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儒萍代表:
您在县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第056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规划布局,明确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域与一般区域
根据我县水稻、玉米、油菜、豆类等主要农作物地域产区和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要求,规划竹阳街道、白塔街道、东柳街道、中华镇、清水镇、月华镇、石河镇、杨家镇、乌木镇、朝阳乡全域及城区建成区外延10公里以内区域,林场边界外延10公里以内所在的村(社区),国道、省道、境内高速公路、铁路沿线两侧2公里以内所在村(社区),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油库、粮库、林地和重要通讯、电力设施周围2公里以内所在村(社区),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等基地为重点区域。重点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为一般区域。
二、培育产业化利用主体,建立完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
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通过主体自主申报、乡镇组织推荐、县农业农村局公开遴选的方式,确定了39家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主体(片区收储处理中心新建3个、已有扩建3个,乡镇秸秆收储利用点新建12个、已有扩建21个)。新扩建收储加工库棚27个(20600平方米)、秸秆堆码场12个(9800平方米)和青贮池9个(2790立方米),新购置粉碎机、打包机等秸秆利用专用设备101台套,加上原有的秸秆收储利用设施、设备,形成覆盖全县主要秸秆产地的收储利用体系。
三、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建立秸秆收集运输机制
实行“村实施、乡组织、县考核”收集运输机制,坚持“集体经济组织带头 大户带动 村民主体收集”,收集秸秆统一或自发运输至乡镇(街道)收储点或片区收储处理中心,乡镇(街道)收储点、片区收储处理中心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大户及村民签订秸秆收运协议,按协议价支付秸秆资源收集费和运输费;乡镇(街道)根据秸秆综合利用率目标要求组织完成秸秆收集率;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对秸秆收集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年底根据评价结果拨付相应工作经费。
四、强化典型示范,引导农民群众参与秸秆综合利用
邀请省秸秆利用专家团队对项目进行科学规划、指导,在全县31个乡镇街道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在大竹县周家镇余都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大竹县木鱼池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2个秸秆饲料高值化试点示范基地,主要展示秸秆烘干、青(黄)贮等饲料化利用技术和成果。在石河镇、周家镇、文星镇、庙坝镇、石桥铺镇建立5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原则开展示范推广;在基地内集成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活动。
五、落实扶持政策,确保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顺利推进
2024—2026年,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秸秆综合利用资金1000万元以上,资金来源为秸秆综合利用、农业面源污染等上级专项资金,不足部分在县级预算的农业发展资金中列支。通过对设施设备购置补贴费用的30%、离田利用收集补贴100元/吨、贷款贴息、支持建设用地等扶持政策的落实,将有力地推进我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通过全县干群的共同努力,到2025年年底我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将达到92%以上。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局工作的大力支持!
大竹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