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竹县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信息公开办
发布日期:2019-01-31
点击数:人次

​​​​ 

2019年1月23日

在大竹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大竹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志超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紧扣市委“12335”总体部署〔1〕,以“八个年”活动〔2〕为抓手,持续推动县委“1256”战略布局〔3〕落地落实,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专注发展定力,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延续“加快发展、加速转型、追赶超越”良好态势,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市保持领先,跻身2018年度中国西部百强县第50位。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亿元、同比(下同)增长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4.5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增长12.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29亿元、增长8.9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59元、增长8.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73元、增长9.6%。经济质量明显提升,税收收入7.77亿元、增长17%,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达54.34%。经济活力持续增强,26个挂图攻坚项目有序推进,10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6亿元;向上争取项目157个,到位资金14.3亿元;工商业水电气消耗均呈两位数增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实现“个转企”806户,新增市场主体4100户、达4.1万户,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14亿元、增长8.8%,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工业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达121户,实现总产值262亿元。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加快建设,签约入驻企业29户,中科智联、361、长信科技、浩天塑业等企业投入生产,深圳核动能等6户企业加快落地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清理腾退15万平方米。经开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2.2亿元、利税18.2亿元,创省级开发区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培育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4户、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6户。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00万美元。省级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项目绩效考核获优秀等次,电子商务集聚区创建为“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落实“财政金融互动政策”,金融业稳步发展。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达401.45亿元、贷款余额达185.36亿元,实现金融业税收1.5亿元,新增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户、后备资源库企业2户。旅游业加快发展,新增国家AAA级旅游景区4个,东柳醪糟成为全市唯一的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杨家太极岛入列省、市乡村旅游提升发展项目,庙坝渔人部落、黄滩花房子纳入市级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示范项目,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增长17%。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06万平方米。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粮食持续增产,总产量达54.4万吨,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78万亩。创建省、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4个。“四区合一”〔4〕建设成效明显,建成竹北蔬菜、人和水果、杨家观光农业、清河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全县苎麻、香椿、糯稻、白茶等特色产业面积达65万亩。申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户,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1家、家庭农场37个,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6家。严管严防非洲猪瘟入境,畜牧水产业健康发展,实现产值45亿元。

    (二)精准对标发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聚力实施脱贫摘帽行动计划,对标贫困县摘帽“一低三有”、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5〕,精准施策、定向发力,实现减贫20081人、退出贫困村32个,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27%,省定贫困县摘帽通过市级初审。专项列支3.2亿元推进27个标准中心校、30个达标卫生院、43个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乡“三有”建设全部达标;专项投入2.15亿元,新建安置点21个,易地扶贫搬迁2560户7679人;专项投入6879万元实施“四改一治理”〔6〕和“微心愿”行动,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坚持高点示范,巩固提升川主—团坝—乌木、连片打造人和—杨家—清河脱贫攻坚引领区。实施产业到户项目40个,覆盖贫困人口8321户22893人。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5个,覆盖29个贫困村。针对贫困群众开发公益性岗位1085个,兜底解决零就业家庭。严格执行建档立卡贫困户医保倾斜政策,全年倾斜支付1337.93万元。全面落实“三免两补”“雨露计划”〔7〕政策和“控辍保学”措施,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建立扶贫小额贷款风险基金,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2525笔5.1亿元。“扶贫保”覆盖率达100%,贫困人口抗风险能力切实增强。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争取省市定点帮扶单位直接投入878万元,引导社会捐资1364万元。“双靠近三融合”〔8〕易地扶贫搬迁经验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三落实”〔9〕现场评赛会经验获人民日报、新华网宣传推介。

    (三)坚持生态优先,环境质量明显提升。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力推进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污染防治“三大战役”〔10〕、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监管能力提升“四大攻坚行动”,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优良天数首次突破300天、达312天,达标率提升至85.5%。县级领导挂包督导重点环境问题整改,全面完成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总体整改率分别达92.7%、93.4%。顺利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信访件办理等工作。全面落实“河(库)长制”,扎实推进水环境治理。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安吉、观音、永胜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7+3”乡镇污水处理厂〔11〕配套管网加快完善;东柳河流域综合整治,东河、铜钵河、黄滩河、清水河垃圾污染整治全面启动,完成禁养区养殖场(户)关闭搬迁,河流水质得到改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成效显著,乌木水库、龙潭水库水质达标率100%,经验做法获国家生态环境部官网宣传、省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扬。双马垃圾填埋场封场工作加快推进,投入2000万元外运处理生活垃圾。统筹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农药化肥管控、秸秆综合利用、重金属污染防治等工作,建成农产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示范区900亩。巩固退耕还林造林成果9.78万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5000亩,危及生态环境安全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有效推进。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同步推进森林小镇、绿化示范村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1.56%、绿化覆盖率达43.75%

