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县老年人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快,我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国情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截至2017年底,大竹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01838人,占总人口的18.02%,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50505人,占总人口的13.43%。大竹县留守老人52124人,占老年人总数的30%;残疾困难老人13495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8%,占全县在册残疾老人总数的40%,其中60-69岁年龄段比重大,占老年残疾人54%;失能、半失能老人12823人,五保老人7736人。
二、“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二五”期间,我县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和“全心为老、全民敬老、全力助老、全面惠老、全民爱老”的“五全”思路,着力强化组织领导、细化政策措施、优化运作机制、深化为老服务,全县老龄事业有了较快发展。五年来,全县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老年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完善,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进一步提高,高龄老人长寿补贴制度、城乡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支持政策得到落实。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加快,居家养老服务逐步建立,为老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老年文体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老年人法律政策体系日趋完善,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老年人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成功创建第四轮“全省敬老模范县”。“十二五”期间老龄事业成绩的取得,为加快推进全县“十三五”老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十三五”期间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加快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三五”期间,全县老年人口将快速增长。截至 2017年底,全县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 20.18万,占人口总数的 18.02%,其中 80 岁以上老年人口2.18 万余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 11.1%。预计到 2020年,全县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 21.5万,约占人口总数的19.2%;其中 8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 2.5 万人,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 11.6%。随着经济社会转型以及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将持续增长,“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化,空巢化现象将日趋突出,农村老年人口比例愈来愈高,农村养老形势日益突出,贫困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例急剧增加,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孤残老人和高龄老人养老压力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将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赡养比结构、代际利益关系发生变化,对完善养老、医疗保障体系,对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对发展老龄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公益性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十分健全,老年服务市场发育还不够充分,老龄事业发展城乡水平不平衡。
四、我们做的主要工作
(一)加大养老服务机构投入。2017年投资575万元,新增农村敬老院1所,改扩建农村敬老院8所,新增床位100张,改造床位350张。拓展农村特困供养人员供养机构社会代养、日间照料等多种功能,建立观音敬老院等5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和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社会供养机制。投入扶持营运资金180余万元,支持一丸堂、夕阳红、福荣城3所老人公寓改扩建工程。引导社会力量投入2500万元,建设民办养老机构5个,新增床位900张。投入养老服务资金1450万元,建成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0个、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72个、农村老年活动中心145个。在竹阳街道办事处云台社区、东柳街道办事处东柳村、高穴镇长征村开展互助养老试点工作。新建老年活动点12个、助老巡访点84个,培育发展为老服务社会组织12个,组建助老志愿队伍20支,建设老年活动广场218处。探索基层老年协会参与敬老爱老助老养老服务,建立“银龄互助”养方法,即低龄老人关心照顾高龄老人互助机制。引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投资兴建民办日间照料中心,开展居家老年人日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帮助解决“空巢”、失独、经济困难老人“养老难”问题。
(二)加强老年法规和敬老文化宣传。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工作,印制老年人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读本1万余本。继续推进“五上五进”宣传工作方法。即:贯彻落实涉老法律法规政策“上墙面”,继承发扬敬老养老助老传统“上街头”,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敬老意识“上讲台”,学习弘扬孝亲敬老典型“上电视”,宣传推广老龄工作动态“上报刊”;指导“敬老文明号”创建“进机关”,推动老年活动中心健康运行“进社区”,检查老年优待政策落实情况“进窗口”,加强老年群体自身的法制宣传教育“进户头”,营造全民敬老助老氛围“进心间”。2017年,利用“重阳节”和“敬老月”活动为契机,各地各部门先后制作标语横幅120余幅,印发宣传海报3000余份、宣传单1.2万份,开展敬老教育活动135场次,实现宣传受众、宣传内容、宣传媒体全覆盖。每年重阳节、春节,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百岁老人、困难老人、空巢老人、老干部、老年组织走访慰问。
(三)进一步落实老年优待政策。全县医院、银行、车站、通讯、水电气等窗口服务单位均设有“老年人优先”、“老年人专座”等标志。及时发放高龄津贴,2017年全县共发放高龄津贴708万元。在公检法司、县政务中心等窗口单位建立老年法律援助窗口,开通“12348”法律援助专线,截至2016年10月,共调解涉老纠纷162起,受理老年人起诉案132件,已审结27件、撤诉105件,无偿提供法律援助24件、减收案件代理费7万元;60岁以上老人到公立医院就医减免普通挂号费,70岁以上老年人到县级医院就医减半收取专家门诊费,80岁以上老年人使用医院仪器超50元部分减免20%,90岁以上老年人和敬老院五保老人每年一次免费体检;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市区公交车、免费到电影院观看影片、免费到景区参观旅游。
(四)进一步加强老年教育。全面贯彻落实《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和省老龄办、民政厅等 11 部门《关于加强老年教育工作的意见》,县政府投资1500余万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即将完工,投入使用。县老年大学将改变无固定教育场所问题,老年大学将得到巨大发展,老年教育将得到巨大提升。同时我们还加强对基层老年学校工作指导,充分利用村社区会议室、农民夜校等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在有条件的32个乡镇、村建有老年学校,逐步建立起县、中心镇、镇、村四级网络教育,逐步改变现在老年人无学习的现状,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