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改善利用当前农村荒田废田的建议》(第082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近年来,大竹县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整治撂荒地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坚决遏制耕地撂荒,有效利用耕地,提高耕地产出效益,充分挖掘粮食生产保供给潜力,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组织保障。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撂荒耕地治理工作,成立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靠前指挥,亲力亲为,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各乡镇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组建了工作专班,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工作体制机制。二是出台《大竹县农户承包耕地撂荒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大竹县2022年农户承包耕地撂荒专项补助实施方案》等文件,将全县撂荒耕地治理目标任务迅速分解到乡镇(街道)、村、户、田块。坚持撂荒耕地治理党政同责,建立健全撂荒耕地考核、举报、监测、督查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将撂荒耕地治理纳入乡镇(街道)年度考核和主要领导个人绩效考评,进一步压实撂荒地治理主体责任。
二、强化宣传发动。大竹县将撂荒地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安排,年初召开的春耕备耕动员会上,要求各乡镇(街道)、村通过广播、微信群、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和耕地保护政策,有针对性地宣传各项惠农政策(耕地地力补贴、种粮一次性补贴和油菜轮作补贴),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保护耕地、恢复撂荒地耕种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增强群众爱惜土地、种好土地的自觉性,激发群众种地热情,引导群众有序复耕复种,有力推进农村耕地撂荒复耕复垦工作。
三、强化精准摸排。我县持续开展撂荒地动态整治工作,多次组织乡镇开展撂荒地集中摸排工作,要求做到逐户清查、逐块核对,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地,全面掌握土地撂荒准确情况,对每块撂荒地的承包户、位置、面积、类型、撂荒原因、撂荒时间、农户复耕计划等,建立到村到户台账。坚持采用边排查边整治的方式,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排查撂荒地5.5万亩,均登记在册,建立了详细信息台账,持续开展动态清零。在春秋两季种植关键时期,每年开展集中摸排不少于两次,逐村、逐组、逐户、逐地块走访核实,全面摸清撂荒耕地承包人、撂荒面积、撂荒原因等基本情况并纳入整治台账,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四、强化分类整治。坚持因户施策,根据承包农户复耕意愿,采用适合的整治模式。一是自行复耕模式。抢抓春季耕种有利时机,鼓励和动员农户及时耕种,对于有意愿但缺乏劳动力的农户,采取邻里帮种、代种或成立助耕服务队,一对一帮助耕种。二是流转复耕模式。对农户没有意愿复耕的,充分利用好土地确权颁证成果,引导出租(转包)、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经营复耕复种。三是兜底复耕模式。新型经营主体不愿进行流转经营或土地流转后弃耕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兜底复耕,统一组织开展生产经营。四是项目复耕模式。对生产条件差、种植效益低形成撂荒的,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范围,开展地力培肥、耕地“宜机化”改造,实现“小块田变大块田”“荒地变粮田”“粮田变良田”。
五、强化激励整治。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改善生产条件,为农户承包耕地撂荒整治创造条件;出台了《大竹县2022年农户承包耕地撂荒专项补助实施方案》《大竹县2022年撂荒耕地治理及低质低效经济作物腾退工作方案》等文件,支持、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撂荒耕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和种粮补贴政策,保障种植基本收益,调动农民耕种的积极性;健全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机制,降低农民生产经营风险。
下一步,我县将根据实际情况,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做好撂荒耕地整治这篇文章。一是制定耕地撂荒长效管控机制,进一步明确政策、预警、考核、巡查、监管等措施,确保整治后地块不反弹。二是推进土地集约流转,鼓励大户流转经营撂荒耕地,推广农业生产代耕、代种、代收等服务,提高土地种植效益。三是加大项目资金投入,改善撂荒耕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四是加大宣传引导,提高农户制止耕地撂荒的意识。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力支持!
大竹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