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林业局
关于县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131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函(A)
县政协人环资委:
你们在县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竹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第131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大竹县作为中国川东绿竹之乡,竹资源得天独厚,产业基础扎实、前景广阔。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重要指示精神,将竹产业作为大竹6张主导名片之一,大力发展“以竹代塑”产业,加快推动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一、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印发《大竹县加快“以竹代塑”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拟出台《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设立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县级财政每年预算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积极创建竹产业相关研发平台。在我县进行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并符合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的精深加工企业和招商引资项目,在基地建设、厂房建设、技术改革、品牌建设等相关政策按照我县优惠政策执行。
二、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竹谷产业研究院建设等方面协同攻关,促进全竹利用产业链技术研究和推广。一是从“实验室”迈向“生产线”。启动竹材料科技产业园建设,围绕竹纤维这一运用最广泛的领域,开发妇婴用品、建材装饰、纺织材料等竹基材料精深加工;围绕竹浆纸这一市场需求最大的领域,延伸生活用纸、高端纸制品等链条;围绕竹缠绕这一最新兴的产业赛道,协同攻关以竹代钢、以竹代混凝土等关键技术,拓宽竹产业的维度和产品附加值。二是从“种植端”运向“生产线”。针对竹材下山难、运输难等问题,在垂直落差大的地方搭建“空中运输通道”,采用无人机吊运竹材,加快打通竹子下山“最后一公里”。三是从“生产线”走向“市场端”。抢抓达州拟被纳入全国竹基复合材料应用试点城市机遇,借力“双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政策,参与制定四川省竹缠绕建设应用地方标准,以竹基复合建材产业赋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推动竹缠绕管道管廊在大竹实地应用,在川渝两地示范推广,今年将率先在全国构建起从竹原料基地到竹缠绕生产到市场化应用的全场景闭环。
三、培育壮大竹产业龙头企业。2024年落地三家行业龙头企业,初步构建“三竹鼎立”现代竹产业体系,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竹纤维、竹浆纸、竹缠绕三大门类的县,四川兴竹年产65万吨生物基新材料项目于2024年7月落户大竹,分三期建设,计划总投资33亿元;上海泰盛科技年产30万吨竹浆纸项目初步选址柏林市级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年产30万吨漂白竹浆,年均用竹120万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约42亿元,年纳税近5亿元;浙江鑫宙年产30万吨竹缠绕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竹缠绕产品30万吨,年均消耗竹资源50万吨,预计实现销售产值100亿元、税收8亿元。
四、支持竹品牌创建认证。创建“竹大”“竹多“大竹野笋干”“竹礼”等诸多竹品牌,其中大竹竹笋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支持政企组团参加国际国内品牌博览会或知名展会,鼓励县内企业提供品牌和搭建产品推广平台,按场地租赁、展位搭建、物流运输等实际费用予以补助。大力发展“三品一标”竹笋产品,加快培育区域特色品牌或区域公用品牌,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等。推进竹产品市场拓展,通过品牌体系构建与数字营销双轮驱动,着力打造标志性“竹”字号区域公用品牌,提升竹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强化合作力度,与国际竹藤中心达成《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和省林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等院所,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长期帮扶协议》,加大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竹谷产业研究院建设等支持力度,促进全竹利用产业链技术研究和推广。实施人才引进政策,采用政招企用、管办分离职业培训、邀请国家级专家顾问团队等方式,对纤维用丛生竹培育、产业基地建设等关键技术开展专题培训,培养更多本土人才。
大竹县林业局
2025年6月 17 日
(联系人:县林业局 王守刚,0818-7263278 19982929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