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农业农村局 关于县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102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函(A)
来源: 大竹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5-08-26
点击数:人次

沈贤云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改善利用当前农村荒田废田的建议》(第102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人才培养。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壮大农业人才队伍,补齐农业农村人才短板。一是培育高素质农民。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对种粮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培训,提升农民种粮技能。2021年培育高素质农民3.5万人,其中35岁(含)以下的青年农民1.2万人。二是壮大农技推广队伍。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推动各地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现场实训、网络培训等方式,积极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

二、积极引进新型经营主体进入撂荒地整治。为了解决撂荒地多分散、劳动力不足、荒地无人种植等问题,我县通过政策扶持、财政支持,积极引进和培育农机专合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并鼓励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点),大力发展以农业生产托管为重点,开展“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服务。推进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撂荒耕地整治,支持开展撂荒耕地整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村经济联合社,对复耕管理效果好、相对集中连片的撂荒地进行直接奖补,降低新型经营主体开荒成本。同时鼓励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低租或者免租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三、强化激励整治。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改善生产条件,为农户承包耕地撂荒整治创造条件;出台了《大竹县2022年农户承包耕地撂荒专项补助实施方案》《大竹县2022年撂荒耕地治理及低质低效经济作物腾退工作方案》等文件,支持、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撂荒耕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和种粮补贴政策,保障种植基本收益,调动农民耕种的积极性;健全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机制,降低农民生产经营风险。

四、加大撂荒土地复垦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撂荒地绝大部分是地势较高、水源不好的地方,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撂荒地耕作条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把具备条件的撂荒地尽可能纳入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范围,努力完善提蓄灌设施、灌排水渠、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基础设施,通过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耕种,推动开展“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减少人力投入,减轻农户劳动强度,从根本上解决撂荒问题。2025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改造提升3万亩,项目总投资2.1亿元。

下一步,我县将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举措,建立党建引领、村级合作社主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支撑、托管经营的防止耕地撂荒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好国家粮食安全。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力支持!

 

                                 大竹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24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