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慧委员:
您在政协大竹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东柳河河道污水治理的建议》(第106号建议)已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治理规划情况 一是在2008年大竹县护城河治理指挥部办公室组织编制完成了《大竹县城综合环境治理综合规划》,规划范围为大竹县城市建设范围内的河流水流,包括南门支流、北门支流、护城河干流、东柳河以及新开云东河33.5公里。二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编制了《大竹县东柳河治理实施规划》,并通过省水利厅批准,重点治理大竹县城区、黄家乡、竹北乡、东柳乡、杨家镇、人和乡、清河镇、中华乡、双拱镇、二郎乡场镇河段。估算投资3.5亿元。三是大竹县东柳河城区段综合治理规划对东柳河城区段起乌木水库大坝,止于饿佛寺电站拦河坝段长15.0Km河道进行综合综合治理,新建堤防30.0Km,新建防洪通道30.0Km,市政景观及绿化工程4.2万m2,市政桥梁15座,铺设污水干管60Km,河道清淤11.2万m3等。建设工期36个月,实施地点竹阳街道办事处、东柳街道办事处,北塔街道办事处。项目总投资13.8亿元。
二、河道治理情况 (一)护城河治理工程 2008年,大竹县委、县政府将护城河治理工程作为一号工程启动实施,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整治、市政道路、交通桥梁、绿化景观、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等。整个工程建设分三期实施,目前一、二期工程于2014年完工,三期工程已完成可研、环评、立项等前期工作。大竹县护城河治理工程实施后,护城河由原来的下雨就淹的臭水沟变成防洪保畅的“安全河”、雨污分流的“健康河”、水清岸绿的“生态河”、休闲娱乐的“景观河”、人水和谐的“亲水河”、底蕴丰厚的“文化河”,充分发挥了显著的防洪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二)竹北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按10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整治河道5.8km,修建堤防、护岸4.66km(其中堤防0.82km),清淤长度5.8km,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4级,总工期4个月,工程占地94亩,工程总投资1644.20万元。该项目已于2015年12月完工。 (三)大竹县东柳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 该工程(一期)项目首期工程东柳新河路公路桥(车检所)至竹北沙桥汇合口(护城河与东柳河汇合口)段综合治理长度4.549km,工程总投资5571.44万元,堤顶宽10m,涉及房屋拆迁按堤顶10m宽考虑,涉及35户房屋搬迁占地面积6930m2,预计拆迁达面积10395m2,占地325亩(其中原竹北段中小河治理28亩)。该项目于2017年3月16日完成招标,现施工单位已进场开始放线。 (四)收集污水垃圾,集中处理。 大竹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已建成并投入运行,2017年底之前完成主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2019年前完成大竹县污水处理厂扩能建设。杨家、柏林等场镇污水处理厂即将投入运行。大竹县双马垃圾处理厂已投入运行,目前正在规划修建东柳垃圾中转站。 (五)对集雨区养殖污染进行治理。 按照《大竹县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关闭拆迁工作方案》,畜牧局启动了对东柳河流域存栏规模生猪300头以上等养殖场的关闭拆迁工作,力争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禁养区其他养殖场关闭拆迁工作。
三、营造深厚宣传氛围 6月12日,大竹县开展水清、岸绿、景美、流畅,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全县上下以“同护河库水、共享竹乡美”为主题,通过召开座谈会、悬挂标语、发送短信、举办街头宣传咨询、循环播放宣传字幕、制作宣传手册等宣传方式,认真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让环境保护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真正做到了入耳、入脑、入心。各乡镇悬挂宣传横幅共计102条,出动宣传车51台次,达渝高速公路广告立柱制作平面广告8幅,大竹电视台循环播放宣传标语、新华广场、青年广场、金得多广场,洞天、水务局等地方的LED大屏,以及出租车顶的LED小屏,均循环播放宣传标语。
四、认真落实长效机制 为切实做好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我局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科学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逐步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完善水污染重大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工农业污水监管,严格入河排污口审批,逗硬执行“三同时”制度,规范采砂行为,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围绕“加强水资源保护、河库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整治、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督”六大工作任务,实现“无非法采砂、无乱倒垃圾、无污水直排、无乱搭乱建、无电鱼毒鱼”五大目标。制订巡河制度,开展由党政主要领导巡河,履职尽责,及时查处水污染违法行为。以上措施正在逐步完善,届时河流水污染问题均会得到有效改善。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水利工作的关心、理解与支持!
大竹县水务局
2017年6月27日
抄送:县政协提案委、县政府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