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竹县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信息公开办
发布日期:2017-04-01
点击数:人次

​2017年3月2日

在大竹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大竹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志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深入贯彻县委“1256”战略布局〔1〕,全力稳增长、夯基础、促改革、惠民生,全县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方面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3.56亿元,同比(下同)增长8.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2.35亿元,增长8.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93亿元,增长1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0.08亿元,增长12.7%;服务业增加值93.25亿元,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57亿元,增长13.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75元,增长9.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2元,增长9.5%。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全力攻坚,精准脱贫首战首胜。坚持目标导向、挂图作战,精准脱贫首战首胜。“现场评赛会”等工作经验获省委、市委主要领导肯定,并在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推介。坚持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到村到户。全面落实“六个精准”〔2〕要求,深入推进“六个一批”“十大专项行动”〔3〕和17个扶贫专项计划,全面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和“一低五有”〔4〕,因村因户因人施策,18个贫困村摘帽、18374名贫困人口脱贫。坚持产业优先,产业扶贫成效初显。建成达渝高速、南大梁高速、国道沿线等万亩扶贫产业示范带3条,创建朝阳木鱼村、永胜茨竹村、川主宝堂村、城西九盘村等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4个。坚持基础先行,发展条件明显改善。新建通村公路48.7公里,解决饮水安全4666人,新增“户户通”6035户、“村村响”19个村,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67个村、“宽带乡村工程”42个村,易地扶贫搬迁4002人。坚持兜底保障,基本保障无缝覆盖。提高低保标准,实现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低保兜底保障3610人。教育、卫生等基本保障全面落实,免除1735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学杂费,“十免四补助”〔5〕医疗扶贫全部到位。

    ——专注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的不利影响和各种挑战,坚持产业支撑、项目拉动,全力扩总量稳增长、提质量促转型,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0.2:46.9:32.9。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深入实施企业稳增长“双百工程”〔6〕和结对帮扶稳增长行动,出台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应急转贷、支持制鞋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推动工业转型发展。新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微型企业170户,创省著名商标2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8.6亿元、增长10.8%。工业技改投入66亿元,川东电缆、东汉醪糟、鼎泰建材等5个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川环科技成功上市,并获达州市首届“政府质量奖”。“1+3+10”工业布局〔7〕加速构建,工业园区新增“七通一平”760亩,黎明光电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入驻建设;经开区实现营业收入215亿元、增长6.4%,创建为全省首批特色产业基地、全省机电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申报省级经开区进入国家发改委复审程序。三产经济加快发展。新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9户、自营出口企业4户、营业额500万元以上三方物流企业3户。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金利多农产品综合市场、畜禽交易屠宰市场主体完工,升级改造乡镇农贸市场3个。电子商务集聚区入驻电商38家,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20个。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五峰山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朝阳乡创建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庙坝镇寨峰村创建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成功承办第五届四川温泉旅游节,跻身全省全域旅游新生力前十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商品房及二手房市场价格和成交量稳定。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达347.7亿元、增长16.17%,贷款余额达141.4亿元、增长17.07%;大竹农商行挂牌运营。完成外贸进出口2409万美元,增长10.1%。农业经济稳中有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总产量达54.1万吨,增长1.32%,实现“十连增”。大力开展高产示范创建,建成示范片5.3万亩。新发展香椿、糯稻、苎麻、白茶等特色产业2.4万亩。新建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20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6个、家庭农场24个,创建国家级专业合作社1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户,全县17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2亿元。农业品牌化建设有序推进,新增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续展认证2个。连续四年获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农业“四区”建设〔8〕获全市一等奖。项目投资扎实有效。实施重点项目84个,完成投资56.31亿元。新开工富士电梯、东柳河防洪治理等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1个,储备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5个。累计向上争取项目37个,资金13.1亿元、增长63.34%。3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纳入国家、省“十三五”规划。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3个,总投资达175.55亿元,全年到位资金105.85亿元。

