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大竹县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信息公开办
发布日期:2015-03-23
点击数:人次

​2015年1月22日
在大竹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大竹县人民政府县长  孙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大竹经济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制约发展因素增多的复杂局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克难攻坚、砥砺奋进,认真履职、主动作为,按照夯实县域基础、率先全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抓改革增动力,强实干促发展,全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繁荣时尚美丽和谐大竹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县域经济平稳增长。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4.2亿元,同比(下同)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36元,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10595元,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8:59:23。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0.59亿元,增长14.1%,总量居全市第二。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78亿元,增长10.5%,增速居全市第一。跻身全省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县。县工业园区和石河、庙坝、月华三大特色产业园发展壮大,新入驻项目11个、竣工投产9个,累计投产达72个,实现营业收入148.6亿元、增长17.9%,利税10.1亿元、增长11.56%。全县新增“小升规”企业15户,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十亿元企业1户、超亿元企业23户、微型企业200户,三鑫包装、维奇光电等8户企业列入全省“小巨人•成长型”中小企业〔1〕名单。川环商标注册为马德里国际商标,新增省级著名商标3个、四川名牌产品4个,名列全省首批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县。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82.82亿元,增长4.3%。粮食总产量达52.19万吨,再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产业基地发展壮大,建成粮经复合基地7万亩、水栀子标准化示范基地8000亩,品改苎麻2万亩。新发展设施农业2000亩,新建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1个、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38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户,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8个。创建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石河镇被命名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09亿元,增长14%,增速居全市第一。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4.32亿元,增长10.5%;银行存款余额253亿元、贷款余额106.53亿元,新增贷款20.5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725.5万美元。完成金利美家居建材市场二期工程和荷花池、周家镇等5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成庙坝、观音农村商贸服务中心;成功创建省级现代流通示范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6亿元,增长23%。五峰山环线创省级旅游度假区通过审定。大竹列入全省十大区市县旅游目的地。“三网”融合工程顺利推进,完成光纤升级改造,4G网络实现全覆盖。项目工作成效明显。全年争取项目159个,到位资金11.9亿元;实施重点项目58个,完成投资53.1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11.13亿元,增长17.6%,总量居全市第一;招商3000万元以上项目43个、引资212.8亿元,到位111.5亿元。被表彰为四川省投资促进工作先进集体。

    城乡建设快速推进。全县城镇化率达37.9%,县城建成区达23.6平方公里23万余人。规划编制日趋完善。完成城区37平方公里控详规划、中心城区7平方公里城市设计及4个专项规划,完成朝阳组团、经开区南区控详规划编制。城区规模不断拓展。北城新区、东湖新城和东柳新城等建设进展顺利,北门、西门和十字街片区旧城改造有序推进。安置房建设稳步实施。深入开展“两违”专项整治,城乡用地和建设秩序明显好转。市政基础加快建设。建成环湖健身大道、东湖广场、竹城1号广场、双溪燕尾广场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北城干道、东湖大道延伸段、朝阳截污干管三四标段、环湖路水岸香榭段基本完工,北沙路、安居路、竹阳东路东段、翠屏路、建设北路及朝阳截污干管一二标段加快推进。城市功能逐步完善。竹中莲印校区科技楼建成运行,双燕小学初具规模,引进优质民办学校1所。县医院急救住院医技综合楼、县档案馆主体竣工,县妇幼保健院综合楼项目有序推进。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阵地免费开放。新增公交线路1条。巴蜀邑城、煌歌、金利多等城市商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创新“划片分级延时”〔2〕城管模式,亮化绿化净化工程持续推进。人均公共绿地达9.95平方米。小城镇建设取得实效,庙坝镇、石桥铺镇列为全国重点镇,周家镇纳入全省第三批“百镇建设行动”计划。“1+8+16”新村示范工程〔3〕扎实推进,建成新村聚居点55个。

