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工业经济工作意见
来源:信息公开办
发布日期:2009-03-02
点击数:人次


竹府发〔2009〕3号


大竹县人民政府
2009年工业经济工作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为全面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市推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支持措施和工业强县“十二条”措施,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坚定信心,应对挑战,止滑提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早日把我县建成“川东工业强县”,现就2009年工业经济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利润增长30%,税金增长30%,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技改投资增长25%,全面完成节能降耗、电煤供应任务。
    二、工作措施
    (一)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要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千方百计抓项目,凝心聚力促投资,强力拉动经济增长。一是竣工项目抓达产。重点抓好石河天然气净化厂、川电回收铜再生利用、川环科技4000吨/年车用橡塑胶管技改和轴承公司轴承扩能等项目,争取尽快投产达产。二是在建项目抓竣工。加快海螺水泥、利森水泥、川电扩能工程、沽竹水泥技改扩能、东柳醪糟5000吨出口生产线、城市燃气调峰工程、金桥麻业苎麻产业化科技开发、顺鑫农业十万吨优质大米生产、鹏翔电子PX2000膜式燃气表、拓威搪瓷釉料和竹锋纸厂改造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日竣工投产。三是筹备项目抓开工。全力做好川环退城进郊、金桥粮机技改扩能、福瑞药业大容量注射剂生产线、富源饲料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四是储备项目抓前期。围绕宏观政策走势和产业转移动向,立足区位、产业、资源等优势,调整完善“十一五”规划,编制一批项目为“十二五”做好准备;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效应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为新一轮大发展提供项目支撑。
    (二)强力建设园区,构筑发展平台。继续坚持“优先拆迁、干道先行、依法补偿、统建还房”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园区2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和东区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下半年启动东区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上半年完成南区3平方公里道路、云东大道C段建设,完善建成区内路灯、绿化、市政管网和天然气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企业入驻需要。二是狠抓企业入驻投产。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政策,立足“轻纺、机电、建材、食品”等产业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承接力度,鼓励企业退城进郊,逐步形成产业、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高度集聚,实现集约、节约、生态同步发展。力争新入驻企业15户以上,投产达产企业18户以上,投产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利税分别增长30%以上。
    (三)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以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为手段,强化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抓好技术创新项目实施,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抓好川环公司“川环”牌橡胶管件的科技创新工作,力争达到欧Ⅴ标准;抓好东柳醪糟单瓶发酵原窝原汁醪糟新工艺研究开发,促进农业产业化企业做大做强;抓好竹锋再生纸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顺鑫农业燃煤锅炉改造、福鑫洗煤跳汰机模块式气动单盖板风阀新技术等项目的技术改造,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二是狠抓技术改造。抓好川东汽配、轴承公司技改,促成与重庆永川红江机械有限公司强强联合;抓好苎麻脱胶污水治理技术改造和苎麻高端产品的科技创新,促成国泰麻纺与双江麻纺、金桥麻业与开源麻业的资源整合,提升苎麻产业综合实力。三是强力实施品牌战略。力争“黑象”牌电线电缆、“川环”牌橡胶管件和“蜀锦”牌苎麻坯布创建成“中国名牌”,“迅海”牌防爆柴油机车、“玉竹”牌麻条和纯麻(混纺)纱创建成“四川名牌”;同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争创“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四川名牌”产品。
    (四)坚持科学发展,推进节能减排。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落实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积极开发应用新能源,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支持“三废”综合利用。二是加强重点领域节能。继续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推进十大节能工程;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耗监察、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加快企业节能信息化改造;重点抓好冶金、煤炭、机械、建材、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工作。三是加大法制化监管力度。依法淘汰小火电、小水泥、小造纸等落后生产能力;切实做好整顿关闭煤矿监管工作,加快燃煤电厂、洗煤和苎麻脱胶污水处理等减排项目建设,督促企业完善治污措施,重点抓好污染源在线监控,依法查处治理设施不运行和违法排污行为,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五)加强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围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优化各类要素的配置,努力引导资源、能源、土地等要素优先向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支柱产业倾斜。一是建立完善运行调度制度。坚持按月调度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按季调度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时、全面、准确掌握运行动态,防范和化解风险,增强工业经济运行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二是加大生产要素运行调度。强化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监控,加大煤、电、气、油、运等关键生产要素调度保障;加强银政企合作,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工业经济110”作用,坚决杜绝工业领域“四乱”行为,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营造一流发展环境;继续落实县级部门帮扶企业制度,扎实开展“百名干部进企业”活动,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四是狠抓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五是强化考核激励。实行工业经济目标责任制,及时分解落实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完善领导、部门挂包联系工业项目、工业目标制度,强化统计基础工作,定期监测、督查、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建立激励机制,对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工作业绩突出的乡镇、部门和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帮扶和资金奖励。

 

                           二○○九年二月二十四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