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府发〔2008〕10号
大竹县人民政府
2008年职业教育工作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相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我县职业教育发展,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现就我县2008年职业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2008年我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和技能型劳动者为根本任务,面向市场,面向农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扩大招生规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推动我县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大竹作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职业教育。确保大竹县职业中学成功创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电子技术及应用”专业成功申报省级重点专业;完成1个市级实训基地、2个校企合作职业培训基地建设;扩大中职招生规模,稳定并保持现有在校生人数,全年招生达6400人,向市级中职学校送生1600人,实现“订单”教育2000人;加大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力度,力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初中达90%以上、高中达60%以上,“双师型”教师达36%。
(二)成人教育。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全面实施“阳光工程”和劳务扶贫培训工程,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万人次,培训农村科技当家人1万人次,实用技术培训8万人次,职工教育培训1.3万人次,“阳光工程”培训3500人,劳务扶贫培训500人;创建3所市级成人教育示范学校,4所县级成人教育示范学校。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承担起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要对职业教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优秀教师进行奖励表彰,形成重视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广大干部、教职员工要加强对各级发展职业教育文件、政策和法规的学习,真正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增强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各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职业教育招生任务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职教招生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和职教招生工作的“一票否决制”, 确保完成今年的中职招生任务。
(二)加大经费投入,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按照《职业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有关规定,职业教育专项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做到逐年增长,并保证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要加大投入,积极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多方面为各职业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动员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对通过政府部门或非赢利组织向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切实做好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宣传工作和国家助学金评审、发放工作,确保各项扶贫助学经费不挪用,及时、安全、快捷地发放到学生手中。各中职学校(包括民办中职学校)要从事业收入中提取5%的经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把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作为助学的重要途径,让贫困家庭中职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三)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提升我县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加快职中创国重步伐。县“创重”领导小组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创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的投入,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完成大竹县职业中学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的工作。要以省级示范专业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确保大竹县职业中学的电子技术及应用专业申报省级重点专业验收成功。
(四)注重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水平
各中职学校要根据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办学任务及专业建设的需要,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按照行业发展、技术进步的要求,认真规划,建设适应教学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要走开放式建设的路子,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依托行业、企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按照互惠互利、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原则,采取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参加职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服好务。
(五)规范办学行为,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全县中职学校(含民办职业学校)招生、收费、管理等方面进行整顿和规范。对各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教师岗位管理工作、安全卫生和后勤管理工作、实训(习)基地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等工作提出明确的量化要求并进行奖惩。要不断总结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研究制定招生工作意见,出台激励措施,确保每年招生人数逐年递增,促进普职协调发展。要加强对中职招生工作的监察、管理、宣传、主导,形成秩序良好、管理科学、形式丰富的招生氛围。杜绝买卖生源、违规招生等恶劣现象的发生。
(六)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培训工作,有计划地实施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全面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和学历层次。要将培训后的人才用到最急需的岗位上去,力争将我县的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成一支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各职业学校要根据开设专业所需,从企业及社会中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要创造舒适的工作条件、良好的创业平台以吸收更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中职学校从事职业教育,同时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确保专业教师不流失。
(七)规范学校管理,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
各中职学校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科学、规范、严格、高效地实施教学管理,狠抓落实常规管理。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行动计划,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要进一步加大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改革,采用分层教育方式,开展切合学生实际和适应劳动就业的教育。要积极探索和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要加强就业指导,努力提高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率。
(八)健全职教网络,扎实推进劳动力素质提升计划
进一步健全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成人学校及其他职成教育培训机构为主要阵地的农村职成教育培训网络。坚持以服务“三农”,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多形式、多规格、多门类的职业技术培训。全面实施“阳光工程”和劳务扶贫培训工程,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建立健全企业培训制度,依托职业学校和其他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搞好在岗职工的适应性培训、转岗职工的上岗培训、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积极推动乡镇成人教育学校争创先进,搞好农村成人教育,努力实施农村成人教育的“2211”教育富民工程。
(九)鼓励民办学校,完善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办学体制
各乡镇要发挥职业教育发展主导作用,加强政策引导、指导,通过体制改革,实行国有资产不变、财政供给不变、教师身份不变等“三不变”政策,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学校改制,改变职业学校的投资渠道、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积极探索建立新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要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鼓励支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促进民办职业院校扩大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学校的规范管理,促进民办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
二○○八年四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