    基础条件持续改善。道路交通体系日趋优化。南大梁高速公路铜锣山隧道顺利贯通,华蓥山隧道大竹段完成90%;包茂高速达渝段大竹南出口连接线开工建设。国道外迁前1.8公里完成路基工程、后3.2公里进展顺利。建成农林场公路37.9公里、通村水泥(油)路421公里。安装波形防护栏16.25万米。农田水利基础不断夯实。新建各类水利工程3780处,整治病险水库6座、山坪塘353口,新增节水灌面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5平方公里。土地滩水库开工建设。龙潭水库渠系配套完成工程量的80%。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3万亩。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巩固退耕还林9.78万亩,新增绿化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9.5%、绿化覆盖率达42.5%。关闭造纸厂2家,海螺水泥、西南水泥分别完成国务院和省政府脱硝减排任务。县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和庙坝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规范运行,建成清河、杨家、石桥铺污水处理站。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天然气储配气站和西城水厂分别完成工程总量的80%、80%、64%。创建省级美丽乡村9个、市级生态村7个。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教育科技加快发展。投入1.2亿元,改扩建校舍5.34万平方米,教育信息化工程建成运行。高效课堂全面推广,高考主要指标保持全市第一。竹中初中部实行“摇号招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农村学生近8万名,发放贫困生资助金及助学贷款1100万元。申请专利102件,转化应用自主研发成果10项;新增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户;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5亿元。成立川东北首家省级院士工作站。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至51.5%。文化体育繁荣发展。新建社区书屋24个、健身路径5条,举办各类文体活动20余次,文化下乡160场次。获“四川省群星奖”金奖文艺作品2件。新闻宣传及文化市场整治工作得到加强。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复评。卫生计生均衡发展。第二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让利群众1200万元;基本药物和新农合制度得到巩固,农民参合率达99.26%、住院实际补偿率达66.04%。通过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评,县医院创建为国家三级乙等医院,县疾控中心创建为川东北唯一二级甲等疾控中心。“单独两孩”政策〔4〕稳步实施。兑现奖扶特扶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2048万元。免费婚检孕检16967人次。人口自然增长率2.61‰,符合政策生育率86.35%,出生缺陷和人口性别比实现“四连降”。荣获全国妇幼健康服务先进集体,姚市建福村、中华倒桥坝村被命名为全国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得到加强。招考和引进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人才361名;财政供养人员清理整顿工作扎实开展,人事管理进一步规范。城镇新增就业56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类社会保险达82.2万人次。“八大社会救助制度”〔5〕全覆盖,保障低保、五保、孤儿、流浪乞讨人员等困难群众9.1万人,医疗救助11.5万人次。安全形势持续好转。整顿关闭煤矿5户、非煤矿山9户。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攻坚年、遏制煤矿事故攻坚战、食品药品安全“亮剑行动”、打击“两抢两盗一诈骗”及毒品犯罪等专项行动取得实效;普法教育、平安大竹及安全社区建设扎实开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积极应对“9•13”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受灾群众得到及时妥善安置,灾后重建正加快推进。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成功承办全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活动,竹北云台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探索建立异地法律援助工作模式,其经验在全省推广。全省双拥模范县创建通过验收。完成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任务。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以工代赈、人防、档案、气象、保密、对台、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方志、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民生实事有效落实。完成“9+8”民生实事128项,累计投入资金13.8亿元。办理县城社区民生实事122项。全年民生支出28.1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2%,较去年提高6.2个百分点。2014年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情况:(1)开发公益性岗位625个,超目标525个;提供就近就业岗位2670个,超目标1670个。(2)云台小学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000万元;建成农村学校标准化食堂18个,超目标13个。(3)石河、永胜卫生院整体迁建项目主体竣工,完成预期目标。(4)护城河工程实现全线贯通;完成河道治理及沿线绿化配套工程,亮化工程进入采购阶段。(5)山后快速通道竹石线二三期动工建设,完成工程总量的30%。(6)县城区设置免费公厕25座,超目标7座。(7)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体竣工,超前完成;县文体艺术中心室内体育馆开工建设。(8)建成保障性住房1369套,改造棚户区379户、农村危旧房2994户。(9)新建集中供水工程29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7.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10)完成9个整村推进项目和杨通天城、城西黄家连片扶贫开发,扶贫解困2万人,实现预期目标。

