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畜牧经济发展的意见
来源:信息公开办
发布日期:2012-07-27
点击数:人次

ZFFD-2012-005


竹府发〔2012〕20号


大竹县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畜牧经济发展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为巩固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建设成果,进一步加快畜牧经济发展,推进我县由畜牧大县向畜牧经济强县跨越,根据《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科技进步加快畜牧经济发展的意见》(达市府发〔2012〕24号)精神,结合大竹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确保农民成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主体和受益主体,确保畜产品有效供给。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强养殖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着力提高畜牧业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水平,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畜牧业率先在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化。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把我县建成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初步建成现代畜牧业经济强县。肉产量年均增长6%,蛋产量年均增长8%,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6%,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力争达到3000元;畜禽养殖小区累计达到400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累计达到60个;年新增生猪生产能力15万头,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2%,生猪良种化率达到93%;蛋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4%,蛋禽良种面达到98%;肉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肉羊良种及杂交改良面达到92%,畜产品深加工比重达到50%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规划布局。根据我县“三山两槽”地理特点以及山前山后产业基础,科学制定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4+8”工程畜牧业发展规划,确立以生猪为主导产业,突破性发展蛋鸡、肉禽、肉羊产业。“十二五”期间以黄家乡、中华乡、城西乡、竹北乡为建设核心区,以庙坝、欧家、石河、二郎、高穴、清河、杨通、石子、观音、白坝等乡镇为建设重点乡镇,带动其他乡镇生猪产业发展。到2015年,全县力争出栏生猪130万头。
    (二)推进标准化养殖。坚持以转变生产方式为核心,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规模化养殖为方向,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坚持以乡为单位布局生产基地,以村为单位布局养殖小区,大力实施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化工程,确保单栋面积、层高、防暑御寒、排风饮水、预防灾害等方面均符合标准化技术规范。鼓励以年出栏生猪500头、肉鸡50000只、肉牛200头、肉羊500只,常年存栏蛋鸡10000只为基本单元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到2015年全县新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00户。全面推进健康养殖,严格执行场地环境、引种育种、疫病防控等生产技术规程,遵守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规定,不断规范养殖过程记录,实现全程受控养殖。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立足畜牧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构建猪、牛、羊、禽、兔等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体系,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大力度扶持御临鸭业公司、胜利食品公司,加快其生产能力建设,扩大“老衙门”、“鑫竹”等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支持恒达食品公司开展猪肉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以优质的服务引入华西希望等大型企业入驻。以项目为依托,鼓励各类龙头企业参与并带动广大养殖农户建设标准化可控养殖基地,打造集养殖、加工、流通一体化的畜牧产业集群。到2015年,全县建成产值上亿元加工企业2家,畜产品深加工率50%以上。
    (四)创新发展机制。探索创新以提高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为重点,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分配模式为核心,全面推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的科学发展机制。一是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要继续按照《中共大竹县委办公室大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七条措施>的通知》(竹委办发〔2009〕88号)精神,扶持壮大畜禽专业合作社,发挥其带动作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风险能力。二是要构建多元化投融资平台。按照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要求,加快畜牧业投融资担保平台建设,建立担保公司与金融机构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三是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保险。广泛宣传,提高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的参保率,做到应保尽保;诚信服务,及时赔付,提高农户参保的积极性;精心调研,逐步优化畜牧业政策性保险的品种结构,逐年增加政策性保费补贴品种,提高优势畜禽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四是大力推行利益联接新机制。广泛推行种畜禽场、饲料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和金融、担保、保险机构共同参与的“六方合作+保险”产业化经营新机制。大力推广“寄养托养”、“订单”等养殖模式,促进多方合作,提升畜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
    (五)推进配套体系建设。一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进畜禽良种工程建设,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要完善县、乡为主的人工授精改良网络,推动良种扩繁场发展到乡(镇)、村组;生产基地及其辐射带动的养殖场(小区)做到自繁自养,全面实现良种化。二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科学编制免疫计划,完善免疫制度,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加强县、乡、村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范围,实现动物疫病防控区域化管理。三是加强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大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监督站建设,建立完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制度。充分利用现有检测力量和检测资源,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备案制度,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加快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畜产品的认证认定,到2015年,建成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25个。进一步加强检疫监管,严格实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格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对主要畜禽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强化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四是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大力实施“畜牧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等工程,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牵引带动作用,加快良种良法推广。到2015年,全县畜牧适用技术推广面达到80%,畜牧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经济的发展已经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各地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创新要素投入、利益联结、风险防范、新兴业态等发展机制,努力破解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推进现代畜牧业带动现代农业实现新跨越,努力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二)加大投入力度。县财政整合各类政府性农业资金,加大对畜牧产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动物防疫保障机制和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机制,保障动物疫病的监测、预防、控制、扑杀经费。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贷款担保等方式,支持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小区,支持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精深加工及龙头企业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和现代养殖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以奖代补和风险补助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给予支持,规范建设农业担保融资平台。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参与现代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根据与大型龙头企业签订的订单协议,扩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授信额度。开展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强化小额农贷政策,支持农户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
    (三)加大综合配套力度。对符合产业规划布局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要求的畜牧养殖基地建设,优先配套安排“金土地”工程、沼气建设、环保治理、农村公路畅通工程等建设项目。认真落实良种引进、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认真执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55号),做好畜禽养殖用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切实保障畜禽标准化生态化规模养殖用地,保障农户适度规模养殖生产和附属设施用地需要。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等发展畜禽养殖,鼓励发展不破坏土地耕作层的新型框架式畜舍建筑材料,逐步实现养殖场和农田的交替使用。适度规模养殖小区用水用电严格执行农业生产水电价格,相关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循环农业发展资金,要按照一定比例用于标准化养殖小区粪污治理和利用,扶持发展以畜禽粪污为原料的有机肥加工企业。

 


                              二○一二年七月二十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