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君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力度的建议》(第072号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县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工作的关注与支持。经会同县公安局、县妇联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关爱保护机制,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构建协同工作格局。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县未保工作领导小组,创新设立未成年人“六大保护”专委会,33个成员单位、31个乡镇(街道)及324 个村(社区)同步成立未保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全链条未保工作机制。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制定实施未成年人保护 “七大行动计划”、社会环境综合治理 “1 1 12 N” 方案及关爱结对帮扶、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明确部门职责与工作流程。三是建强基层网络。设立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1个、镇级未保站31个、村儿童服务中心324个,配备专职人员6名,乡镇、村分别配备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构建县乡村三级救助保护网络。
(二)精准动态监测,强化分类帮扶
一是建立动态台账。联合公安、教育等部门开展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应用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将留守儿童按社会散居、事实无人抚养等九类分类管理,实行动态更新。二是落实重点帮扶。多部门联合评估易受侵害及有不良行为的留守儿童,由辖区派出所、学校、民政等重点帮教,如县公安局对月华镇2名留守儿童开展针对性帮扶工作。三是深化结对关爱。通过“爱心妈妈结对帮扶”“代理家长制”等形式,组织妇联主席、执委、教师等与留守儿童结对,从生活照料、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等方面提供帮助,2025年春节、六一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家庭赠送物资及慰问金20万余元。
(三)丰富关爱服务,提升保障水平
一是强化安全教育。与公安、教育等部门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161名民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围绕“防性侵、防溺水、防欺凌”等主题授课;通过“守护花开・共筑未来”为主题开展防性侵活动,线下500余人参与,线上直播观看达6.5万人次,《致家长的一封信》阅读量17万次。二是拓展服务载体。依托省民政厅“为你而来 相伴成长”儿童关爱保护项目,在周家、文星、杨家、白塔等10个乡镇(街道)建立儿童关护服务阵地,针对当地留守、困境儿童开设周末课堂、夏令营、“六防”教育、游园广场活动等700场次,覆盖儿童5000余人次;在10所学校设留守儿童周末托管试点,派出所民警参与授课,服务303名留守儿童。三是落实教育保障。建立留守学生之家70个,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零辍学,教育局职工及教师一对一帮扶,赠送学习用品;实施“春蕾计划”,2025年劝募资金6万余元,为170名留守女童发放助学金20.8万元。
(四)净化成长环境,筑牢安全防线
一是深化校园周边整治。公安、市场监管等10个部门联合开展环境整治2次,清理违规网吧、游戏厅,严查向未成年人售卖烟酒、管制刀具等行为;依托“护校安园”行动,排查管控校园周边闲散人员,今年已抓获9名涉盗窃的不良未成年人。二是完善校园安全机制。推行“一校一警”制度,指导学校完善应急预案,全县学校全覆盖张贴“e校码”,排查矛盾纠纷等涉校风险点;建好“护学岗”,维护校园周边治安秩序。三是营造浓厚氛围。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六防”专题教育等活动,不断强化全社会未保意识和广大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深化未成年人保护氛围,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生态,切实提升未保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化部门协同联动
联合公安、教育、妇联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处置机制,共同完善留守儿童台账,按职能分工推进关爱教育、安全保障等工作,强化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
(二)提升服务专业水平
实施关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围绕精神素养、监护提质、安全防护等优化服务措施,按照“分层次、多样化、可操作、全覆盖”的要求,组织基层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赋能培训,进一步增强履职担责能力。加大专业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通过政府购买、孵化扶持、资源链接等方式,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儿童关爱服务,让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更加专业精细、更有温情温度。
(三)拓展关爱服务场景
丰富“家校社协同护蕾行动”内容,开发针对性防性侵教育资源;争取市级“爱心妈妈”项目试点,增加心理疏导、文化活动等服务;利用寒暑假持续开展物资慰问,扩大托管服务覆盖面,让留守儿童感受更多关爱。
期待您继续为我县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人:大竹县民政局儿童保障股黄滟
联系电话:0818-62186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