    各项改革全面落实。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企业注册资金认缴、年报及信用信息公示等改革措施全面落实;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建成运行。农村改革方面,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试点;建立全市首个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进展顺利。财税及金融体制改革方面,税收分享、政府债务控制、公务卡改革、规范“三公”经费、采管分离等十大改革有序推进;县信用社改制为农商行。行政体制改革方面,进一步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建立基层监管机构;工商、质监部门划归地方管理;撤县设市取得进展,设立竹阳、白塔、东柳街道办事处和月华、高明、童家、天城撤乡建镇获省政府批准;城管领域推行综合执法改革;广电网络改革有序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改革稳步实施。
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力整治“四风”问题,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认真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0件、政协委员提案165件。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开展政府系统集中学法和行政执法监督年活动;强化简政放权,取消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33项,行政审批精简至142项,公共服务精简至80项。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继续有效140件、废止17件、修改5件、失效12件。政府性投资审计监督切实加强,审计项目102个,节约资金3659万元。行政权力公开平台规范运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全面落实。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深化制度反腐创新,探索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6〕模式,其做法写入中国反腐倡廉蓝皮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7〕和“一案双查”〔8〕,从严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县百万干群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群,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竹部队、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政法干警及省市驻竹单位,向外来投资者及所有关心支持大竹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过去一年,一些好的思路和措施,我们将继续坚持、不断完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乏力,产业结构调整效益在短期内难以显现,GDP增速放缓趋势明显;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较低、均等化程度不高,人民群众对就业、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我们的保障能力还有一定差距;个别项目受资金、征地拆迁等因素制约,推进较慢;城乡及山前山后差距还比较明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将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十二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按照夯实县域基础、率先全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工作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453”战略工程〔9〕,专注改革发展定力,弘扬实干惠民作风,全力扩总量提质量、强建设夯基础、抓改革增活力、惠民生促和谐,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201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力争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力争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力争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力争1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5%,力争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力争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力争12.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提出今年预期目标,我们充分考虑了以下方面。一是顺应宏观政策的需要。当前,全国经济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中央强调,面对速度变化、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必须找准扩总量提质量、稳增长调结构的平衡点,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二是适应现实约束的需要。面对资源约束加剧、环境负荷加重、要素成本加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发展环境,难以继续追求高速增长。三是满足大竹发展的需要。经济总量不大仍是大竹最大的现实。要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延续追赶跨越之势,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速。总的来看,我们既面临外部环境趋冷、现实约束加剧的挑战,但也面临着国家精准施策、定向发力,编制出台《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以及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全市三大总体战略工程的持续推进等一系列发展机遇。因此,我们既理性调低了预期目标,又保持了适度的预期增速。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我们将牢牢把握全局,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狠抓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工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我们将坚持“工业强县”核心战略,突出抓好“1+3+10”产业园区〔10〕建设,以东柳机电轻纺园为龙头,同步推进石河建材园、庙坝小微企业创业园、月华食品园建设,新开工项目3个、竣工投产5个;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融合发展,推动建设“智慧园区”;争创省级经开区和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持续推进“345”产业培育计划〔11〕,优化升级机械电子、农产品加工、麻纺鞋服等产业,培育引进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县域工业结构。大力支持骨干型、科技型及小微企业发展,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6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发展小微企业150户,形成梯次发展态势。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学研联盟建设,促进企业技改升级,完成技改投入56.2亿元,推动大竹工业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农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基础。我们将大力实施粮安工程,严守耕地红线,粮食播面稳定在15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52万吨以上。抓好农业“1243”工程〔12〕,持续推进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发展山前种养循环经济带、山后粮经复合经济带;壮大粮油、蔬菜、畜禽、苎麻等四大主导产业;建成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35个,实现畜牧业产值34.5亿元。推进农业现代化,突出抓好全省现代农业重点县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集中连片发展主导产业2万亩。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创建,积极发展和规范运行农民专合组织,推动农业招商向农业选商转变,促进各类主体及农业产业项目与农户利益联结更加紧密。挖掘农民增收潜力,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巩固提升劳务输出数量和质量,劳务输转稳定在35万人次左右,劳务收入保持在35亿元以上。实施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五大扶贫工程〔13〕,启动第三轮10个特困村脱贫攻坚计划和20个省定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实现扶贫解困2万人。