    (四)聚力夯基补短,城乡面貌持续改观。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2.91%,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比达64.31%;县城规模拓展至26.75平方公里27.48万人。大力推进城市提质行动,东湖大道延伸段、文体路、北沙路建成通车,御临路、丰收巷、新华路西段、振兴路等市政道路加快建设,竹和园、云台、竹阳城中村等棚改项目加快实施,群众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剧场)投入使用,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有效,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杨家镇、石河镇、月华镇纳入省级试点小城镇拓展培育,庙坝镇申报省级特色小城镇培育。建成幸福美丽新村65个,创建省级“四好村”12个、市级“四好村”66个、县级“四好村”89个。持续推进“一环两航三铁四高速五干线”〔12〕骨干交通网络建设,全力争取西渝高铁过境大竹并设站,争取城口—宣汉—大竹—邻水、大竹—垫江高速公路进入省级规划;国道外迁二期、竹石线快速通道文星—四合段、达渝高速大竹南互通立交等项目竣工投运;“十大出县通乡联网路”〔13〕建设成效明显,竣工通车7条,完成招投标3条;国道210线大竹段通过交通运输部路况检测;大竹绕城快速通道项目进入省财政厅PPP项目库;全年新建撤并村通村公路286公里、农村招呼站20个,加宽村道157公里。农田水利基础不断夯实。土地滩水库加快推进,完成征地补偿4130亩,签订移民搬迁安置协议250户1060人,兑现补偿资金1.52亿元;掘进供水隧洞1200米,导流洞建设基本完工,完成投资1140万元。实施各类水利工程4125处,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连片打造农建综合示范区3.5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6.34万亩、农机化生产道路300公里,新建(改造)机电提灌站20座,提水保灌面积达29.5万亩。圆满承办全市农建综合示范区现场会。

    (五)狠抓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激发。“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四张清单”〔14〕制度,清理公布“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最多跑一次”“全程网办”事项清单,保留行政审批605项、行政许可600项、公共服务522项,办理事项全部纳入一体化平台,政务中心办件群众满意率达100%。在全省率先建立社保“码上办”综合柜员制,资格认证、社保缴费和待遇领取实现网络化办理。全面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15〕,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双随机一公开”〔16〕监管全覆盖。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程序,清理“僵尸企业”380户。“三去一降一补”〔17〕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有效。“撤县设市”稳步推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制定“一卡通”惠民惠农资金、棚户区改造政府购买服务等管理办法,切实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出台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实施方案,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全口径监测平台,坚决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国税地税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实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覆盖,国企改制、资产整合、国有股权处置等改革事项有序推进,国资国企管理进一步加强。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突出抓好“六权同确”〔18〕,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启动,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所48个。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19〕制度,放活经营权,流转土地17.35万亩,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率提高3.6个百分点。探索推进农村改革试点,农村资金互助合作模式得到省市充分肯定,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重大农村改革任务推进示范县,有望荣获全省农村改革先进县。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灵活招商引资方式,完善项目落地机制,招商引资成效显著,361鞋服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启动“四川体育产业园”规划,全年签约项目投资额达263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6亿元。

    (六)坚持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有效提升。各项民生支出35.33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连续6年超过70%。“9+8”民生工程〔20〕如期完成。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新增校舍面积11.5万平方米,引进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采取城区学校项目建设、公立幼儿园增设等措施,着力缓解“大班额”、学前教育学位不足问题。院县合作持续深化,科技创新、科技扶贫和科普工作有序推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户。“健康大竹”纵深推进,公立医院药品让利群众1850万元。新建业务用房2.2万平方米,搬迁乡镇卫生院9所,就医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通过复审,县中医院创建“国家三级医院”通过专家评审,县医院获“全国县域医院管理制度创新奖”。全面落实医疗保障政策,投入4.47亿元保障参保居民住院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在75%以上。计划生育服务得到加强,人口出生率8.53‰。建成档案陈列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馆一站一室”〔21〕常年免费开放,“图书进万家”等全民阅读活动丰富多彩,送文化下乡204场,举办全民健身体育活动24项次,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文物保护、文化市场监管切实加强。城镇新增就业58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38万人次,劳务收入达40亿元。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2400万元,促进6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发放稳岗补贴123万元,激励17家企业“保岗位、稳就业”5545人。圆满承办全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座谈会,并作为唯一县级代表交流经验。“五类社会保险”〔22〕参保173.4万人次。保障低保对象38116人、特困供养6901人,“八大社会救助制度”〔23〕救助困难群众26.2万人次。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工作得到加强。“七五”普法持续深入。人和镇天宝村创建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建立省市级法治示范点(基地)15个。认真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同比下降72.7%、60%、100%、24.8%。坚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强化执法监管,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禁毒及外流贩毒整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加强。深化“四无”〔24〕创建,坚持县级领导带头接访,引入网络投诉及自助查询平台,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及时解决。

