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 无障碍 | | 网站支持IPv6  
【聚焦党代会】中国共产党大竹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报告解读(三)​
发布时间:2021-09-18 浏览次数: 来源:大竹发布 字体:[ 放大 缩小 ] [我要打印] [关闭本页]

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大竹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县群众文化艺术中心开幕。

县委书记李志超代表中国共产党大竹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激情担当干事业 奋勇争先创一流 为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大竹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竹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动员全县上下激情担当干事业、奋勇争先创一流,深入推进“1245”总体部署,奋力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加快建设繁荣美丽活力大竹!

廓清思路、擘画蓝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竹新征程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两个大局”交织的历史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三新”重要论述,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重要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判断“时”与“势”,准确把握“危”和“机”,努力走出一条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大竹实际的追赶超越之路。到2035年,我们要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基本建成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生态富足的现代化大竹。未来五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竹建设的重要阶段,时机特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未来五年,全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重执行、创一流”工作取向,聚焦“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目标,突出建成“川东北渝东北产业集聚新高地和开放合作新高地”两个定位,实施“产业强县、城市北进、乡村振兴、区域协同”四大战略,打造“新型城镇化、川渝合作先行、现代产业集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五大示范区,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奋力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加快建设繁荣美丽活力大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竹新征程。

2、未来五年,全县的总体目标是:

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力争到2025年进入前30位,跻身全国百强县培育行列。奋斗目标是实现“两翻番、三高于、四提升”。

“两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冲刺800亿元,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20%以上;城市主体框架翻一番,构建60平方公里中等城市框架。

“三高于”即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全市1个百分点以上。

“四提升”即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建成“双40”宜居县城;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以上;新兴产业大幅提升,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0%以上;经济质量大幅提升,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2∶35∶5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

过往可鉴,当下可为,未来可期。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是市委提出的要求,县委确立的目标,历史作出的选择,人民满怀的期盼。审视现实基础,我们必须增强信心。大竹作为达州发展的“排头兵”,2020年位居中国西部百强县第46位,按照每年上升3-4位的速度,到2025年能够进入前30强。我们必须增强信心,着力抓存量、育增量、提质量,推动“基础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产业发展布局——打造川东北渝东北现代产业新城。

无缝对接东部沿海和成渝地区产业转移,加快构建“园区引领、首位支撑、集群辐射”的现代工业体系。

“园区引领”即拓展经开区发展空间和承载功能,力争到2025年,建成区覆盖面积突破20平方公里,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争创国家级经开区。

“首位支撑”即依托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众联智能终端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和大数据“首位产业”,力争到2025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集群辐射”即培育壮大智能制造、苎麻新材料“两大优势产业”,协同推进能源建材、轻纺鞋服、农产品加工“三大重点产业”,力争到2025年,产值分别突破200亿元、1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150亿元。

城市空间布局——打造川东北渝东北高品质宜居新城。

全面对接达州“南拓”,坚定推进“城市北进”战略,加快构建“一环两轴五区”城市空间布局。

“一环”即加快环城路建设,确保到2025年竣工,全面拉开城市主骨架。

“两轴”即依托竹凤大道、北城干道,形成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十字型”发展轴。

“五区”即启动行政中心北迁,科学规划高铁站点布局,加快人民医院北城院区、北湖公园、北湖酒店建设,打造北城新区;加快中心城区有机更新,提升煌歌、金利多高品质商圈和城市综合体功能,打造中心商业区;推进东柳工业区城市组团,打造东柳产城融合发展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街区,加快巴国古城建设,打造南城文化休闲集聚区;规划建设东湖特色建筑群,打造东湖高品质生活宜居区。

交通规划布局——打造川东北渝东北综合交通枢纽。

全面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成渝双核路网,加快构建“四铁四高速七干线”综合交通体系。

“四铁”即开工建设西渝高铁,开展广安-大竹-梁平客货运铁路、达州-大竹-垫江-涪陵货运铁路、达州-大竹市域铁路方案研究,争取纳入省级铁路网规划。

“四高速”即建设城宣渝、大垫高速公路,与包茂高速、南大梁高速构建“井字型”高速公路网。

“七干线”即升级改造G318线、G210线大竹段;加快建设S404线(白塔-柏林、竹阳-妈妈、石子-垫江)、S202线(安吉-四合);改造提升S507线(庙坝-观音)、S508线(文星-天城);启动建设X032线(大竹-周家快速通道),推动形成毗邻县区一小时、县域内半小时通勤圈。

发展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

面对新的历史使命,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重执行、创一流”工作取向,保持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锤炼务实重干的真担当,在执行上比精神、见高低、论英雄,在落实上讲速度、讲力度、讲进度,推动大竹在“双城圈”和“示范区”中强势突破、卓然崛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