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按下高质量脱贫“快进键”日子越过越好 贫困户心里美滋滋
来源:信息公开办
发布日期:2019-01-28
点击数:人次

    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大竹县创新开展脱贫攻坚“三落实”工作现场评赛会,出台推行“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十条超常规措施”“激发农村基层干部决胜脱贫攻坚活力七条措施”等,强力推进22个扶贫专项落地,加快全县脱贫攻坚步伐。目前,全县2018年减贫人数20081人,占计划减贫数的101.85%;7274户脱贫户住房全部达标;计划退出的32个贫困村全部实现集体经济、通村硬化路、文化室、卫生室、通信网络达标。

    聚焦政策落地落实贫困县摘帽有底气

      “我今年76岁了,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还能在家挣钱!”1月10日,在月华镇九银村易地搬迁安置点,贫困户焦云修告诉笔者,他和老伴每天在家就能 “上班”——给鞋业企业穿鞋带。

    大竹创新实施“双靠近三融合”易地扶贫搬迁模式,采取“点”镇、“点”园、“点”业融合等方式,为搬迁户量身订制致富路子,规划就近就地就业,让搬迁群众在安置点“安居”,在场镇“就业”。迄今,全县建成“双靠近三融合”安置点68个,累计搬迁群众15722人,搬迁群众通过就近就地就业月均增收1200元。

    彭国云曾是月华镇河心村贫困户。如今,坐在新家的沙发上,他一边烤着燃气火炉,一边喜滋滋地说:“现在的住房很漂亮,水电气网络全通,交通又便利。政府还给我在醪糟公司找了一份工作,每个月能挣2500块钱!2017年脱贫后,儿子也找到了女朋友,现在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2018年,大竹县拟脱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3600元,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用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达标率均为100%,贫困发生率降至0.27%,群众认可度超过99%;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乡“三有”达标率达100%,各项指标均达到贫困县摘帽退出标准。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贫困户脱贫有出路

    在团坝镇白坝村的崇山峻岭间,上千亩白茶树苗生机盎然,宛如一条条绿色长廊。

    2018年,大竹县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工业园区、特色产业等,采取“土地流转+本地务工”“金融支持+自主创业”“龙头带头+产业扶持”等模式,在全县发展香椿11万亩、白茶4万亩、  糯稻15万亩、苎麻22万亩、特色水果8.5万亩、中药材1万亩,实现了32个拟退出贫困村有特色产业。

    大竹在黄滩乡平桥村、清水镇高巩村等地率先试行农村资产股权量化改革,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一道共同实施核桃、青花椒等扶贫收益项目,通过财政补助资金为贫困户配股,增加分红收益。“我家占3股,今年光分红就有1000多块钱。”提起村里的股权量化模式,清水镇高巩村贫困户蒋文成赞不绝口。

    同时,大竹县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万企帮万村”“三送一就”行动,动员东柳醪糟、玉竹麻业等企业结对帮扶70个贫困村;吸引余永宽、唐小佩等“能人”,大力实施发展“归雁经济”,建立 “企业+基地+农户”“1+N+1+X”等模式,通过“流转费+务工”、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鼓励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积极参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出台用好激励机制激发干部担当作为

    为激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投入脱贫攻坚干事创业的激情,大竹制定出台了“激发农村基层干部决胜脱贫攻坚活力七条措施”等,激发干部担当作为。

    清水镇在所辖14个行政村内开展了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我们村得了黄牌!”清水镇驷马村党支部书记刘远芳一脸愧色,“这次得最后一名是因为村口垃圾没有及时清理。承诺3天内完成整改,第二天我们就完成了。”而高巩村党支部书记赵光强很是欣慰:“我们村得了第一名,还获得了3000元的奖金。”

    2018年,大竹新增财政支出1500万元,给贫困村、非贫困村每年分别预算2.5万元、1.5万元的绩效考核资金,并对村干部养老、医疗、意外保险进行补助保障。同时明确用人导向,提拔重用“在急难险重工作中敢于争先、敢于担责、成效明显的”“实实在在干事、成绩突出的”六类干部304人。

    此外,大竹还严格执行“脱贫攻坚十条超常规措施”“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等制度,第一书记不得力的,一律召回;乡镇党委书记、脱贫攻坚分管领导不得力的,一律调整。2018年,调整乡镇党委书记4人,问责159人,55人被通报批评、约谈或诫勉谈话。(邓小丹、王晓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