    2018年“十大民生实事”办理情况如下:(1)完成荷花池综合人行天桥建设。(2)东湖湿地公园二期完工,白塔公园二期完成前期工作、即将启动建设。(3)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主体完工。(4)建设路改造完成部分路段,由于荷花池综合人行天桥断道施工、春节车流人流增多,已申请延至春节后施工;东湖大道延伸段建成通车。(5)完成“新增城区公立幼儿园2所”目标任务。(6)制定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计划,完成鸿明农贸市场改造,正在改造迎客松、友缘农贸市场;刘家坝农贸市场改造进入收尾阶段。(7)完成“新增城区公厕4座”,农村厕所改造计划稳步推进。(8)完成“开工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3个、垃圾中转站4个”目标任务。(9)完成“城区新增停车位3000个”目标任务。(10)乌木水库—东湖水库—护城河河库连通工程为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需重新立项申报,现已完成立项审批,预计2019年开工建设。

    (七)持续改进作风,自身建设切实加强。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践行“145”政府工作要求〔25〕,聚焦依法行政、务实理政、高效施政、廉洁从政,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强化“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坚决服从县委领导,定期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8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165件、意见16件,广泛听取并采纳各方意见,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服务水平。依法行政重实效。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制定重大行政决策出台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开展重大行政决策及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定期清理规范性文件。大力推进“维护合法权益年”活动,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行政调解得到加强。推进权力清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促进“权责清单”两单合一。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保持行政执法与行政诉讼良性互动。认真组织开展集中学法、常务会议学法活动。被市政府评为“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单位”。从严从实守底线。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强力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切实加强权力运行监督,严格落实“1+7”制度〔26〕规定。强化审计监督,审计政府性投资项目113个,核减工程造价3923万元。政务公开、阳光惠民工作扎实有效,为民务实清廉之风进一步巩固提升。

    同时,我们统筹兼顾,积极支持全县各条战线开展工作,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安置、民兵、预备役、人防、统计、档案、气象、保密、对台、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方志、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交织凸显的自身发展矛盾,以及经济转型、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艰巨繁重任务,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实践证明,县委提出的“1256”战略布局,完全符合新时代发展大势和大竹所处的历史方位,特别是经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修订后更加丰富完善,必须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抓执行;县政府基于政府工作提出的“145”要求,以及专班调度经济等措施是扎实有效的,必须持之以恒、不折不扣抓落实。一年来,全县人民奋发进取、砥砺前行,特别是战斗在脱贫攻坚、生态环保一线的广大干部,冲锋在前、公而忘私、担当有为,值得铭记!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成员、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竹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为大竹改革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大竹发展和参与大竹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尤其是对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精准施策、改进提高。一是发展不充分,2017年我县人均GDP仅为34905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仅为4.18%,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山前山后区域差距突出,短期内还难以改变。三是基础设施短板明显,特别是环保基础历史欠账大、交通运输形式单一,难以适应发展新需求。四是公共服务供给层次不高,特别是优质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资源供给离人民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五是有的行政人员担当作为、依法行政、高效服务意识还有待增强,少数同志还存在不勤不廉的问题。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抓好全年工作至关重要。当前,全省全市全县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必将引领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市委四届六次全会丰富完善了“12335”总体部署,明确“建成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两个新定位;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吹响“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号角,必将引领幸福美丽达州建设再铸新辉煌;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丰富完善了“1256”战略布局,坚持“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明确“两个目标”,提出“三步走”〔27〕安排,作出构建“五大新体系”〔28〕、建设“六大示范区”等系列决策部署。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县政府将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担当有为强执行、乘势而上抓发展、创新实干谱新篇,不断开创新时代繁荣时尚美丽和谐大竹建设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六次、七次全会,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县十三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精神,紧扣全市“两个定位”和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目标,围绕“八个年”活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加快发展、加速转型、追赶超越”工作取向,深入实施“1256”战略布局,践行“145”政府工作要求,突出“四项重点”〔29〕,切实抓好经济建设、乡村振兴、城乡统筹、生态环保、改革开放、财税金融、民生事业等工作,冲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加快建设繁荣时尚美丽和谐大竹。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力争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力争1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力争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力争12.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力争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力争9.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力争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脱贫攻坚、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等目标任务。

