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大竹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15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大竹白茶产业发展概况
大竹县地处四川东部、达州南部,种茶历史悠远,一直是川东北最适茶区、川茶产业发展重镇。近年来,大竹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市推动茶业建圈强链促进精制川茶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大竹白茶”这张特色农业产业名片。目前,全县规模化种植白茶8万余亩,培育茶企15家、专业合作社30家,“大竹白茶”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完成区域公共品牌注册,入选四川十大最美茶乡,白茶产业经验获国家乡村振兴局、四川农业农村厅、CCTV等官方和媒体宣传报道。
二、大竹白茶后续发展规划
县委、县政府立足“大竹白茶”优势,审时度势,确立“一核二园三线”规模发展白茶产业思路,出台《中共大竹县委、大竹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成立常设机构大竹县茶叶(白茶)产业发展中心。为做强茶产业、打响茶品牌、普及茶文化、繁荣茶经济,现结合提案建议,采取以下举措: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保障每年500万元白茶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白茶全产业链培育。此外,2024年通过《省级财政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优势特色产业乡镇(团坝镇)建设项目(第一期)》,对四川竹海玉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国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大竹云峰白茶专合社和四川竹茗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加工厂房及新增加工设备进行激励补助,2025年将对我县生产加工能力薄弱的企业(专合社)进行激励补助,加快补齐产业建设短板,推动全县茶产业迈入高效能生产。同时,加大向省厅、市局汇报力度,争取更多产业发展资金落户大竹,支持大竹白茶发展。
(二)丰富节会活动形式,做靓区域公共品牌。2025年3月22日达州市第三届“巴山青”茶文化节暨第九届“大竹白茶”喊山开茶节拉开序幕,活动通过文艺演出、喊山开茶、茶园采风、茗茶品鉴等形式,大力宣传和推介“大竹白茶”品牌,受到了党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另外,此次活动引入广大自媒体参与,丰富的节目在各大网络平台转载传播,点击率不断升高,吸引了大量关注。5月9日,我县将组织茶企赶赴成都参加第十四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并开设大竹白茶专馆进行宣传推介,此次茶博会设有“精致川茶产业振兴十强县”荣誉称号和“金奖茶叶”奖牌,目前已完成“精致川茶产业振兴十强县”申报材料并报送组委会。下一步,将设计“大竹白茶”logo、包装物,提炼宣传标语,重新拍摄大竹白茶宣传片,丰富品牌形象、传达品牌联想、增强消费认知。
(三)严格产品质量把关,建立数字管理平台。2022年县农业农村局与四川省农科院合作制定的《大竹白茶栽培技术规程》和《大竹白茶加工技术规程》通过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并实施,同年4月,经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审阅由县农业农村局正式发布了《“大竹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2024年12月《大竹白茶冲泡技术规程》由中国茶叶学会正式发布,目前已授权14家企业(专合社)使用“大竹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今年,数字化茶园示范点在团坝镇落地,构建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系统1套,涵盖农业环境监测、远程诊断、病虫害预警防控、溯源管理等,提升了茶园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下一步,将以点带面推进全县白茶产业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广科学种植技术。近年来,大竹县广泛开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联合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茶艺与茶文化专业,把茶叶采摘实训和茶叶加工实训课搬到茶叶基地来,以理论结合实训的模式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今年2月,全市春茶绿色安全生产培训会在大竹县召开,特邀省农科院专家进行现场授课,对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摘修剪、加工包装、品牌推广和茶文化宣传等方面作出详细指导,显著提高了从事茶叶生产者的专业技能与茶文化知识。下一步,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积极发挥大竹白茶协会作用,以协会为主体开展更多茶学培训课,采茶制茶技能大赛,营造“人人爱茶,科学饮茶”的良好氛围。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力支持!
大竹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