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农业农村局 关于县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15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函(A)
来源:大竹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5-08-26
点击数:人次

黄勇兵代表:

您在县十九届人大五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将竹麻产业培育成支柱型标志型产业的建议》(第115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设立专项发展资金,为培育产业提供资金保障

2024年9月,我县印发了《大竹县支持苎麻产业突破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八条措施》。措施要求,2024年及以后,县级财政每年预算苎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苎麻种植扩面品改,鼓励购置打剥机械和烘干设备,扶持集体经济组织做好收储工作,支持建设研发平台,鼓励强链补链、提质增效、集聚发展。2024年度设立苎麻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专项项目3个,使用县级财政补助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苎麻智能高效打剥设备研发,高支苎麻、天丝、棉多合一混纺技术设计研究,苎麻纺织纤维、纱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二、完善苎麻产业链条,全力推动苎麻扩面提质

    一是优化种植布局。以达渝高速公路大竹段为轴、竹阳-川主苎麻现代农业园区为中心、“石河、月华、杨家、清河”及“清水、庙坝、欧家”两片区为翼,形成山前“一轴一中心两片区”的传统种植带,以麻农分散种植为主,逐步向大户集约种植方向发展;以石桥铺、观音、高明、杨通等乡镇为重点,点状辐射带动山后其他乡镇,形成山后“多点连片”明月山苎麻产业绿色高效示范带,以大户、村集体经济组织集约化种植为主,带动麻农分散种植。二是推广优良品种。目前,我县主要推广“川苎16号”优质苎麻,同时大力实施苎麻扩面提质工作,预计到2026年底全县苎麻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年产原麻3万吨以上。三是新建苎麻制种基地。为解决种子不足问题,今年,在市农科院指导下,我县新建1个“川苎16号”苎麻制种基地,年产苎麻良种达1800公斤,可满足年扩面5万亩的需求。

三、聚力关键技术突破,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一)本土企业研发升级小型苎麻打剥设备。大竹县科隆农机专业合作社、大竹县杨军家庭农场,大竹县宏景机械等本土企业,结合大竹实际情况,已研发出科隆系列、杨军系列、宏景系列等小型苎麻打剥机10余款,其效率是手工打剥的10-15倍,目前全县已推广使用近千台。

(二)院企联合研发苎麻收割打剥一体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达州市农业机械研究推广站联合四川省川达立盈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大竹县乾城家庭农场,基于四川丘陵山区苎麻园地理条件和苎麻麻蔸分布特点,联合研发苎麻收割打剥一体机。项目已于2024年立项,目前已进入实质性研发阶段。

四、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政府与国家级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大竹县建有全国唯一一个苎麻产业工作站,在提供较为完整的苎麻产业发展顶层规划的同时,推动了多个科学成果在大竹“熟化”,把科学成果与地方对接,促成成果落地。

(二)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大竹县金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达州市农科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成立了市级苎麻专家工作站,着重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开发新的生产模式。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力支持!    

  

                           大竹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61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