    紧扣上述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快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聚力做好存量提升、增量拓展“两个加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量质同升,加快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大力培育“四上一新”〔30〕企业,新增市场主体4000户以上。坚持首抓工业。紧扣“1+1+4”产业集群〔31〕,优化支持政策,注重发挥市场作用,积极培育和引进优势产业、优质项目和优秀企业,着力构建“集聚创新、延链配套”的产业发展新体系。加快实施园区提升计划,聚力打造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做好优质项目签约入驻、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在建项目竣工投产、投产项目发展壮大各项工作,园区建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生活配套用房5万平方米,完成“七通一平”500亩,签约入驻项目突破40个,其中引进高新技术项目2个以上,加快建设西南机械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纵深推进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小升规”企业15户、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户。鼓励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弘扬诚信守法、创新实干、坚韧奋进的大竹企业家精神和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开展“传统企业+”创新示范,以新观念、新技术、新模式、新组合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坚持重抓服务业。纵深推进服务业提档升级三年方案,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0%。培育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户,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3户以上。完成商贸物流园区一期建设、启动二期建设,全覆盖升级改造城区农贸市场,启动建设川东农贸示范园,着力完善城市商圈功能。提档升级电子商务集聚区,实施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推动大竹名特产品电商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定位,引导住房需求合理分布,逐步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做靓“五大精品景区”〔32〕,启动创建莲印山AAAA级旅游景区,开展百岛湖河湖公园试点建设,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落实省20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区域最优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人文环境。指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帮助解决融资难、用地难、手续办理难等问题,采取政府补贴要素等措施降低经营成本。全力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依法经营。

    (二)坚持优先发展原则,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乡村振兴,脱贫是基础,发展是关键。保持脱贫攻坚劲头不松、力度不减,坚决完成“2438名贫困人口脱贫,88430名已脱贫人口不返贫,巩固提升乡‘三有’、村‘五有’建设成效”三大任务,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持续提升脱贫质量,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倾斜支持贫困程度深的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力强的扶贫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强化兜底保障。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促全面”思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紧扣“九项攻坚行动”,实施“三项工程”,抓实“三大保障”〔33〕,推动扶贫开发向全面小康迈进。扎实开展“5+2”“3+2”〔34〕帮扶工作,组织开展“回头看”“回头帮”活动,持续推进“微心愿”行动,进一步提高群众获得感、认可度和满意度。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完成大竹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编制,优选2个重点镇、12个特色村试点示范,启动庙坝、牌坊、姚市、欧家乡村振兴发展示范片建设。坚持“五个振兴”,突出产业振兴,稳定粮食生产,发展优质粮油,打造现代农业园区2个,做靓“五张名片”〔35〕,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农产品品牌体系;抓好人才振兴,实施“乡村人才回引行动”,推广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试点经验,完善各类人才返乡下乡激励扶持政策;重视生态振兴,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行动计划,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统筹推进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弘扬乡村文化、塑造乡村文明,逐步构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