    ——强化统筹,城乡面貌展露新颜。坚持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县城规模拓展到25.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25万人,新增城镇户籍人口1万人,城镇化率达40.25%,列入全省21个“宜居县城”和1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县。加快城市建设,建成名豪国际广场、白塔水街光影水舞秀,室内体育馆投入使用,白塔公园、商贸物流园区启动建设,规划建设城市停车场;县人民医院医技综合大楼基本完工,县妇幼保健院与计生业务用房主体完工,群众文化艺术中心基础工程完工,县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综合大楼及疾控业务用房有序推进;西门片区等旧城改造加快推进;“城市环境与景观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城市亮化、绿化、美化水平有效提升。加快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启动庙坝、石桥铺、清河、杨家等4个Ⅱ型小城市建设,13个重点镇建设有序推进;新(改扩)建幸福美丽新村45个,打造石河—月华、李家—二郎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区2个,创建省级“四好村”9个、县级“四好村”75个,童家镇童家村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城乡基础持续改善。道路交通不断完善。南大梁高速全线通车,山后快速通道竹石线二期竣工通车,国道外迁二期完成路基工程,改造县乡公路50公里,新(改扩)建农村公路129.6公里;达渝城际铁路纳入四川省、重庆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大竹—百节快速通道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农田水利加快建设。完成水利投资4.62亿元,实施各类水利工程3650处、完工3600处。建设村镇供水工程18处,新增供水受益人口3.6万人。新建高标准农田6.06万亩、生产便道568公里。新(改)建机电提灌站13座,新增有效灌面3300亩、高效节水灌面3000亩。建成石河—月华—东柳—朝阳3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获全市一等奖。土地滩水库有序推进,石板沟水库、铁峰水库纳入国家重点水源规划,河库连通工程纳入水利部规划。获全市水利建设“甘露杯”。耕地保护与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加强,创建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能源信息基础不断夯实。完成乌木、双碑110千伏变电站增容改造和9个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宽带乡村”工程深入实施,建成通信基站62座、干线28.6千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严格环保执法,加强环境监管,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完成周家平桥水库、石桥铺刘家坝水库和高明镇河流型水源地整治,启动蒲包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关停乌木滩水库周边餐饮单位8家、停业整顿2家。强力推进“五治”工程〔9〕,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明显改善。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巩固提升9.78万亩退耕还林成果,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85%,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县。

    ——深化改革,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26项,动态调整行政权力事项1643项、精简249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粮油企业整合、城乡供水公司改制扎实推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五证合一”〔10〕,新增市场主体2308户,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78.37亿元、增长9%,被评为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先进县。深化财税改革,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取消授权支付票审,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营改增”全面实施,实现国地税联合办税和“一窗通办”便民服务。深化农村改革,扎实开展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确权登记小型水利工程4435处;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明月山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挂牌成立。“撤县设市”稳步推进,人和、二郎、张家、四合“撤乡设镇”获省政府批准。机关事业单位公车改革、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全面完成,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改革稳步实施。

    ——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坚持民生为本,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社会事业协调并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省级考评,高考主要指标稳居全市第一。成立科技企业孵化平台1个,转化应用国家授权专利及省市级鉴定成果66项,高新技术产值突破30亿元,创建为全国科普示范县。举办群众文化活动24项次,送文化下乡204场,放映惠民电影4596场。圆满承办市第三届运动会和残运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形成,县内就诊率提高到90.27%。新农合参保率达99.98%,实现县内住院出院即报即销,住院实际补偿率提高到66.89%。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让利群众1427万元。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8‰。创建为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保扩面专项行动扎实开展,“五类社会保险”〔11〕参保88万人次。就业促进工作扎实有效,新增城镇就业5842人。老年工作进一步加强,创建为全省敬老模范县。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安置、民兵、预备役、人防、统计、档案、气象、保密、对台、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方志、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民生实事务实办理。全年民生支出33.88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72.5%。“9+8”民生工程〔12〕、县城社区民生实事、实干惠民电视公开承诺践诺等惠民行动全面落实。务实推进2016年“十大民生实事”,但部分事项进度未达预期,我们将持续跟进、加快推进。2016年“十大民生实事”办理情况如下:(1)启动建设东柳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和东湖湿地公园:进入招标程序。(2)新建2座人行天桥:已投入使用。(3)启动县图书馆新馆建设:正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4)建成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正进行施工设计。(5)开工建设县老年养护楼、老年大学:老年养护楼主体施工,老年大学进入招标程序。(6)迁建县政务服务中心:正在推进场地房屋拆迁。(7)加快推进土地滩水库建设:城市供水隧洞工程开工建设,移民搬迁、征地搬迁全面启动。(8)启动大竹县第十二小学建设,新建中心幼儿园2所:十二小正进行施工设计,清水镇、杨家镇中心幼儿园竣工。(9)完成棚户区改造2836户:已完成。(10)城区再新建1个农贸市场:进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采购程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六五”普法全面完成,被评为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县。“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持续深入,创建为省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加强,创建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防汛抗旱能力切实加强,应急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公共安全体系进一步健全。深入推进“平安大竹”建设,扎实开展大调解、大接访、大走访活动,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被评为全省维稳工作先进县。

