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府发〔2010〕10号
大竹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2010年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010年是决胜“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也是巩固经济回升基础、建成“川东工业强县”的攻坚之年,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断夯实工业发展基础,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快2010年工业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巩固回升、加快发展”主题,围绕“促转变、促创新、促发展”工作基调,全面落实加快工业发展“十二条”和振兴苎麻产业“六条措施”,立足重点项目,坚持扶优扶强,着力要素保障,加强运行协调,推进节能减排,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利润增长30%,税金增长30%,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技改投资增长30%。全面完成节能降耗和电煤供应任务。
三、工作重点
(一)融入重庆抓产业。抢抓全省“一极一轴一区块”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庆大力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加快9大工业集群建设以及市委、市政府把重庆当成“经济省会”机遇,科学利用重庆的溢出和扩散效应,积极主动融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扮好重庆工业经济配角。一要重新认识重庆。未来3—5年,重庆市将重点推进煤化工、新兴汽车、新兴装备制造业等九大产业集群,提升汽车摩托车、石油天然气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为我县工业经济深度融入重庆经济圈提供了有利条件。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积极通过各种媒体了解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系统研究重庆“十一五”规划、“保税港区”、“北部新区”、“两车发展”及成渝经济区“一区块”规划,超前谋划,找准融入着力点。二要加强规划对接。成立大竹县工业经济融入重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大竹县工业经济融入重庆指导意见,深入研究“一极一轴一区块”区域发展规划,主动了解重庆的经济规划、产业培育等信息,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和重点产业规划,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三要发挥载体作用。依托川环、川电等优势骨干企业与长安、嘉陵、力帆、宗申、隆鑫等重庆汽摩企业已有的稳定供配关系,进一步加大与重庆相关企业的对接力度;加快建立机电、建材、纺织等行业商会,加强与重庆商会、企业界的交流合作;定期在重庆举办“在渝老乡座谈会”、“重庆知青座谈会”,提升大竹在重庆的知名度。四要加快产业融入。大力实施机电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支持县内企业配套重庆汽车、摩托车产业,弥补重庆产业缺失环节,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认真研究重庆的发展需求,立足现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围绕现有特色产业,充分挖掘潜力,主动接受重庆辐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二)扶优扶强抓企业。坚持把抓企业发展作为全县工业经济工作的重点,抢抓企业发展机遇,积极培育优势企业,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一要扶壮骨干企业。重点扶持海螺水泥、利森水泥、沽竹水泥、玉竹麻业、东柳醪糟等企业领先发展,引导企业强强联合,走大企业支撑大产业的发展路子,全年力争新增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1户、超1亿元的企业3户。二要鼓励技术创新。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积极支持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引导知识密集型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带动企业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力争新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个。重点抓好川环科技新能源汽车低渗透环保燃料管件、川东电缆5000km电力电缆、玉竹麻业优质苎麻纤维研发与应用、顺鑫农业稻壳回收利用、城北麻纺苎麻“三桥”敲麻机、三鑫包装彩色瓦楞纸箱等技改扩能项目。三要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逐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引进和培养企业管理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善经营、懂管理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一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的企业技术人才队伍,一支有较强工艺改造、技术革新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人才队伍。
(三)突出项目抓园区。围绕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目标,抢抓跻身全省“1525”工程机遇,加快实施“一区多园”战略,积极打造园区投融资平台,稳步推进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一是重抓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园区投资开发公司,创新园区建设运作模式,全力包装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吸纳各种资本投资建设工业园区,确保完成东柳综合园南区干道建设,加快东柳综合园东区“三横一纵”基础设施和石河双拱建材园及月华食品园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建成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二是狠抓产业发展。认真实施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壮大产业龙头。加大机电、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改造提升力度,大力发展建材、能源等优势产业,促进本地企业向高质高端转型。全年力争新入驻企业5户,新增竣工企业2户,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25%。三是创新园区体制机制。大力实施“科技强园”战略,按照硬件与软件、“输血”与“造血”、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园区建设、管理机制,实现园区发展由资本驱动向科技驱动转变、由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转变,不断增强园区发展后劲。
(四)立足长远抓减排。节能减排是国家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既是政治任务,也是进行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既是约束性指标,也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2010年是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的关键年、攻坚年,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务必高度重视,坚持要求不变、标准不降,切实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抓手,认真落实节能减排任务,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促进节约发展、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县工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业园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联手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完善县级领导、县级部门联系重点工业企业、重点项目制度,动态掌握企业运行动态,及时协调解决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各乡镇、县级各部门要把工业经济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主抓该项工作。
(二)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扩权强县优势,加大项目、政策、资金争取力度。用好用活工业技改专项资金、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和苎麻加工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建立健全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三)强化运行保障。完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体系,坚持每月一调度、每季一分析、半年一小结、全年一总结。切实加强煤、电、气、油、运等关键生产要素协调调度,确保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正常运行。强化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四)严格督查考核。完善工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加大园区建设、项目推进、企业发展等单项工作奖惩力度。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要会同县工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大对工业工作的督查力度,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制度,并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全年工业发展目标圆满完成。
二○一○年四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