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大竹县教育系统迎难而上、砥砺奋进、成绩斐然,财政投入得到大力保障,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各个学校办学环境、教师各项待遇、学生各项资助等得到全面改善,统筹做好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补齐教育短板,提质增效成果显著,全县基础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
回顾十年,大竹县教育飞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大竹县实施的一系列优化布局措施。近年来,大竹县先后投资23.56亿元,完成教育脱贫“标准化”中心校建设27所,面积71500平方米,新增学位3.5万个,新建九小、十小、十一小等6所学校,改扩建中小学86所,添置中小学、幼儿园设施设备458200余台(套)。
走进竹乡大地,一栋栋教学楼拔地而起、一所所学校焕然一新、一个个学生快乐成长,大竹县教育教学硬件设施极大改善,教育教学环境美化亮化,教育发展规划蓝图正逐步实现。
补齐短板优化教育资源供给
近日,来到位于大竹县白塔街道的大竹县第十一小学,一座拥有先进教育教学设施的现代化学校矗立眼前,教学楼、实验楼、塑胶跑道、食堂……与往日校区相比,校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背后,是大竹县聚焦教育优质均衡,推动落实城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的结果。
2015年,为适应城市发展速度,大竹县开始筹办第十一小学。
“当时,我们用的是白塔村小的教室和场地,校区设施条件还比较简陋,一张桌子、一条椅子、一支粉笔就是一间教室全部的设备,整个学校也只有68名学生。”回忆起学校刚起步时的艰难,大竹县第十一小学副校长黄体华有些感慨,他说,“虽然条件不算好,但县委、县政府很支持我们,所以大家底气很足。”
2016年,该校新招教师16人,新招学生60多人,迈出了发展的第一步。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黄体华说,秉持这一理念,十一小将教师素质的培养当作工作重心,通过各种方式让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研课磨课。
仅用一年时间,该校的教师队伍素质水平大幅提高,并逐渐得到了周围居民的认可。
“2016年时,我了解到该校年轻老师们的认真负责,并多次监督学校的营养餐后,就果断让适龄的孙子到这里上学了。”学生家长龙品贵告诉记者,作为白塔社区的老居民,对学校先后变化,感受十分深刻,“孙子入学的这6年里,学校完成新校区搬迁,教学场地不断扩大、师资队伍不断扩充、逐渐开设了多种课外兴趣班,证明当初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如今,我校已有千余名学生和教师,校园面积已扩大至49.3亩,教学质量抽测也一直居于大竹县前列。”黄体华说,“接下来,我们有信心把学校建设成竹乡一流的品质学校和特色学校。”
促进均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在大竹县,作为“百年名校”的大竹县第一小学是很多学生家长心中向往的学校,武尚志就是其中一位。“我们家离一小比较远,家里人工作的地方又与一小方向不同,‘一小’与我们家像是一对‘平行线’。”武尚志告诉记者。
2019年,这两条“平行线”突然有了交集——第一小学在大竹县东湖公园附近有了分校区,占地48亩,离武尚志工作地很近。当年9月1日,学校迎来首批160余名学生,其中就有武尚志的孩子。“对我们而言,这是意想不到的惊喜。”武尚志说。
“惊喜”其实在“计划之中”,促使大竹县最有名的小学在东湖公园附近设立新校区,是大竹县组建教育联盟的举措,大竹县第一小学就是教育集团联盟之一。该举措作为大竹县近年来着力构建校际协作平台,实现“强校”带“弱校”,目的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共享。
“一小给予孩子很多表现机会,各种课外活动,让孩子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开阔眼界,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武尚志说,入学3年来孩子发生的变化,让他感受到了大竹县均衡教育资源的“真心实意”。
据了解,为保证教学质量,第一年开班,大竹县第一小学就从本校派出管理人员参与东湖校区管理,并让东湖校区和本部的教师们集体教研,集体备课,通过走教的方式,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提升教学水平。
“肩负着让县里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重任,我们就必须真心实意把东湖校区办好。”大竹县第一小学支部书记杨挺说,“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将资源和重心向东湖校区倾斜,依托良好的教学设施,惠及更多的家庭和孩子。”
多措并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大竹县教育局了解到,近年来,大竹县不断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为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大竹县着力构建校际协作平台,组建中小学教育集团联盟6个,每年开展活动50余次,内容多元,形式多样,涵盖教学教研、经验交流、互派学习、文体活动等诸多方面,在资源共享、研训联动、文化共建、质量共进等方面已初见成效。
优化教师队伍配置是教育平衡发展的前提,十年来,大竹县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建立健全以问题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实现以评促教,促进教育评价多元全面,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在学校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坚持绩效考核向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明显成绩的学校倾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为保证入学率,十年来,大竹县认真抓好教育扶贫和控辍保学各项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一直保持100%,落实学生资助、救助政策,资助贫困家庭学生7.8万人次,发放资金4698万元,资助覆盖率达到100%。
“这十年来,大竹县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投入近13亿元改善城区和农村高完中办学条件,建立城区与农村学校‘一对一’帮扶模式,开展捐赠及送培送教活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累计投入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5.09亿元,惠及全县79.9万名学生。”大竹县教育局局长蔡建华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软实力,助推大竹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让大竹孩子都能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为大竹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兰楯 李相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