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
来源:信息公开办
发布日期:2018-05-22
点击数:人次

竹府办〔2018〕39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

    为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进一步落实控辍保学工作任务,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和贫困家庭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川办发〔2018〕3号)等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我县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深刻领会新形势下控辍保学的重要意义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是政府、学校、家长(监护人)和各相关部门的法定职责。各相关部门及学校要从打赢教育扶贫攻坚战和维护贫困家庭学生根本利益的高度,认识新形势下控辍保学的重要意义,将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到位。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领导,采取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切实抓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成果。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完善控辍保学工作制度

    落实由“县级领导、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和家长”共同负责的控辍保学“五级责任制”。各乡镇(街道)、县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依法履行“控辍保学”工作职责,按照“责任控辍、依法控辍、扶贫控辍、关爱控辍、质量控辍”的总体思路,落实责任分工,逐级分解任务,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辍学、不流失,实现控辍目标。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领导,强化政府控辍保学工作行为,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县四大家分管(联系)教育工作领导任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练友兵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县教科局。

    (二)明确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对控辍保学工作负总责,安排部署全县控辍保学工作,统筹制定规划,完善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研究、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督促、检查各乡镇(街道)、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抓好辖区内控辍保学工作。

    2.部门工作职责。县级相关部门要严格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落实防辍控辍责任,形成控辍的长效联动机制。县教科局负责全县“控辍保学”工作牵头实施,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强化学籍管理,抓紧标准化中心校建设。学校要建立和完善辍学学生劝返复学、登记与书面报告制度。县委政法委、公安局、司法局要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依法严肃处理扰乱学校秩序,以及殴打、侮辱、欺凌青少年学生的行为。县民政局对家庭困难学生、辍学儿童等困难群体及时提供必要的救助帮扶。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要优先保障学校建设用地,县财政局要保障并优先安排义务教育经费足额拨付到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县人社局要进一步规范用工标准,切实加大对全县各行业使用童工行为的打击力度,严禁组织未完成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进行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共青团、妇联、残联要在控辍保学工作中发挥各自作用。

    3.各乡镇(街道)职责。对本辖区控辍保学工作负主要责任,切实加强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深入村(社区)、组、户,扎实做好依法控辍、行政控辍、扶贫控辍工作。大力宣传和贯彻《义务教育法》,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区)、村小组三级联动防护网络,严防未完成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外出打工。切实做好控辍保学与劝返流失学生工作。做好家长、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依法控辍保学工作落到实处。村(社区)要包干到村民(居民)小组,村民(居民)小组包干到户,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保证其按时入学,确保辍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及时返校学习。

    三、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将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到位

    (一)强化宣传,营造“控辍保学”氛围

    一是强化传统媒体宣传。开设“控辍保学”工作宣传专栏,采取跟踪报道、人物专访等形式,加强舆论监督,及时曝光不遵守义务教育法律法规的单位或个人。对“控辍保学”工作中的新举措、先进经验、典型人物进行动态报道。二是强化新兴媒体宣传。利用网络媒体平台适时发布“控辍保学”内容。三是强化社会宣传。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在公路沿线、街道、广场、车站、校园周边等地悬挂固定标语或制作宣传专栏,对“控辍保学”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四是强化学校宣传。各学校要利用学校网站、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等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宣传。

    (二)压实责任,实施“责任控辍”

    完善义务教育“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县政府与乡镇(街道)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县教科局与各中小学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乡镇(街道)与村(居)委会、学校与教职工签订责任书,层层传导工作压力。

    建立健全以乡镇(街道)政府主导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乡、村两级要准确掌握辖区内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就读相关信息。每年秋季开学前,由乡镇(街道)牵头,会同辖区学校、派出所等部门逐户开展排查,全面摸清适龄儿童少年底数和入学情况。重点调查并标注外出适龄儿童少年、农村留守儿童、孤儿、重病重残儿童、贫困家庭儿童、未取得户籍儿童少年等,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适龄儿童少年台账。对已举家外出打工或搬迁,但户籍仍保留在原乡镇(街道)的家庭,各乡镇(街道)要实行痕迹化管理,畅通联系渠道,建立专门台账。学校要建立和完善辍学学生劝返复学、登记与书面报告制度,加强家校联系,配合政府做好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

    (三)加大执法力度,实施“依法控辍”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义务教育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限期改正。公安局、司法局、教科局、文体广新局等部门协作配合,切实开展本部门“依法控辍”工作,对不履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职责的家长或监护人,要依法实施问责;对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或造成辍学的家长或监护人,经当地乡镇政府或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评教育仍未按期改正的,司法部门要依法发放相关司法文书,敦促其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或保证辍学学生复学,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要全面清理劳务市场,对招用未完成义务教育儿童少年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依法从严处罚;对网吧等营业场所及校园周边环境存在的隐患进行全面治理整顿。

    (四)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扶贫控辍”

    对因家庭经济困难,或因天灾人祸面临辍学的学生,教育部门应及时启动各种资助机制帮助他们继续上学。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条件可适当放宽,各学校要创造条件,确保其顺利入学。对因各种原因确实不能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由乡镇(街道)、卫生(保健)院、村(居)委会、学校等联合组织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完全丧失学习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的要依法履行免学手续。

    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校要统一安排部署,将每名关爱对象按照“一对一”“点对点”方式分配至每位教师,形成师生结对帮扶制度。对贫困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免收任何费用;对享受了寄宿生生活补助等教育精准扶贫惠民政策后仍存在“吃饭难”等问题的关爱对象,给予生活补贴,确保其吃饱穿暖、安心学习。

    (五)关注特殊群体,实施“关爱控辍”

    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要求父母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责任和抚养义务,要求外出务工人员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不得由此导致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各学校要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向,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加强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的关爱,帮助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确保留守儿童完成义务教育。

    (六)提升办学品位,实施“质量控辍”

    各学校要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要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要以“德育”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帮助留守学生、学困生、厌学学生融入集体,激发学习兴趣,使其安心学习。加强特色学校打造,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努力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四、强化督查,过程监督,逗硬实施考核奖惩

    县人民政府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各乡镇(街道)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在学校综合评估中的分值权重。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强化“控辍保学”工作的监督检查和督导评估,及时通报督查结果。

 

    附件:大竹县“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大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5月17日   

 

    附件

 

    大竹县“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李志超   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余述容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魏辉才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李桂琼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  勇   县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

            王  英   县政府副县长

            谢庭均   县政协副主席

    成  员:刘高鹏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张俊杰   县发改局局长

            练友兵   县教科局局长

            沈  莲   县民政局局长

            汪武婵   县司法局局长

            胥廷武   县财政局局长

            黄远才   县人社局局长

            邓良春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徐远航   县住建局局长

            于  飞   县文体广新局局长

            甘  洪   县卫生计生局局长

            张  涵   县工商质监局局长

            谢  华   县扶贫移民局局长

            张兴华   县食品药品局局长

            喻志学   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王  雷   团县委书记

            赵仁敏   县妇联主席

            徐博彬   县残联理事长

            唐  英   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各乡镇乡(镇)长、街道办主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