    ——从严治政,自身建设切实加强。坚持政治为魂、法治为绳、执行为要、团结为重、廉洁为本,从严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推动形成“依法、务实、高效、廉洁”的施政之风。全面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常态化开展县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和集中学法活动。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及时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常务会议事规则,完善政府运行机制,着力提升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和执行落实能力。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并采纳各方意见建议。厉行“五讲五比”〔13〕要求,“激情干事业、实干兴大竹、齐心促发展”氛围已然形成。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全年立案查处197件197人,审计政府性投资项目129个、节约资金5000万元。深入践行“三严三实”〔14〕,扎实开展“两学一做”〔15〕,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相关规定,“三公”经费下降14.29%,作风建设、正风肃纪持续深化。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凝聚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党员、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竹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参与大竹建设、支持大竹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一些好的思路和措施,我们将继续坚持、不断完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欠发达的基本县情尚未根本改变,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传统产业转型缓慢、新兴产业动能不足的现实问题依然存在,加速转型、追赶超越任重道远;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现状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差距、山前山后差距较为明显,特别是贫困人口分布广、程度深的现实问题依然存在,协调发展、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政务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仍然存在差距,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少数政府人员庸政怠政、效率低下甚至违纪违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以解决。

    二、2017年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是县政府换届后的第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大竹作为全省重点开发区县、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县、“宜居县城”和“海绵城市”试点县,自身发展基础良好、动力强劲。全国全省全市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特别是全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为我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川陕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等区域发展规划实施,成渝经济区、川东北城市群发展等配套政策出台,为我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展望2017年,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务实奋进,就一定能乘势而上、再创佳绩。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扣县委“1256”战略布局,弘扬“依法、务实、高效、廉洁”施政之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加快发展、加速转型、追赶超越”工作取向,践行“抓执行、争一流、上水平”工作要求,聚焦“六大示范区”建设,着力抓产业扩总量、抓投资强驱动、抓建设夯基础、抓改革增动力、抓民生促和谐,奋力开创同步全面小康和建设繁荣时尚美丽和谐大竹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力争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力争1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8%,力争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力争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力争1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力争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力争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力争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目标。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我们将扎实开展“五大行动”,确保年度目标圆满完成。

    ——开展“经济提质年”行动。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为主线,抓早谋划、抓严政策、抓实产业、抓好投资、抓优财税,推动产业潜力、改革动力、市场活力“三力并驱”,保持高于全国全省全市经济增速发展态势,以较快的经济增速换取结构调整空间,以结构优化赢得持续发展动力,夯实同步全面小康经济基础。

    ——开展“项目攻坚年”行动。坚持项目第一抓手,以项目为载体稳增长、夯基础、惠民生,在项目规划、对接争取、招商引进、落地推进、优化服务上狠下功夫;坚持“大项目支撑、小项目扩张”路径,提升项目推进时效、建设质效,以项目实效推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

    ——开展“环境优化年”行动。坚持环保第一标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守环境保护底线、耕地保护红线,加快生态建设,强化环境治理,严格环境执法,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强力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着力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大竹。