    三产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推手。我们将以实施服务业“1345”工程〔14〕为抓手,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建成一批商贸示范乡镇及农村商贸服务中心。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和秩序监管,规范发展小贷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加强银政银企合作,新增贷款17.5亿元以上。逐步完善城市商圈发展规划,着力打造餐饮、娱乐、服装、文化体育等地方特色品牌商业街区。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打造五大精品旅游景区〔15〕,确保五峰山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亿元以上。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力争60%以上行政村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促进现代保险服务业和电子商务、信息咨询、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二、加快基础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城乡统筹的重要途径。围绕“突出主城区、壮大副中心、发展重要极、适控一般镇”工作思路,加快“一主一副五极三十七点”〔16〕城乡统筹,协调推进县城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北沙路、翠屏路、安居路、新华路西段、建设路北延伸段、朝阳组团截污干管项目一二标段建设,抓好物华路、振兴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城区雨污分流配套设施。同步推进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建设,开工建设柳木大道南段;加快竹阳东路东段建设,贯通县工业园区与主城区连接大道;配套一批商业服务设施,形成产城相融互动发展格局。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推进北门、十字街和西门片区旧城改造。落实主城区带动小城镇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周家“县域副中心”及庙坝、石桥铺等五个重要发展极,打造一批工业驱动型、商贸流通型、旅游带动型乡镇及特色小城镇,全县城镇化率达39.7%以上。开展建筑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深化“两违”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城乡用地及建设秩序。加强城市管理,扎实开展市容环境秩序整治及城区粉尘、噪音、油烟治理;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五年专项行动,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抓好全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争创全国文明县城。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巩固和提升新村建设成果,建设一批幸福美丽新村。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统筹的首要条件。坚持交通先行,以建设“一环两航两铁三高速四干线”交通枢纽〔17〕为统揽,加快国道外迁、山后快速通道竹石线二三期工程、达渝高速大竹南出口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全线贯通南大梁高速大竹段,继续实施农村公路改善工程,进一步完善大竹外连内畅交通网络体系。坚持以水滋农、以水促工,大力实施水利“3+6+6”工程〔18〕,抓好土地滩水库、乌木滩水库灌区改造、龙潭水库渠系配套等骨干工程,加快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整治、山洪灾害防治、水毁工程整治及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启动东柳河防洪工程,完成竹北、团坝、妈妈等中小河流治理。开展环境优化年活动,启动乌木滩、龙潭水库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竹)造林,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2900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43%以上;完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基层林业站标准化示范县建设;扎实推进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市绿地率达36.48%以上。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开工建设团坝220千伏输变电站,建成乌木110千伏、中华和蒲包35千伏变电站。启动柏林、石河、周家、石子、高穴、庙坝、清水等7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需要项目支撑。我们将大力开展项目落实年活动,谋划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项目;加大向上争取和项目对接力度,确保争取项目资金10亿元以上。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实施好“双挂钩”和土地整理项目,解决建设用地指标1200亩以上;依法开展房征工作;开工建设拆迁安置房2500套、建成1200套;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投资配套措施,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保障建设资金需求。坚持重大项目县级领导挂包和“五个一”推进机制〔19〕,严格时限和要求,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全年投资任务。

    三、落实改革部署,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农村改革任务非常繁重。我们将认真开展改革深化年活动,突出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产权“六权同确”〔20〕,完成农村土地和小型水利设施确权颁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城乡就业和社保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抓好全省农村资金互助合作试点等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和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鼓励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机、农技服务主体,探索生产流通销售环节社会化服务机制。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我们将坚持非禁即入产业政策,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营造公平竞争发展环境。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和制度,促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高效运行。稳步实施居民生活用气用水阶梯价格制度。深化国资和国企改革,推进国有资产集中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个体工商户向民营企业转型发展。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建立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进入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将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扩大并联审批范围。积极争取撤县设市,加快撤乡建镇和设立街道办事处。深化“全国行政管理体制和发展改革”试点。落实“百镇建设”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卫计合一”等政府部门机构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考评奖惩制度和法人治理制度。统筹抓好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

    开放也是改革,而且可以倒逼改革。我们将全力推进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主动与川东北城市群、成渝经济区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加强与重庆、福建晋江、湖南沅江、浙江安吉等地的交流协作,探索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之路。务实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对接广东、福建、成渝等地产业项目,争取新签约3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确保到位资金100亿元。实施“走出去”战略,组团参加“西博会”、“渝洽会”等会展活动,提升黑象及图、东汉醪糟等大竹制造、大竹特产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支持川环科技上市并积极培育后备上市企业;鼓励优势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600万美元以上,促进大竹品牌迈向更大舞台。