    (三)坚持补短强基固本,着力构建城乡统筹新格局。坚持项目引领,突出城镇功能完善、城乡基础改善主攻方向,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着力构建“时尚宜居、协调并进”的城乡统筹新体系。扎实抓好项目投资。深度对接上级政策与大竹发展需求,精心包装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力争获得更大政策支持。遴选30个重大项目挂图攻坚推进、100个重点项目县级领导挂包推进,有序推进未来7年投资额达2136亿元的159个项目。以政府性投资项目规范管理为引领,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各项制度规定,确保项目建设规范有序。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紧扣“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定位和“89平方公里、50万人”中等城市目标,坚持多规衔接,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中心城区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加快完善市政道路体系,建成新华路西段、振兴路、公园路,启动建设幸福北路、党校支路、东湖支路、文化路、白塔路等市政道路。对标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切实加强城市管理,确保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全面达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取得重大进展。加大城市污水治理力度,启动建设北大街、新华街、金利多片区雨污分流项目,配套建设城市污水收集支管网。大力改造棚户区,竣工990套、基本建成990套、动工修建885套,同步推进农村危旧房屋改造。协调推进城镇建设。按照“一主一副五极三十七点”〔36〕协同发展思路,突出抓好杨家镇、石河镇、月华镇省级试点小城镇拓展建设及庙坝镇省级特色小城镇培育,指导各乡镇完善配套功能、开展示范创建,打造一批特色小城镇。加快构建内联外畅交通体系。全力争取西渝高铁过境大竹并设站、城口—宣汉—大竹—邻水高速公路和大竹—垫江高速公路纳入全省高速路网规划,启动大竹—达州货运支线铁路、广安—大竹—梁平客货运铁路项目方案研究论证,启动建设大竹绕城快速通道,全面完成“十大出县通乡联网路”建设和竹周路、竹石路、石安路等县道大中修,加大“四好农村路”〔37〕建设力度。全面夯实农田水利基础。加快推进土地滩水库征地移民安置及工程项目建设,巩固提升庙坝—清水、石河—月华、川主—乌木农建综合示范区,统筹抓好病险水库整治、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山坪塘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大力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及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强力整治“大棚房”问题。加快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新建各类电力线路178.8公里,扎实推进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坚持保护治理并重,全力打造生态宜居新环境。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环境问题治理,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宜居新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突出抓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拉网式”排查整改全县生态环保问题。加快补齐环保基础短板。完成“12+3”乡镇污水处理厂〔38〕、“7+3”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一期建设,全面启动其他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规范运行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Α排放标准,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5%以上。建成城区大型垃圾中转站及21个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全面整治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坚决打赢“三大战役”。全面落实“河(库)长制”,纵深推进水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水体达标方案年度推进计划,启动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扎实抓好东柳河流域综合整治和东河、铜钵河、黄滩河、清水河垃圾污染综合整治,确保河流水体水质明显改善。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措施,突出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行动”,完成禁燃区高污染燃料燃用设施淘汰及清洁能源改造,精细化管控工地扬尘、道路扬尘,严控秸秆焚烧,确保全县空气质量只升不降。切实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农药化肥管控、秸秆综合利用、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开展农用地、重点行业在产企业用地、重点行业关闭(搬迁)企业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共享机制,强化危险废物产生、贮存、收集、转运、处置全过程监管。纵深推进“五治”〔39〕工程,切实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绿化大竹”行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40.8万亩,营造林2000亩,推进饮用水水源地区域绿化,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同步创建省级森林小镇、绿化示范村,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1.7%、绿化覆盖率达44%。大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重拳整治“散乱污”企业,抓好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3%。强化生态环保宣传,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动员全社会共建共享美丽大竹。

    (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激发改革开放新活力。坚持以改革引领开放、开放促进改革,改革开放支撑创新驱动,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全面落实机构改革要求,3月底前完成机构整合重组。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做好产能过剩行业出清、“僵尸企业”处置工作,落实减税降负政策措施,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等领域短板。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创新创造活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开展“双创”行动。纵深推进国企改革,切实抓好供水公司、粮油企业改制和国有资本退出工作。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严格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用好“六权同确”成果,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抓好农村试点改革,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跨区域开展产业联结行动。统筹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改革。坚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按照规划对接、基础互通、产业融合、服务共享、生态共建思路,推动与重庆梁平区、垫江县协同发展合作协议落地落实。紧扣“1+1+4”产业集群,坚持抓大不放小,突出政策引领,提升服务水平,精准对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配套,加快拓展对外开放合作领域,逐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瞄准“三类500强”企业〔40〕招大引强,全年招商引资签约资金260亿元、到位资金140亿元以上。