    ——开展“脱贫增效年”行动。聚焦脱贫攻坚“头等大事”,抓住“党政主责、基层主抓、部门主推、干部主帮、社会主扶”五个关键,形成攻坚合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经验,让措施更精准、行动更迅速、工作更到位,缩短攻坚时间、提升脱贫实效。

    ——开展“民生改善年”行动。坚持民生第一根本,按照缺啥补啥、注重实效原则,着力补齐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短板,兜住底线民生、保障基本民生、关注重点民生,让竹乡人民享受到更大的发展成果。

    三、2017年工作重点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县委“1256”战略布局和县十三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决策部署,按照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工作安排,紧扣目标,突出重点,聚力攻坚,奋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聚焦全面小康,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坚持“一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紧扣脱贫目标,对标脱贫标准,以坚决态度、有力举措,抓紧抓实脱贫攻坚工作,确保今年20个贫困村摘帽、20125名贫困人口脱贫,并提前一年完成贫困县摘帽硬件建设任务,为2018年全县脱贫打下坚实基础,脱贫攻坚进入秦巴山区先进方阵、走在全省前列。

    狠抓“1+6”示范。坚持“以点连片、以片促面、带动全县”工作思路,深挖贫困村人力、资源等优势,加大金融信贷支持,鼓励工商资本参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自主创业活力,推进“1+6”示范建设。打造1个综合扶贫示范片。实施基础改善、产业培育、民生保障“三大会战”,连片推进石河、月华、李家9个贫困村扶贫综合示范片建设,确保示范片实现基础改善5个100%〔16〕、产业带动100%、基本公共服务100%和兜底保障100%。培育6个创新扶贫示范点。立足机制创新,突出产业发展,围绕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采取公司带动、合作经营、基地支撑等方式,培育庙坝镇黑水村、乌木镇乌木村、金鸡乡金鸡村、石桥铺镇指挥村、高明镇同心村、文星镇大安村等6个创新扶贫示范点。

    突出九大重点。突出基础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教育文化扶贫、医疗卫生扶贫、财政金融扶贫和壮大集体经济等九大重点,统筹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加快贫困县摘帽“三有”建设,确保全县所有乡镇(街道)中心校、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达标。加快贫困村退出“五有”建设,确保5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硬化路、卫生室、文化室、通信网络达标。易地扶贫搬迁5522人,改造贫困户危旧房1098户,解决3300人安全饮水,同步改善农村电网和广播电视网,确保贫困户脱贫硬件达标。坚持扶贫产业支撑、教育文化惠民、财政金融支持、社会扶贫对接,实行低保线、扶贫线“两线合一”,实现基本保障政策兜底、发展难题精准解决。

    筑牢三大保障。强化组织保障。坚持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配齐配强扶贫专职干部,严格落实“5+1”帮扶机制〔17〕,压紧压实责任,构建“千斤重担有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工作体系。强化资金保障。突出“上争、内聚、外引”三大抓手,争取上级专项资金5000万元以上,县本级扶贫专项资金增长40%,引导更多金融资本、社会资金进入扶贫领域。强化纪律保障。实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发挥脱贫攻坚办综合督导,监察、督查、审计及主管部门专项督查作用,逗硬落实绩效考评奖励制度和问责办法。定期开展“现场评赛会”,营造比学赶超、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