    四、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民生持续改善

    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是政府应尽之责,也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实施五年“5个亿”计划,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校点布局调整,切实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划片招生”及高中“三限”政策〔21〕,逐步化解“大班额”问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体育艺术教育五年行动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片区督学机制。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育“四乱”治理〔22〕。支持县职中创建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竹中创建省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突出发展科技事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培育创新型企业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户,申请专利50件以上。争创全国第三轮科普示范县。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加快推进县文体艺术中心室内体育馆建设;建好管好用好乡镇、村(社区)公益性文化阵地。抓好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文化下乡、环湖健身跑等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积极筹备市三运会。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大内外宣传力度。深度挖掘地域文化,支持鼓励文艺创作。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好新农合、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和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等惠民举措,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着力解决群众就近就医和“看病贵”问题。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增强疾病防控能力。争创全国卫生县城。坚持计划生育“三不变”〔23〕,强化宣传教育、利益导向和依法治理,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83%以上。抓好出生缺陷预防和性别比偏高治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统筹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专业型人才600名,城镇新增就业4700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80万人次。继续实施“八大社会救助”,落实疾病应急救助制度。争创全省第四轮敬老模范县。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强化依法统计能力建设。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促进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人防、以工代赈、保密、对台、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方志、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是民生所需、群众所盼。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9+8”民生工程,切实抓好2015年十件民生实事。(1)启动白塔公园和名豪广场建设。(2)清理规范城区停车场,新增停车位3000个;建成人行天桥1座。(3)建成西城水厂;实施“清水工程”,收回4座、整治3座饮用水源水库。(4)建设保障性住房300套,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3000户。(5)启动建设城区小学1所;开工建设农村中心幼儿园2所、农村学校标准化食堂5个。(6)开工建设县文化馆剧场。(7)加快推进县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综合楼和妇幼保健院综合楼项目。(8)建成县中心敬老院和儿童福利院。(9)规划建设农贸交易市场1个。(10)建成县农产品及食品检验检测中心。

    社会安则百业兴。有效的社会治理是事业兴旺和人民幸福的基本保障。强化依法治安,扎实开展煤矿攻坚战“十大行动”〔24〕、道路交通、消防安全、食品药品等领域专项治理,力争实现“两摘帽、两确保、四下降”〔25〕。推进“平安大竹”建设,严打“两抢两盗一诈骗”及毒品犯罪等违法犯罪活动;开展隐蔽战线、网络安全和反恐怖斗争;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街面见警率,提升群众安全感。启动县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抓好应急物资储备、风险隐患排查和应急队伍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着力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强化法律援助工作,加快建设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健全和完善异地法律援助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大接访、大调解、大下访活动,办好“县长信箱”和“县长热线”,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规范信访秩序,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注重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动作用、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和人民群众的自觉作用,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多元共治局面。

    政府自身建设

    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给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法治大竹的重要方面。我们将牢固树立“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工作理念,全面正确履行法定职责。扎实推进依法治县,认真开展法治建设年活动,争创省级法治示范县。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力度,严格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依法规范执法行为。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规定,促进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抓好“法律七进”〔26〕、百场法制教育讲座和政府系统领导干部集中学法等活动。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及时发布政务信息,逐步完善互动交流和在线服务制度。注重发挥行政监察、法制审查和政务督办作用,加强对政府系统行政、执法及工作执行的监督,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框架下运行。

    建设服务政府既是现代政府的重要标志,也是公共行政变革的普遍趋势。我们将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扎实开展“走基层”活动,主动联系服务群众,问计问需于民。认真落实“三严三实”〔27〕要求,大力弘扬干实事、有作为、敢担当的工作作风。抓好“两集中两到位”,集中整治“体外循环”、“只挂号不看病”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制度,落实集中办公要求,向公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加强政府绩效管理,严格落实预决算制,强化重点工作监督检查,增强政府工作执行力。

    建设廉洁政府既是增强政府公信力的基础保障,也是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我们将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进一步完善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纵深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深化廉政文化建设,注重正面典型示范引领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促进干部廉洁从政。加大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社会监督,不断强化监察审计等内部监督。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28〕,推进公车改革,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的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以更大的工作实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在新的奋斗征程中,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更优的作风、更实的举措、更大的作为,为全面建设繁荣时尚美丽和谐大竹、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名 词 解 释
  
    1.“小巨人•成长型”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的年销售收入标准为1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成长型”企业的年销售收入标准为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2.“划片分级延时”城管模式:“划片”即实行片区管理,将城区划分为三个片区与环卫清扫保洁队无缝对接,消除管理死角和盲区。“分级”即实 行等级管理,将城区各街路划分为三个管理等级,制定等级管理标准和考核办法,规范城区市容秩序。“延时”即实行延时管理,打破日常工作制,重点街路延后管理时间。

    3.“1+8+16”新村示范工程:建成新农村综合体1个、幸福美丽新村8个、新村聚居点16个。

    4.“单独两孩”政策: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申请生育第二胎。

    5.八大社会救助制度:惠民帮扶制度、贫困热线救助制度、白血病患者救助制度、尿毒症救助制度、火灾专项救助制度、精神病患者救助制度、80岁以上长寿老人救助制度、因灾死亡人员人道救助制度。