    (六)坚持扩量提质并举,切实增强财税金融新动能。财税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民生事业的重要保障。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新的财税政策,做好今年的财税金融工作尤为重要。切实加强财政工作。抢抓国家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重大机遇,下任务、压责任,全力向上争取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政府专项债券、各类专项资金。依法清理闲置资产,盘活国有经营性资产,规范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车辆租赁业务管理。加强土地收储和出让,增加政府性基金收入。提升融资统筹管理水平,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做深做细财政预算,刚性支出全部纳入预算。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实行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管理,凡是未纳入计划的政府性投资项目原则上不予实施。严格政府债务管理,积极稳妥防范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形债务增量,着力化解债务存量。认真抓好税收工作。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负措施,密切关注政策动态,超前做好应对工作。用好综合治税平台,加强税源监管、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全年税收增长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大力培育税源,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支持“个转企”“小升规”和规上企业发展壮大,落实外地房地产和建设施工企业在本地注册入统措施,推动各大商业卖场和专业市场统一结算集中收银,防止税收流失。努力做好金融工作。强化金融生态建设,完善信用体系,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培育和引进非银行金融机构,争取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在竹设立支行。鲜明“谁支持地方发展就支持谁”的政策导向,加强金融工作统筹调度,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健全完善风险补偿、融资担保、应急转贷、考核激励“四大机制”,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着力提高存贷比,有效发挥金融对地方发展的支撑作用。新增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户、后备资源库企业2户,指导维奇光电、川东电缆、东柳醪糟做好上市前期工作,引导川环科技推进并购及产业链整合。持续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积极化解投资理财存量风险,依法打击逃废金融债务、非法融资等行为,坚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七)坚持发展为民惠民,努力开创民生事业新局面。树牢民生为本的政绩观,大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化民生保障。纵深推进“9+8”民生工程,继续开展电视公开承诺践诺、社区民生实事办理活动,认真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不低于70%。实施就业优先政策,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组织好各类就业创业培训,继续实施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城镇新增就业4900人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坚持全民参保,持续推进社保扩面,创新开展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依法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到2020年基本消除欠薪现象。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低保线略高于扶贫线。继续实施“八大社会救助制度”,开展医养融合养老服务试点,鼓励和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建成老年养护楼、老年活动中心。强化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落实65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统筹推进残疾人、慈善、妇女儿童等工作。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规范发展,打造高中教育名师名校,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科学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支持大竹中学建成全省一流示范高中,启动大竹二中搬迁和一小、三小设立分校,完成十一小建设,加快推进十二小建设。高度重视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强化青少年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新时代树新风育新人。加快“健康大竹”建设,抓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巩固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建设医联体,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健全完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考评体系。全面落实生育保障政策,持续改进计划生育服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纵深推进文化惠民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积极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认真抓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防、统计、气象、保密、对台、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方志等工作。加强社会治理。强化基层民主自治,开展村民自治、和谐社区示范创建活动。强化社会组织管理,全面推行社会组织统一信用代码制度。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开展“法律七进”〔41〕活动,深化“七五”普法工作。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坚持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强化安全监管,着力提升安全保障水平。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大力推进信访信息化建设,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依法稳妥解决住建领域遗留问题,有效防范新增问题矛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抓好禁毒及外流贩毒整治,切实加强“平安大竹”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三感一度”〔42〕。办好民生实事。将“十大民生实事”与政府绩效考核挂钩,建立实事承办单位奖励加分办法和扣分倒逼机制,推动惠民实事高质量完成。2019年将办理的“十大民生实事”是:(1)城区新建公立幼儿园1所;(2)开工建设妇幼保健院二期项目,加快推进县中医院“治未病”大楼建设;(3)完成新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惠民帮扶中心及群团组织服务中心业务用房主体工程;(4)完成白塔公园二期建设;(5)开工建设万亩竹海湿地公园,打造竹主题公园1个;(6)改造北门转盘;(7)启动西门东向出城通道(竹中路)建设;(8)新(改、扩)建农村公路190公里;(9)开工建设大竹—渠县垃圾焚烧发电厂;(10)继续加大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力度。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人民满意是政府工作的根本目标。我们将严格落实“145”政府工作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持之以恒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定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两个维护”、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动“1256”战略布局落地落实。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唱响主旋律、激励正能量。持续推进政德建设,锤炼领导干部高境界大格局真本领,增强公务人员事业心责任感执行力。

    严格依法行政。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承担责任。制定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计划,严格执行科学民主决策相关制度规定,依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自觉接受司法监督,巩固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成效。坚持政府系统集中学法、常务会议学法制度。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监督,主动报告政府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和吸纳各方意见,让权力始终沿着法治轨道在阳光下运行。

    提高行政效能。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和层级管理机制,坚持县政府班子ΑΒ岗补位制度,鲜明为担当者、创优者加分的激励导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一体化政务平台建设,全面落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最多跑一次”“全程网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努力打造程序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的政务服务和一流营商环境。加强审计监督、财政监督、政务督查和法制审查工作,推动政府工作规范高效运行。下决心精简会议,严控会议规模、层级和时长,力争全年实现10个“无会周”。

    狠抓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全力支持纪委监委依纪依法查办案件,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作风建设相关规定,严防“四风”反弹回潮,坚决整治以“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为典型的机关新疾,坚决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始终保持为政清廉、干净干事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征程孕育新机遇,新使命更待新作为。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勇毅笃行的奋斗精神、踏石留印的拼搏干劲、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勇担当,务实重干促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不断开创大竹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繁荣时尚美丽和谐大竹而不懈奋斗!