    (二)聚焦转型升级,致力推进产业发展。坚持“稳为基进为向”,坚定不移扩总量提质量、调结构促转型,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共进、加快发展。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强化产业支撑。深入实施“6+5”产业振兴计划〔18〕,紧扣打造能源建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轻纺鞋服、农产品生产加工“五个百亿产业集群”目标,制定落实专项产业支持政策,推动企业做强、产业壮大,确保五大产业总产值分别增长9%、12%、10%、5%、11%,规上企业分别达62户、12户、7户、12户、20户。出台支持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抓好建筑业和房地产企业在竹注册工作,鼓励企业提升资质、创建品牌。支持龙头企业做强、骨干企业做大、中小企业升规、个体工商转企,新培育超亿元企业2户、“小升规”企业10户以上。壮大园区经济。统筹推进“1+3+10”园区发展规划落实落地,加快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互为补充的园区发展格局,推动“省级经开区”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区”创建取得重大突破。引进和培育一批关联度高、配套性强的企业,促进富士电梯生产线、越洋电子A栋厂房等项目竣工投产,黎明光电、星擎电子、川粤皮鞋、石墨烯等项目开工建设,园区新入驻项目3个、竣工投产3个以上,确保营业收入增长8%以上;加快配套建设,启动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七通一平”500亩,新建干道3公里。突出基础完善、功能配套和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庙坝小微企业创业园、石河建材园、月华食品园建设。制定配套支持政策,加快“10个工业重镇”发展。创新体制机制。鲜明政策导向,坚持本土企业和招商企业并重扶持政策,重点支持税收贡献大、解决就业多的企业,促进各类企业竞相发展。精简优化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审批、建设等环节办事流程,提升落地实效。建立入园项目限时推进机制、“僵尸企业”限时退出机制,全面清理已供闲置地块,努力做实经开区建成区。

    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大力实施服务业“2456”工程〔19〕,完成金利美市场四五期和兴光国际农贸市场建设,新建乡镇农贸市场3个;加快推进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启动建设汽摩交易园,规划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着力提升“五大商圈”、打造一批商贸镇。实施“企业培育工程”。支持入库企业做大做强、限上企业“升规入统”、外来企业在竹注册,积极发展服务业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确保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户以上。鼓励企业出口,力争完成进出口7000万元。加快发展金融业。深化银政合作,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大的金融机构支持力度。做大做强大竹农商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村镇银行发展,加快中信银行大竹支行入驻。发挥川环科技上市示范效应,鼓励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争取全省产业园区“园保贷”〔20〕试点。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规范提升电子商务集聚区,大力培育本土电商平台,做实阿里巴巴大竹电商平台,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争创全省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海明湖五峰山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清河古镇争创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启动莲印山、云雾山创国家AAAA级景区规划和项目包装。积极争创省级乡村旅游强县,打造乡村旅游发展示范带3条,培育旅游新业态10个、星级农家乐5个。确保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以上。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开展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积极推进“四新”示范和“六良”配套〔21〕,确保粮食播面157万亩、总产54.3万吨。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揽,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和农建综合示范区为重点,以适度规模产业基地、产业小园区为补充,建设一批10万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带动香椿、糯稻、白茶、苎麻、果蔬等特色产业连片发展。打造石河、庙坝种养生态循环示范区,加快推进清水—庙坝—欧家片区现代畜牧水产示范带等现代农业重点示范工程,抓好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强化“两个带动”〔22〕,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适度规模经营,新培育市级新型经营主体8户以上,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4户以上、家庭农场7户以上。

    (三)聚焦固本强基,努力推进城乡建设。坚持协调发展,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推动“两个统筹”〔23〕取得新成效。

    加快宜居县城建设。扎实开展“宜居县城”和“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着力改善城市交通、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城市规模拓展到26.3平方公里、26.2万人。深入实施“缓堵保畅”工程,建成安居路、翠屏路、物华路和滨河大道,加快建设振兴路,开工建设竹凤大道、文体路、东湖大道延伸段等9条干道,切实抓好东湖支路、竹中路等6条干道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扎实抓好城市停车场、雨污管网改造等配套建设,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中心迁建、十一小、十二小建设,规划建设城区公立幼儿园3所;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基本完成北城干道坡地绿化;加快推进十字街、西门、关仓坝、路灯所、高速路出入口等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长亭送别”项目;完成白塔水街、名豪商业风情街、巴蜀邑城示范街建设,规划建设4公里环体育馆健身步道,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深入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构建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城市管理格局,在城市环卫领域试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深化“五治”工程,强化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加快城乡基础建设。完善“一环两航三铁三高速五干线”〔24〕交通骨干网络规划,纵深推进交通“十大骨干项目”〔25〕,完成国道外迁前5公里、山后快速通道文星—四合段建设,达渝高速大竹南出口通车运行,改造提升县道观音—周家段,启动达渝高速大竹北出口连接线建设,推动达渝城际铁路、大竹—百节快速通道规划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改善工程、村组公路互通工程,积极争创全省“四好农村路”〔26〕示范县。加快建设土地滩水库,启动大坝枢纽工程;全面完成乌木滩水库灌区配套改造,启动乌木滩水库—护城河连通工程,加快推进石板沟水库项目,统筹推进病险水库整治、山坪塘整治、中小河流整治、渠道改造、高效节水等水利工程;坚持综合示范,整合资金资源,加快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带动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新成效。着力改善信息能源基础,同步实施“智慧城市”和“宽带乡村”工程,加快电网升级改造。

