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的意见
来源:信息公开办
发布日期:2016-05-10
点击数:人次

​竹府办〔2016〕35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

    为提高大竹县生态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开放度,助推外向型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和《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导则》等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

    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是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手,是促进对外贸易转型,破解技术性贸易壁垒尤其是绿色贸易壁垒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迫切需要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能够引导社会更新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促使生产者转变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助力“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推动“三个转变”,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助力洋消费回流。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生态原产地工作,认真梳理本地本部门本行业优势产品,建立产品培育目录和信息库,有序开展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

    二、工作目标 

    明确生态原产地产品的产地范围及特征,努力培育生态原产地产品品牌(注册商标、专利权、自主知识产权),严格技术指标和标准,提升生态原产地产品品牌效益。力争到2020年,全县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定资质2-3类,特色生态产品出口产品种类增加至5类,出口货值达到500万美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推进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负责研究和决策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推进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商务局,负责我县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实施。

    (二)加大政策扶持。一是给予政策支持。对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申请主体,按照《中共大竹县委大竹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竹委发〔2015〕11号)执行;二是享受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对申请主体引进的帮助推进、申报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的重点人才,按照《中共达州市委办公室、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柔性引才构建秦巴地区人才高地意见》(达市委办发〔2008〕94号)和《中共达州市委办公室、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达州市人才培养、引进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达市委办发〔2012〕3号)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和载体,向全社会宣传、普及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相关知识,增加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意识,提高使用生态原产地品牌的自觉性,充分利用生态原产地产品的带动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附件:大竹县开展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领导小组

 

 

 

                              大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5月9日       

 

 

 

 

附件

 

大竹县开展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领导小组

 

    组  长:林建祥  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陈  虎  县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办副主任

            林可胜  县商务局局长

    成  员:唐建国  县农委主任

            沈  莲  县发改局局长

            张俊杰  县经信局局长

            李友轩  县人社局局长

            胥廷武  县财政局局长

            李  轩  县农林局局长

            汤志永  县环保局局长

            张  涵  县工商质监局局长

            袁秀炳  县经开区管委会主任

            方国强  县气象局局长

            裴  俊  县商务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商务局,由林可胜兼任办公室主任,裴俊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