 

    名词解释

    1.“12335”总体部署:“1”即聚焦“同步全面小康和全面现代化”总体目标;“2”即突出建成“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两个定位;“3”即坚持“加快发展、负重转型、追赶进位”工作取向;“3”即实施“改革创新、统筹城乡、开放合作”三大战略;“5”即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工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五大新格局。

    2.“八个年”活动:项目攻坚突破年、工业巩固提升年、乡村振兴开局年、城市综合管理年、精准脱贫决战年、招商引资落地年、环境治理攻坚年、民生改善实效年活动。

    3.“1256”战略布局:“1”即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一个定位”;“2”即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两个目标”;“5”即投资、创新、改革、开放、市场“五大驱动”;“6”即川渝改革开放、现代工业集聚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乡村振兴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六大示范区”。

    4.四区合一:田区(农建基础配套区)、业区(现代农业园区)、景区(乡村旅游景区)、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四区合一”。

    5.贫困县摘帽“一低三有”、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贫困县摘帽“一低三有”即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所有乡镇(街道)有标准中心校、有达标卫生院、有便民服务中心。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即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有集体经济收入、硬化路、卫生室、文化室、通信网络。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即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基本医疗保障、有住房安全保障、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信号。

    6.四改一治理:改厨房、改厕所、改地面、改电路,环境治理。

    7.“三免两补”“雨露计划”:“三免两补”即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免费提供作业本,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农村学校营养改善计划补助。“雨露计划”即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特色,以提高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以中职(中技)学历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政策业务培训为手段,以促成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为途径,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达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最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8.双靠近三融合:“双靠近”即科学规划选址,推动安置点向产业靠近;适度引进产业,推动产业向安置点靠近。“三融合”即坚持“点”镇融合,推动搬迁群众向城镇居民转变;坚持“点”园融合,推动搬迁群众向产业工人转变;坚持“点”业融合,推动搬迁群众向新型农民转变。

    9.三落实: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

    10.三大战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11.“7+3”乡镇污水处理厂:“7”即采用BOT模式修建的柏林镇、高穴镇、清水镇、庙坝镇、石子镇、周家镇、石河镇等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3”即由乡镇修建的杨家镇、清河镇、石桥铺镇等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

    12.一环两航三铁四高速五干线:“一环”即国道318、210线大竹城区过境段改线工程和达渝高速大竹县南、北互通及连接线工程,是分流大竹县城区交通的环城通道。“两航”即借助达渝高速(大竹至百节机场快速通道),依托达州机场和重庆江北机场,畅通大竹对外的航空航运;借助南大梁高速公路,依托渠江港口和万州港口,畅通大竹对外水运航线,实现借港出海。“三铁”即争取西渝高铁过境大竹并设站;开展达州-大竹货运铁路方案研究;争取广安-大竹-梁平客货运铁路纳入上级规划。“四高速”即达渝高速公路、南大梁高速公路和城口-宣汉-大竹-邻水、大竹-垫江高速公路。“五干线”即升级改造国道210线;完善国道318线功能配套,提升国道318线运输服务能力;提档升级马西路为省道202线;提档升级竹石路为省道404线;建设渠县三汇-大竹-垫江快速通道。

    13.十大出县通乡联网路:蒲包—达川碑高乡、蒲包—梁平屏锦镇、庙坝—广安龙滩乡、庙坝—广安光辉乡、清河—渠县临巴镇、文星—邻水古家镇、杨家—渠县临巴镇、观音—梁平七星镇、中华—渠县龙潭乡、张家—垫江县城等10条出县通乡联网路。

    14.四张清单: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

    15.“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在原企业“五证合一”、个体工商户“三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将涉及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采集、记载公示、管理备查类的一般经营项目涉企证照事项,以及企业登记信息能够满足政府部门管理需要的涉企证照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上。自2018年6月25日起,四川省在原“二十证合一”基础上,再整合13项涉企(含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证照事项到营业执照上,实行“三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