    加快小城镇和新村建设。以百镇建设试点为抓手,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型、商贸流通型、休闲旅游型特色小城镇,推进庙坝、石桥铺、周家等乡镇雨污管网、集贸市场、污水处理厂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抓手,整合资金项目,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设幸福美丽新村50个。创建省级“四好村”85个、市级“四好村”80个。

    (四)聚焦绿色发展,强力推进生态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筑牢底线思维,促进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开展“绿化大竹”行动。编制实施“绿化大竹”五年工作方案,突出抓好城区、景区、保护区、重点线路、重要节点等重点区域绿化,完成南大梁高速公路、国省县道沿线房屋风貌和城乡控制性节点绿化美化工程。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40.8万亩天然林管护。大力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造林2万亩,确保森林覆盖率达41.15%。积极开展植树造林,严格林木采伐管理,推进矿山及裸露山体整治,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确保绿化覆盖率达43.5%。大力开展省级生态乡镇和市级生态村、生态家园创建。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加大节能、节水技改力度,推广使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鼓励海螺、利森等龙头企业循环生产,着力打造节能减排循环产业链。倡导社会循环消费,努力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落实工业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加强能源消耗监察,力争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6%。

    强化环境问题治理。坚持问题导向,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27〕,严防过剩产能和高污染项目建设。加强大气环境例行监测、重点污染源监管。支持企业加大环保设施设备投入,完善管护运行机制,提高使用效率。全面落实“河长制”,编制实施流域治理规划,统筹推进东柳河、铜钵河、东河、黄滩河等流域治理,切实加强乌木滩、龙潭水库水域保护。强力推进农村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饮用水源地污染等突出问题整治,关闭或搬迁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完成柏林、清水等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石桥铺、清河、杨家场镇污水管网配套建设。加强土壤环境管理,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努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五)聚焦创新驱动,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以改革促开放增动力,以开放促改革添活力,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大的发展空间。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类推进“三去一降一补”〔28〕重点任务。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严格淘汰落后产能。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降低企业成本。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五证合一”登记,推行“双随机一公开”〔29〕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重点推进“六权同确”〔30〕、农村资金互助合作、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和农村(社区)“办事不出村”等改革试点,争创省级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持续推进国资国企、行政体制、财税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突出抓好财税、融资工作,着力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增强发展保障能力。加快永胜乡、白坝乡“撤乡设镇”,力争“撤县设市”取得重大突破。

    持续夯实创新创业基础。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深入合作。支持汽摩零部件、苎麻纺织等龙头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培育一批“大竹制造”工业品牌示范企业。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积极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技改投入75亿元以上,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家。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平台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激发创新创业动力。加大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柔性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创业团队。

    持续拓展开放合作深度。突出重点区域招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度融入成渝经济区、川东北城市群区域经济板块,继续加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互动交流,认真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和配套。突出重点产业招商。制定支持“总部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加大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鞋服纺织、汽摩配套、特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推介力度,力争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轻纺鞋服产业取得新突破。突出重点节会招商。精心谋划“渝洽会”等重大招商节会项目,加大招商对象筛选力度,强化项目落地跟踪服务,确保全年到位资金115亿元以上。

    (六)聚焦人民幸福,倾力推进民生改善。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增福祉、促公平,织密民生幸福网,让竹乡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

