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水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为目标,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多方联动、科技赋能、群众参与,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推动乡村面貌蝶变跃升,绘就新时代和美乡村新画卷。
一、统筹协调推进,系统推进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将环境治理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一是以网格化管理体系为基础,定期组织镇村干部、志愿者和村民开展环境整治活动,累计发动400余人次参与行动,清理卫生死角500余处,确保环境治理覆盖全镇每个角落。二是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细化任务分工,建立“周调度、月评比”机制,推动全镇10个村(社区)从“被动整治”向“主动治理”转变,将环境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抓实抓细。
二、干群携手上阵,构建宜居环境。一是常态长效治理,共育文明乡风。开展场镇整治联合执法专项行动50余次,重点整治占道经营行为,督促落实“门前三包”责任,覆盖商户300余家。发动群众参与沟渠坑塘、田间地头整治,清理河道23.15公里,清漂保洁12次,扬尘治理专班出动洒水车500余次,冲洗道路80余次,检查车辆防尘措施100余次。二是聚焦硬件提升,补齐民生短板。新装太阳能路灯20套,建成中心小学和幼儿园停车场2处,新建集贸市场公厕2所,完成农村“厕所革命”改造103户;场镇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铺设主管网700米、支管网2公里,惠及群众2000余户。
三、健全长效机制,激发整治活力。依托“互联网 群众监督”模式,确保环境治理常态长效。一是通过线下“院坝会”“宣传日”和线上微信群、视频号等平台,推送整治成效和环保知识100余条,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群众参与监督率达90%以上。二是将环境整治纳入年度考核,通过12345热线收集建议50余条,整改率达100%,并将考核结果与村两委绩效挂钩,压紧压实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