    16.双随机一公开:在市场监管执法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

    17.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18.六权同确:确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农村集体林权。

    19.“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20.“9+8”民生工程:“9”即就业促进工程、扶贫解困工程、教育助学工程、社会保障工程、医疗卫生工程、百姓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生态环境工程、文化体育工程;“8”即惠民帮扶、贫困救助热线、白血病患者专项救助、尿毒症患者专项救助、火灾专项救助、精神病患者专项救助、80岁以上高龄补贴、因灾死亡人员人道救助。

    21.三馆一站一室: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

    22.五类社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23.八大社会救助制度:惠民帮扶、贫困救助热线、白血病患者专项救助、尿毒症患者专项救助、火灾专项救助、精神病患者专项救助、80岁以上高龄补贴、因灾死亡人员人道救助制度。

    24.四无:无进京非访、无进京越级访、无到省重复访、无到市集访。

    25.“145”政府工作要求:“1”即一个理念统揽,以“依法、务实、高效、廉洁”的施政理念统揽政府工作;“4”即四个始终坚持,始终坚持系统谋划、目标导向、创新思维、问效促行;“5”即五个一要求,把握“稳中求进”一个基调、突出“经济建设”一个中心、牢记“民生为上”一个根本、创新“层级管理”一个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一个方法。

    26.“1+7”制度:“1”即《关于加强权力运行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7”即《“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监督办法》《党政“一把手”“四个不直接分管”实施办法》《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的实施办法》《重点岗位人员监督管理办法》《权力运行平台建设使用管理办法》《权力运行信息公开实施办法》《权力运行监督问责实施办法》。

    27.三步走:到2020年,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达到400亿元以上,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到2025年,基本建成西南机械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产业实现集群发展,GDP达到580亿元以上,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21亿元以上,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前30强。到2035年,全面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GDP达到1200亿元以上,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37亿元以上,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次级中心城市。

    28.五大新体系:聚力发展“1+1+4”产业集群,构建“集聚创新、延链配套”的产业发展新体系;聚力推动“两个统筹”发展,构建“时尚宜居、协调并进”的城乡统筹新体系;聚力实施“四向战略”,构建“区域协同、互利共赢”的改革开放新体系;聚力建设美丽大竹,构建“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新体系;聚力抓好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构建“配置均衡、共建共享”的民生保障新体系。

    29.四项重点:区域协同、转型升级、城市提质、乡村振兴。

    30.四上一新:规模以上工业、资质以上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限额以上的批零住餐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的新兴经济。

    31.“1+1+4”产业集群:1个电子信息千亿产业集群,1个体育产业五百亿产业集群,机械制造、能源建材、轻纺鞋服、农产品加工4个百亿产业集群。

    32.五大精品景区:海明湖五峰山、清河古镇、莲印山、云雾山、庙坝乡村旅游集聚区。

    33.“九项攻坚行动”,“三项工程”,“三大保障”:“九项攻坚行动”即住房建设攻坚行动、产业脱贫攻坚行动、能力脱贫攻坚行动、教育脱贫攻坚行动、健康脱贫攻坚行动、保障脱贫攻坚行动、基础脱贫攻坚行动、生态脱贫攻坚行动、社会脱贫攻坚行动;“三项工程”即脱贫成效巩固提升、贫困区域人才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保障”即组织保障、资金保障、纪律保障。

    34.“5+2”“3+2”:“5+2”即县级领导、帮扶部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农技员+法律顾问、农信员;“3+2”即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法律服务巡回顾问团、农信金融脱贫服务团。

    35.五张名片:竹、香椿、苎麻、糯稻、白茶。

    36.一主一副五极三十七点:“一主”即中心城区,包括竹阳、东柳、白塔、城西、竹北、乌木、莲印、朝阳8个乡镇(街道);“一副”即县域副中心周家镇;“五极”即庙坝镇、杨家镇、石河镇、石桥铺镇、文星镇5个发展极;“三十七点”即其余37个乡镇。

    37.四好农村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38.“12+3”乡镇污水处理厂:“12”即由县住建局牵头负责的文星镇、欧家镇、乌木镇、黄家乡、月华镇、妈妈镇、双拱镇、高明镇、八渡乡、人和镇、团坝镇、童家镇等1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3”即由县鑫源投资公司牵头负责的观音镇、永胜镇、安吉乡等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

    39.五治:治脏、治乱、治尘、治噪、治水。

    40.“三类500强”企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企业。

    41.法律七进: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

    42.三感一度: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