    务实办理民生实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确保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70%以上。2017年,我们将办好以下十大民生实事:(1)基本建成东湖湿地公园,加快建设白塔公园。(2)县城区新建人行天桥1座,启动建设综合性人行天桥1座。(3)解决农村2.2万人安全饮水。(4)实施县城区饮用水源周边环境整治,开工建设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完成朝阳—城区截污管网建设。(5)完成群众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剧场)主体工程。(6)开工建设城市垃圾中转站1个、乡镇垃圾中转站16个,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7)实施棚户区改造2240套、农村危旧房改造1098户,全面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土坯住房。(8)改造金利多转盘,在金利多转盘和经开大道设置交通控制信号灯;新增“天网”监控点30个。(9)完成社区60岁以上老人居家养老服务6.5万人,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4个。(10)打通县城区堵点,建成北沙路、新华路西段、滨河大道延伸段;启动竹阳—金鸡、竹阳—周家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完成乌团路、高吉路升级改造。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确保通过国家认定。统筹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善工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认真实施省、市、县级科技计划项目,重点推进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公益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医改示范县建设,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全民医疗保障和分级诊疗制度,争创国家卫生县城。确保县人民医院“三级乙等”综合医院顺利通过复评,医技综合大楼六月底前投入使用。认真落实“全面二孩”政策,强化计生优质服务,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阵地免费开放;持续开展文化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活动,鼓励文艺创作,规范文化市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组织开展各类体育健身活动,营造全民健身浓厚氛围。坚持稳定就业,全面落实就业创业专项资金和政策,扎实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和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提升退役军人、困难人群、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确保新增城镇就业4700人以上。全面落实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制度。启动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社会保障服务能力。争创第五轮全省敬老模范县。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妇女儿童关爱和保护工作。统筹抓好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安置、民兵、预备役、以工代赈、人防、统计、档案、气象、保密、对台、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方志、残疾人等各项工作。

    切实加强社会治理。推进“七五”普法,深化“法律七进”〔31〕,切实加强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等工作。畅通民生诉求渠道,落实定期排查、“大接访”、领导挂包等信访工作机制,依法处置信访问题。巩固提升食品安全示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成果,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应急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领域改革要求,突出监管重点,厘清监管责任,完善监管体制,落实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化“平安大竹”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支持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四、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形势孕育新机遇,新常态应有新作为。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弘扬“依法、务实、高效、廉洁”的施政之风,坚持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树牢“四个意识”〔32〕,坚持党的领导,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与县委同心同德、同向发力,切实把县委的决策部署到位、执行到位。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落实县政府工作规则、常务会议事规则,确保政府工作依法规范高效运行。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规范执法行为,改进执法方式,优化执法队伍,提高执法能力,确保公正文明执法。抓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持续开展行政干部集中学法活动,严格落实常务会会前学法制度,全面提升行政干部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推进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五公开”,强化政策解读,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深入推进服务政府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建立问责倒逼机制,提高行政人员执行力,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实行清单管理,动态调整行政权力清单,健全完善政府责任清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抓好行权平台建设,建立健全运行管理、监督检查机制,全面推行线上线下依法规范公开高效运行。着力优化服务流程,清理取消不合理手续和证明,提高办事流程网上公示力度,畅通业务咨询渠道,严格执行限时办结要求,让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加快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夯实城乡政务服务基础,推动信息跨部门共享,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深入推进廉洁政府建设。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让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各级政府干部队伍的灵魂,使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政府系统落实落地。切实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扎紧扎实财政资金使用、政府投资项目、公共资源转让等制度,严厉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巩固提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相关规定,推进正风肃纪常态化,强力整治“四风”问题和“中梗阻”现象,打通政策落地、工作落实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优化政务环境,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新使命,实干成就新梦想。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奋力开创同步全面小康和繁荣时尚美丽和谐大竹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名  词  解  释

    1.“1256”战略布局:“1”即: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发展定位;“2”即: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建成繁荣时尚美丽和谐大竹奋斗目标;“5”即:投资、创新、改革、开放和市场“五大驱动”;“6”即:建成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现代工业集聚创新示范区、现代商贸物流发展示范区、农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

    2.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3.六个一批、十大专项行动:“六个一批”即: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扶贫搬迁安置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教育解困资助一批;“十大专项行动”即: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建设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社会扶贫、社会保障扶贫、医疗卫生扶贫、文化惠民扶贫、财政金融扶贫。

