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12月7日电(刘晴、谭心怡)55岁的罗莉群是遂宁明镜村的村民,在她易地搬迁的新家里,最醒目的就是靠墙放着的电视机。每天一大早,罗莉群便打开电视看本地新闻,看着清晰流畅的画面,脸上露出了惬意的微笑。
过去,这样日常的画面并不常见。“原来用锅盖收信号,电视效果有时好有时坏,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信号肯定差,锅盖出毛病了也不方便修。”罗莉群说。
明镜村位于遂宁市船山区永兴镇西方,距永兴场镇约14公里,地理位置较偏,全村共有253户735人,2016年刚脱贫。对于常年在家的200余村民来说,能收到稳定清晰的电视信号、收看本地节目是“刚需”。但是长期以来,该村光纤网络基础差、电视收看渠道窄、信号收视效果较差。
情况的改善得益于遂宁市农村收视效果整改工作的实施。2017年6月,遂宁市委、市政府经过广泛的群众调查和问策,在众多条群众提出的建议中抓住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选出“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并加以整改。“农村收视效果差”就是其中之一,7月11日,由遂宁市文广新局与遂宁市经信委联合发布《“农村收视效果差问题”整治方案》,牵头相关工作。截至10月底,遂宁市各相关单位累计投入专项整治资金2826.8万。
据了解,整治工作包括组织广电网络、电信、移动、联通等营运企业完成105个乡镇的网络质量隐患排查,排除了236处线路隐患;同时多开通光点、建设手机信号基站、为村民免费安装机顶盒,实现光纤入户和机顶入户全覆盖。该工作为群众免去上网费和电视信号费,解决了通信、网络和电视收看等问题。
84岁的李明清平时通过4G手机与女儿联系。图为李明清正向遂宁市经信委负责人介绍家中情况。新华网刘晴摄
村民李明清84岁了,白发苍苍但依然矫健的她从衣服口袋里掏出显示着4G满格信号的手机说,“这是我女儿买的,她在城里上班,过去信号不好的时候打电话不方便。村里手机信号基站和光纤入户后,联系更加方便,女儿也放心了不少。”
配合“农村收视效果差”整治工作,遂宁市还推出专门的响应服务。各运营企业实行客服热线24小时值班,维护工作做到日报日修日毕。据四川广电网络公司遂宁分公司副总经理肖代明介绍,遂宁开展了“电视看不好,广电网络来帮忙”专项行动,推出免费上门检测信号、免费体验广电高清电视、公共服务网点免费开通无线WIFI服务,村里经常能看到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今年7—10月,遂宁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累计完成涉农电视用户维护维修12659项,全部达到服务标准;受理农村电视业务投诉136件,处理及时率达100%。
遂宁市北坝村居民李先贵对于及时上门维护的服务感受颇深。党的十九大开幕当天,他急匆匆地跑到广电网络公司遂宁分公司求助,想要看十九大的新闻重播。但由于城市建设拆迁,周边的生活基础设施都已经拆除,李先贵家成为“信息孤岛”。工作人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迅速借来一套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忙碌地进行安装、连接、调试……终于,信号接通了,李先贵家的电视里顺利播放出新闻画面,而这离他求助仅仅过去两个小时。面对为他紧急提供上门服务的广电网络公司工作人员,李先贵激动地说:“没想到,你们为了我一家人能够看到电视会这么重视、这么积极。太感谢了!”
随着农村光纤网络的全面覆盖,遂宁市推动相配套的信息进村工程,在农村进行终端升级,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村民实现产业脱贫提供新的条件基础,并教授与农民相关的网络技术,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
“不要小看这个电脑,让我自食其力实现了脱贫。”明镜村3社的李波一边说一边熟练地操作着鼠标,电脑屏幕上显示着本地的农产品图片。过去,李波的家庭负担非常重,但找不到出路。在政府扶贫帮扶及自身的努力下,李波开始养起了跑山鸡。通过遂宁市“顺意通”电商团队的帮助,他还学会了电商管理,并依托明镜村的光纤网络成立了永兴镇第一个乡村电商销售站点“波波电商”,将村里的土特产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李波不仅本人通过电商平台成功脱贫,还利用平台为其他村民提供销售农产品的渠道,形成自产自销的村社产业。
民生无小事。“农村收视效果差”是遂宁2017年选出的“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之一。2017年4月,在开通 “12345政府热线”和举办《阳光问廉》社会调查大型全媒体直播节目的基础上,遂宁市创新启动了“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评选及相关问题整治,将基层卫生服务、食品安全、治安环境、出租车服务等群众最关注的10件民生问题纳入其中。
截至目前,遂宁市共投入整治资金3.9亿元,各项整治有力有序扎实推进,“12345政府热线”接到群众相关事项有效投诉件较去年同期下降79%。遂宁相关负责人表示,“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评选及整治活动将持续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