,深化三产融合,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您提出的政策统筹、产业协同和模式创新建议,与我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我局将协同相关部门全力推进。
一、聚焦糯稻全产业链升级,打造“中国糯稻之都”
(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探索适合我县的高产优质糯稻新品种,在同地力、同管理、同气候条件下,观察产量、品质、生育期、抗病虫能力、抗倒性、结实率等表现,从而选出适宜我县种植的优质品种用于大面积推广,以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企业增效。自2019年起,每年选用种业公司和农科院提供的具有高产优质潜力的品种,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进行比较试验,试验过程严格按照科学标准执行,育秧方式、肥水管理、病虫防治与大面积栽培相同。通过多年试验,筛选推广了糯优100、糯优1号、糯优2号、眉糯1号、泰糯1号以及糯两优561、泰糯329、泰糯2000、达糯7号、达糯3号、达糯6号等优质糯稻品种,从源头上提升了大竹糯稻品质。
(二)推进明月山示范带建设,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借助“川渝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契机,在重庆梁平、长寿、垫江等地进一步打造糯稻基地,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作战”。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在保证公司原料供应的同时,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益,不断扩大糯稻种植规模,提升产业影响力。
(三)开发糯稻衍生品,提升产品附加值。东柳醪糟公司联合川农大建立糯稻研发中心,围绕市场需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深入挖掘糯稻的多种用途,开发出低糖醪糟、即食醪糟汤圆等20余款新产品,获得国家专利10多项。这些新产品不仅丰富了市场上糯稻产品的种类,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还提高了糯稻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迈进。
二、实施“以竹代塑”行动,建设竹产业创新示范区
(一)抓建链补链,打造引领性竹产业。抢抓川渝东北地区暂无竹产业发展高地机遇,紧扣竹纤维、竹缠绕、竹浆纸等领域,坚持靶向招引龙头企业和培育壮大本地企业同步推进,已基本构建起以四川兴竹65万吨生物基新材料为龙头的竹纤维、以泰盛科技30万吨为龙头的竹浆纸、以浙江鑫宙30万吨为龙头的竹缠绕 “三竹鼎立”的现代竹产业格局,带动竹建材、竹装饰、竹工艺等产业全链条发展,竹资源大县加快向竹产业强县跨越。
(二)抓政策扶持,打造区域性竹品牌。印发《加快“以竹代塑” 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鲜明创建全国“以竹代塑”示范县和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1 3品牌”等目标,部署推进资源培育倍增、产业能级跃升、文旅融合提升、科创赋能引领、应用推广示范等“五大行动”,奋力推动“以竹代塑”破局起势、成势见效,加快构建竹产业发展新局面。
(三)抓资源培育,打造示范性竹基地。依托“天府森林四库” 及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谋划培育巨黄竹等速生竹木品种,建设更多竹产业基地。2025年新发展竹产业原材料基地8万亩,力争5年内新增60万亩。开展自育竹苗基地建设。加快项目选址、林地流转、采伐设计、采伐审批、种苗培育等进度,力争2026年建成优质种苗基地3万亩。
(四)抓生态优势,推动特色性竹旅游。依托五峰山森林公园,在庙坝镇、欧家镇、清河镇、月华镇、朝阳乡、石子镇、乌木镇、周家镇、四合镇等乡镇培育优质楠竹等竹种,紧扣欢喜坪、万里坪、竹文化公园、渔人部落、五峰山、明月山、云峰茶谷、竹海之眼、乌木村旅等,围绕竹林康养、竹文化体验,建设一批竹林人家,打造独具特色的竹旅康养“小环线”,推动“竹旅融合”协调发展。
三、构建现代种业体系,保障粮食安全
在糯稻制种方面,大竹县积极响应种业振兴行动。2024年,紧密结合糯稻特色产业,在品比试验基础上,稳步推进 “粮芯” 工程。积极引进四川种业集团,在大竹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省五星级)首期规划了三个专用基地,面积共500亩用于开展糯稻制种工作。计划到2027年,在月华、石河、清河等乡镇建立2000亩的糯稻制种基地,随着 “粮芯” 工程的深入实施,糯稻种业正逐步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推动整个糯稻产业链向高端化、品牌化迈进。
在推广全程机械化及综合农事服务模式上,大竹县东柳醪糟有限公司引领推进糯稻现代农业园区“全程机械化 综合农事”服务新模式。在园区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行“公司 基地 农户”“专合社 村级组织 农户”模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免费发放糯稻种子、农膜等生产资料,采取统一耕作、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统一订单收购,带动农户面达75%以上,实现了园区内规模经营。为加快推进园区全程机械化进程,增强服务能力,公司在园区注册资金500万元成立了大竹县惠鑫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拥有耕整机10余台、收割机3台、插秧机4台、植保机械4台、灌溉设备20余台,从耕整地、播种、植保、撒肥、烘干、加工等环节开展农机作业服务,服务面积达2万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作业服务及时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目前,园区实行糯稻油菜轮作,均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84%。
四、深化农旅文融合,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深挖本土文化资源,丰富文化IP矩阵梳理文化家底,打造特色文化体验项目
1. 竹文化。大竹县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近年来在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当地手艺人将传统竹编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花篮、筐子、鞋子等生活用品,以及高端定制竹编工艺品,产品远销国内外。依托我县市级非遗项目“二郎竹席编织技艺”,建设竹艺博览馆(展示竹编、竹雕、竹纸等非遗技艺),开发竹文化研学课程(如亲子竹编DIY)。
2. 醪糟文化。依托我县省级非遗项目“东柳醪糟酿制技 艺”打造集非遗传承、文化体验、研学教育、美食消费于一体的特色文旅项目,丰富明月山绿色生态示范带的文化内涵。
3. 民俗文化。复原川东农耕场景,策划明月山农耕文化节(打谷赛、山歌对唱、篝火晚会);引入“舞龙”“竹唢呐”等非遗表演。
4. 红色文化。联动大竹县大庙寨杨通支部活动旧址陈列馆,设计红色研学路线(结合VR还原历史场景)。
5. 讲好“明月山故事”。收集民间传说(如明月山神话、地名由来),通过光影秀、情景剧(如《明月山传奇》实景演出)活化呈现。
(二)筑精品旅游通途,聚竹文化民宿集群,绘大竹文旅宏图
大竹县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积极发展竹林康养产业。全县已建成以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的“竹海”生态旅游基地、竹林康养基地1个(省级)、市级竹产业园区1个,欢喜民宿、广子村苎梦里、云峰茶谷、淳年小院等民宿,并配套建设了竹林步道、瑜伽平台、温泉泡池等康养设施。在广子村民宿以竹编手作、竹林康养、竹文化综合体验为主题,将竹编工艺展示、教学、体验融入民宿服务,游客可亲手制作竹编工艺品,感受传统技艺魅力。在百里竹海、五峰山竹海公园、海明湖温泉、依托竹林康养基地,提供竹林氧吧、瑜伽、温泉等康养服务,打造静谧舒适的环境。
当前公交车公司亏损都比较严重,财政补贴也难以及时到位,开通明月山旅游环线公交车,客流量达不到标准,也会造成公交车资源的浪费,公交车公司将难以承受亏损,财政负担也将持续加大。如需开通明月山旅游环线公交车,应进行科学调研论证,既要考虑社会效益(如:企业的发展、群众出行的需求等),同时要考虑公交车企业的经济效益等因素。所以,开行明月山旅游环线公交车应根据客流量、财政补贴等,统筹协调,科学发展。我局将根据职能职责,积极配合县林业局、县文体旅游局等相关单位开展工作。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力支持!
大竹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