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 无障碍 | | 网站支持IPv6  
大竹:全力打造高品质宜居县城
发布时间:2023-02-06 浏览次数: 来源:大竹发布 字体:[ 放大 缩小 ] [我要打印] [关闭本页]

作为达州融入重庆的“桥头堡”,四川达州大竹县主动对接与达州城区相向发展,拉近距离共建“朋友圈”,拓展城市发展规模。近年来,随着北城大道、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白塔公园、政务服务中心新大楼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竹城人民见证了繁荣美丽活力大竹的建设历程。

2022年以来,大竹县奋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提升城市承载力为突破口,以强化城市基础为着力点,推进西渝高铁连接线、竹凤大道北延伸段等“城市北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深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县城规模拓展到31.5平方公里、3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7.29%,一幅“城市面貌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更加美好”的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

如今,按照“扩面提质进军一流方阵,强基固本筑牢一流根基”总思路,大竹县正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和功能补短,奋力打造高品质宜居县城。

更新城市面貌 要“颜值”更要“品质”

“这里变化太大了,让人深感欣慰!”近日,在外务工的李先生回到曾居住多年的大竹县大麻家属院,这里的一系列变化让他喜出望外。平坦干净的水泥路、生机盎然的绿化带、五彩缤纷的文化墙……参观着部分改造完工的大竹县大麻家属院,李先生感叹,多年的老楼竟然“焕然一新”,仿佛置身新小区。

大麻家属院老旧小区改造

大麻家属院修建于上世纪末,因建成时间早,家属院基础设施问题凸显,部分楼栋外墙面也已斑驳褪色,地下供水管道老化、腐蚀,家属院雨污横流、管道排水不畅,部分地段还存在道路破损的情况,居民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自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以来,大竹县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改造中的作用,重点围绕群众关注的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项目,改造前通过院坝会等方式,充分了解群众的意见,引导居民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中。此外,当地社区还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引导社会力量、居民积极出资出力。

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推动下,大麻家属院的居民切身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的喜悦。“以前不仅路不平,晚上照明也不太好,我们走路都要慢慢走。”住在家属院5栋的居民彭明告诉记者,“今年,政府不仅把路面和路灯装好了,墙面也整平了,现在还正在建设文化活动广场,相信以后我们的居住环境会越来越好!”

据了解,2022年以来,大竹县以棚户区及老旧小区改造为抓手,根据不同老旧小区的人文特色、区位特点,针对性规划基本功能和打造重点,利用新技术,科学规划设计,有重点地解决停车难、雨污分流、管线破乱等问题,加快推进全县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不断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打通城市“微细血管”。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功能明显完善,颜值大大提升,完成了“美丽蝶变”。

为不断改善城市面貌,加快推进城市生态建设,2022年,大竹县持续做好“防尘、治水,增绿”三篇文章,抓实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工作,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完成提标升级改造,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全面竣工。此外,大竹县还开展城市视觉系统提升行动,东湖湿地公园(二期)建设项目已全面进场施工,积极谋划城市交通干线生态廊道、东柳河带状绿地,竹城环境得到美化,城市品质得到提升。

聚焦扩面提质 促进城市能级提升

近日,记者在大竹县高速路南出口与环城路连接线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挖掘机正紧张有序地开展作业,运输车辆快速通行,大家各司其职,现场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大竹县高速路南出口与环城路连接线项目是2022年大竹县重点项目之一,于2022年7月开工建设,目前完成工程量的30%。该项目起点位于莲印高速路出口,终点为环城路,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6亿元,道路全长1610米,道路红线宽度62米(含绿化带、人行道),设计为双向八车道。项目建成后,将打通高速路出口至环城路的快速通道,有效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拉开城市骨架、拓宽城市空间,提升附近地块的经济价值,拓展城市规模。

建设高质量城市道路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变城市面貌、惠及民生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大竹县锚定“奋力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勇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排头兵”目标,扎实推进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加快构建“四铁四高速七干线”综合交通联运体系。2022年以来,大竹县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南出口至绕城路连接线、体育大道北二段、育新路、幸福北路等建设项目,完善“一环四横三纵”骨架路网体系,新(改)建农村公路28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90公里,进一步拓宽城市动脉,提高道路通达性、路网承载能力和运行水平。

道路建设是大竹县拓宽城市发展空间的举措之一,以“提升城市承载力”为突破口,2022年,大竹县积极探索“融资+BPC”模式,推进西渝高铁连接线、竹凤大道北延伸段等“城市北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构建“一环两轴五区”城市空间布局,城市承载力得到提升。此外,大竹县新政务服务中心、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建成投用,北城医养基地、北湖酒店开工建设,城市基础“硬支撑”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软实力”持续提升。

“2022年,该县加快推进城市北部公共建筑建设,推动行政中心北迁,带动北城新区人口聚集,推动县北部新区开发建设,释放了城市北部活力。”据大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接下来,大竹县将加快推进绕城快速通道、高速路南出口至绕城路连接线、文新南路、党校支路、白塔路等市政道路建设,不断拓宽城市交通网络主骨架。

赋能新型城镇化 城市发展按下“加速键”

近日,走进大竹县华为智慧城市指挥中心,一张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清楚显示着民生服务、交通出行、政务服务、综合研判、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全城各领域的数据信息。“这里是大竹县的‘智慧大脑’。”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逐步完成后,我们将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事件预警、调度指挥及实时研判预警。”

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近些年,大竹县规划建设大竹·华为智慧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厘清了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有效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增强城市管理服务水平。2022年,依托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大竹县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赋能城市管理,建成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并投入使用。

“在之前,因各部门之间没有建立畅通的信息共享平台,情况反映后,会出现‘不知找谁’的情况。现在,通过智慧城市平台的数据普查,我们能全面梳理大竹城市概况,完成城区各类设施的确权和入库,明确相对应的基础设施,并分配相应的编码,相关问题被反映后即可直接通过平台反馈到相对应的部门,并要求限时处理,形成管理闭环。”大竹县城管委负责人告诉记者,智慧城市建设为政务管理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据了解,2022年,依托智慧城市云平台,“智慧停车系统”也在大竹县各地运行起来,共划定智慧停车位4724个。此外,大气检测数据、水流断面检测数据、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等都已经汇总在智慧城市云平台上,为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云端”智慧城市建设还为大竹各企业带来了转型升级的契机。目前,通过搭建企业云平台,大竹县实施“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完善重点企业智能管理、质量追溯等信息化体系,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百余家企业实现上云管理。

推进“云端”智慧城市建设也是大竹县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方向之一。未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大竹县将加快“城市北进”步伐,进一步带动片区乡镇协同发展,城市空间布局、县域总体布局持续优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功能品质更完善,管理服务更高效,加强城市精细管理,推进华为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数字化、智能化体系,成为川东北渝东北品质宜居新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