    6.“三资”管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

    7.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

    8.一案双查:严格执行问责机制,既追究当事人责任,又倒查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包括党委和纪委的责任。

    9.“453”战略工程:到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产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培育一批百亿级、十亿级、亿元级的“三个一批”支撑性企业。

    10.“1+3+10”产业园区:“1”即东柳机电轻纺园;“3”即庙坝小微企业创业园、石河建材园、月华食品园;“10”即竹阳镇、东柳乡、石河镇、庙坝镇、石桥铺镇、周家镇、双拱镇、清河镇、杨家镇、清水镇等10个工业重镇。

    11.“345”产业培育计划:改造提升机电、农产品加工、苎麻纺织等“三大传统产业”,发展壮大鞋服、电子信息、能源、建材等“四大优势产业”,重点培育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12.农业“1243”工程:即一示范、两带、四业、三区。“一示范”,姚市—清水5乡镇3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两带”,山前种养循环经济带(建成以粮油、蔬菜、苎麻、生态养殖为主的粮经—畜牧高效经济产业带),山后粮经复合经济带(建成以优质粮油、蔬菜为主的粮经复合产业发展经济带)。“四业”,突出粮油、畜禽、蔬菜、苎麻四大主导产业。“三区”,重点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区(庙坝观光、东柳—朝阳休闲),特色农产品生产区(二郎、双拱、石河香椿,清水、城西香葱,清河、城西青脆李,五郎路常年蔬菜,庙坝、石子“黑五类”,团坝、城西白茶,高穴、牌坊藠头,月华、观音畜禽,文星、周家优质稻及全县竹子等十大产业基地),以庙坝小微创业园为主的涉农产品加工物流区。

    13.五大扶贫工程: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生态扶贫、能力扶贫。

    14.“1345”工程:加快大竹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建成农产品交易、汽车交易和竹器交易“三个中心”,打造煌歌、金利多、东湖、北城“四大商圈”,培育周家镇、庙坝镇、石河镇、石桥铺镇和文星镇等“五个省级商贸示范镇”。

    15.五大精品景区:五峰山环线、清河古镇、净土寺、云雾山、长乐—寨峰新村环线。

    16.一主一副五极三十七点:“一主”即中心城区,包括竹阳镇、东柳乡、城西乡、竹北乡、乌木镇、莲印乡、朝阳乡7个乡镇;“一副”即县域副中心周家镇;“五极”即庙坝镇、杨家镇、石河镇、石桥铺镇、文星镇5个发展极;“三十七点”即其余37个乡镇。

    17.“一环两航两铁三高速四干线”交通枢纽:“一环”即国道外迁(环城路)。“两航”即配合抓好达州机场迁建,畅通大竹对外航运;依托万州和渠江水运港,畅通大竹对外水运。“两铁”即争取启动“成渝城市群城际轨道”建设。“三高速”即借助达渝高速,建设大竹南、北出口;完成南大梁高速大竹段建设;争取将开江—大竹—邻水高速纳入省级规划并建设。“四干线”即抓好国道210线、318线和省道404线(竹阳至四合)、202线(万源经大竹至渝北)四条干线升级改造。

    18.水利“3+6+6”工程:完善抗洪抢险救灾、水利产权制度、防汛抗旱减灾“三大体系”,实施重大水源工程、“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中小型灌区改造、饮水水源保护、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整治等“六大重点水利工程”,完成6万人安全饮水工程。

    19.“五个一”推进机制:重大项目建设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

    20.六权同确:统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含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林权、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六权同确”。

    21.高中“三限”政策: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限人数、限钱数、限分数。

    22.教育“四乱”治理:专项治理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乱订教辅资料。

    23.计划生育“三不变”: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变、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不变、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不变。

    24.煤矿攻坚战“十大行动”:全员教育培训行动、谈心对话承诺行动、煤矿“打非治违”行动、信息平台升级行动、“六大”专项整治行动、示范矿井引导行动、隐蔽致灾治理行动、技术管理互助行动、煤矿关闭整顿行动、监管方式创新行动。

    25.“两摘帽、两确保、四下降”:“两摘帽”即顺利摘掉“全国50个煤矿重点监控县”、“全省安全生产重点监控县”帽子;“两确保”即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确保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市下达的控制指标之内;“四下降”即一般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四项指标持续下降。

    26.法律七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寺庙。

    27.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28.国务院“约法三章”:新一届政府任期内,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