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府发〔2011〕6号
大竹县人民政府
关于切实抓好2011年大春生产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
大春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的重头戏和关键点,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现就2011年大春生产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在农村的一系列强农支农惠农政策,以建成“川东现代农业示范县”为目标,以确保粮食安全为前提,以稳定种植面积为基础,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产业化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为突破口,以科技推广为支撑,以粮油高产创建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抗灾夺丰收,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二、工作思路
总体思路:深挖潜力、稳定播面,优化品质,强推科技、猛攻单产,增加总产、提高效益。
具体思路:突出抓好水稻,全力抓好玉米和薯类,大力开发杂粮,强力发展多种经营。
三、目标任务
(一)大春粮食播面达到116.7万亩,其中水稻播面49.9万亩、玉米播面27万亩、红苕播面15.6万亩、大春杂粮播面24.2万亩;大春粮食总产达到48.8万吨,比上年增产0.27万吨,其中水稻总产27.1万吨、玉米总产14.6万吨、红苕总产3.0万吨、大春杂粮总产4.1万吨。
(二)苎麻品改2万亩,苎麻总面积稳定在25万亩,总产达到3.5万吨;水果面积达到9万亩,总产达到4万吨;桑园面积达到1.8万亩,养蚕1万张,产茧30万公斤;大春蔬菜面积6.15万亩,总产达到15万吨。
(三)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达到85%以上,水稻旱育秧达到95%以上,水稻强化栽培面积达到11万亩,抛秧面积达到5万亩,稻田保护性耕作连作免耕栽培3.5万亩;玉米肥球育苗达到100%,地膜玉米4万亩;红苕起垄栽培达到85%;田坎利用率达到90%以上,病虫草鼠综合防治面积35万亩,大春订单生产21万亩。
四、工作措施
(一)强化政策宣传。以宣传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为契机,加大强农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并将这些政策措施尽快落实到农户,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鼓励和引导农民扎实搞好大春生产。同时,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在大春生产的各个关键时段将关键实用技术培训到户,技术资料发放到户,使全县农户家家有张技术明白纸,户户有个技术明白人。切实加大对山后片区乡镇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彻底扭转和改变山后片区乡镇农业新技术推广滞后,农业科技含量偏低的被动局面。
(二)强化科技配套。加强新型农业科技的引进、配套和推广,充分利用电视、墙报、科技赶场、发放资料、田间地头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加强对广大农户的技术培训。一是主推优良品种。2011年,全县水稻主推冈优系列、Ⅱ优系列、Q优系列、富优系列等,超级稻主推Ⅱ优602、Ⅱ优明86号、协优527等,糯稻主推鄂荆糯10号;玉米主推茂源618、爱农1号、中正3号、绵单9号、升玉1号、永丰16、奥玉3202、川单14、丹玉46等;红苕主推南薯88、南薯99、川薯101等,使大春主粮良种普及率达100%,优质品种率达85%,其它杂粮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全县苎麻主推川苎八号,良种普及率达100%,优质品种率达96%以上。二是重推关键技术。重点推广水稻旱育秧、强化栽培和抛秧、稻田保护性耕作免耕栽培、配方施肥、综防病虫等高产栽培配套关键技术;重点推广玉米肥球苗、地膜栽、配方肥、去雄花、防病虫等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重点推广红苕增温育苗、起垄早栽、穿林早管、增施磷钾等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大豆、高粱等小杂粮,大做田坎文章,强化增间套种技术;重推苎麻成龄麻中耕除草、科学施肥、适时收获、综防病虫等标准化生产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新栽麻采用当年育苗、当年移栽、当年收获“三当”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三是强抓示范带动。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工作模式和总体要求,在全县继续深入开展以“粮油作物良种良法入户到田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粮油高产创建活动,选择农业基础好、农民热情高、规模优势强、辐射带动广的区域,建设优质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县上重点指导清水镇创建水稻高产整乡推进示范乡镇、庙坝镇创建玉米高产整乡推进示范乡镇。其他各乡镇要建立10亩以上高产攻关田,100亩以上高产展示片,1000亩以上高产示范片。通过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万亩水稻示范区水稻亩产700公斤以上、万亩玉米示范区玉米亩产700公斤以上,其中百亩核心高产攻关田水稻亩产750公斤、玉米亩产750公斤以上,辐射带动全县单个作物单产较上年提高5%以上。通过层层建立丰产示范基地,实行技术创新,进行科技攻关,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促进和带动全县大春生产各项增产增收节本增效技术的落实。四是重抓产业化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2011年重点建设和打造一批优质粮油、苎麻、水果、蚕桑、花生、辣椒、蔬菜、食用菌、粉葛、花卉等种植业产业化示范乡镇、示范村,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突破和效果,有力带动和大力促进全县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健康发展。
(三)科学防灾减灾。一是注重早抓避害。重点把好育苗和移栽关,全县水稻在3月1日—20日播种,4月中下旬移栽,山区适当推迟7—10天;玉米育苗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中旬,3月下旬移栽,提倡小苗(乳苗)单株定向分级宽窄行栽植;红苕于3月中旬实行增温育苗,“芒种”前起垄栽培;苎麻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实行增温育苗,4月下旬开始移栽。二是加强病虫防治。进一步加大农作物重大病虫预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贯彻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根据植保预测预报预警信息,各地尽早制定并及时启动实施“农业有害生物重大灾害应急预案”,整合各地植保专合防治组织,科学化、专业化统防统治。三是落实抗旱、防洪措施。我县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旱灾和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各地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确立“顺势而为、主动应对、科学避灾、积极抗灾”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抗旱、防洪减灾措施,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避灾,变对立性生产为适应性生产。各地要及早准备和认真落实以早制旱、以水制旱、以旱制旱、以调制旱、以改制旱、以多制旱、以科技制旱、以设施制旱等防灾减灾措施,引导动员群众育足留好预备种苗,作好充分准备。
五、强化组织领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大春生产的组织领导力度,认真搞好各项服务工作。各地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领导上加大力度,工作上增添措施,服务上改进方法,千方百计抢季节、抓进度、突重点、攻薄弱、促平衡,深入基层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要落实责任,坚持行政一把手负责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大春种植面积落实,杜绝耕地撂荒,充分挖掘耕地生产能力。各级农业技术服务部门要切实搞好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把技术传授到农民手中,落实到田块。各有关部门要通力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抓好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的监督检查,打击经营假冒伪劣农资行为,确保全县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附件:大竹县2011年大春生产指导性计划表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