    4.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和一低五有:“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四个好”即: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一低五有”即: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有集体经济收入、硬化路、卫生室、文化室、通信网络。

    5.十免四补助:免收诊疗费和院内会诊费,免费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抗结核一线药物治疗,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妇幼健康、巡回医疗服务,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免费提供基本医保个人缴费,免费实施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对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符合治疗救助条件的晚期血吸虫病人、重症大骨节病贫困患者以及进行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的0-6岁贫困残疾儿童给予对症治疗补助。

    6.双百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对GDP贡献大的100户企业、对财税收入贡献大的100户企业,实行领导挂包。

    7.“1+3+10”工业布局:“1”即:东柳机电轻纺园;“3”即:庙坝小微企业创业园、石河建材园、月华食品园;“10”即:竹阳、东柳、石河、庙坝、石桥铺、周家、双拱、清河、杨家、清水等10个工业重镇。

    8.农业“四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

    9.“五治”工程:治脏、治乱、治尘、治噪、治水。

    10.五证合一: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

    11.五类社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12.“9+8”民生工程:“9”即:就业促进工程、扶贫解困工程、教育助学工程、社会保障工程、医疗卫生工程、百姓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生态环境工程、文化体育工程;“8”即:惠民帮扶制度、贫困救助热线制度、白血病患者专项救助制度、尿毒症患者专项救助制度、火灾专项救助制度、精神病患者专项救助制度、90岁以上长寿老人长寿补助制度、因灾死亡人员人道救助制度。

    13.五讲五比:讲学习比眼界、讲执行比效率、讲责任比担当、讲奉献比作为、讲操守比正派。

    14.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15.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16.基础改善5个100%:100%的村通水泥(油)路,100%的村通电,100%的村通广播电视,100%的村通宽带网,10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安全饮水。

    17.“5+1”帮扶机制:每个贫困村1名联系领导、1个帮扶单位、1个驻村工作组、1名“第一书记”、1名驻村农技员和1名法律顾问。

    18.“6+5”产业振兴计划:加快“机电、鞋服、苎麻纺织、能源、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六大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企业重组,聚力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智能制造”五大新兴产业。

    19.服务业“2456”工程:“2”即:商贸物流园区、汽车摩托车园区;“4”即:农产品批发市场、畜禽屠宰交易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花鸟市场;“5”即:煌歌、金利多、北城、东湖、东柳商圈;“6”即:庙坝、石河、周家、石桥铺、文星、杨家等6个商贸镇。

    20.园保贷:四川省经信委、四川省财政厅为支持四川省产业园区中小微企业发展,联合省内各产业园区开发推出的政策性信贷产品。

    21.“四新”示范和“六良”配套:“四新”即: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六良”即: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制、良机。

    22.两个带动: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3.两个统筹:城乡统筹,山前山后统筹。

    24.一环两航三铁三高速五干线:“一环”即:国道外迁(环城路)。“两航”即:依托南大梁高速,快速直达渠江、万州水运港;依托达州和重庆航空港,规划建设直连达州百节机场快速路,畅通大竹对外航运。“三铁”即:配合省市启动达渝城际铁路建设,并争取纳入西渝高铁规划建设,设立大竹火车站;争取南充—大竹—万州和大竹货运铁路纳入规划并开工建设。“三高速”即:南大梁高速,达渝高速,争取城口—大竹—垫江高速公路立项建设。“五干线”即:提升国道210线、318线,推进省道202线、404线建设,建设竹周路快速通道。

25. 交通“十大骨干项目”:国道外迁、山后快速通道文星—四合段、达渝高速大竹南出口、达渝高速大竹北出口、竹阳—金鸡道路改造提升、竹阳—周家道路改造提升、大竹—百节快速通道、县道观音—周家段改造提升、达渝城际铁路、大竹—垫江快速通道等10个项目。

    26.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27.“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中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8.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29.双随机一公开:在市场监管执法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

    30.六权同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六权同确”。

    31.法律七进: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

    32.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