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候选名单的公示通知》,其中大竹县庙坝镇在列。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候选名单
庙坝镇位于大竹县城南端,因地处平坝且庙多而得名,距县城24公里、达州95公里、重庆120公里,达渝高速公路、国道210线纵贯全境,是达州市的“南大门”,融入重庆的“桥头堡”。全镇辐员71.05平方公里,辖11个村,2个社区,96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42360人,有耕地22335亩。
近年来,庙坝镇党委、政府按照中央、省、市、县的总体安排部署,以市委“12335”总体要求和县委“1256”战略布局为指导,重点抓好以秦王桃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以小微企业创业园为主导的工业基地和以桃花节、渔人部落、欢喜坪为品牌的乡村旅游业,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2018年实现GDP13.43亿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599元,同比增长17%。先后被确定为全国25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和全省首批“百镇建设”试点镇。先后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标兵镇、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农村基层团建和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乡镇、卫生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文化先进镇、综合治理模范镇、秦王桃标准化生产基地镇等。
誓师立令出征
脱贫攻坚战役赢得新胜利
紧紧抓住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关键,强力推进道路硬化、危房改造及阵地建设。大力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土墙危房改造升级及“四改一治理•微心愿”项目。持续巩固寨峰秦王桃、华山脆红李、黑水高山西瓜、中桔猕猴桃、黑水“八月黄”蜜桔,努力培育藤椒、油牡丹、黑木耳等新兴产业,积极助农增收。2014年以来全镇共实施道路硬化95.6公里,新建饮水管网55公里、节水灌溉30公里,建成黑水、跃进、福城、白鹤4个达标村级综合服务体,建设标准化的群众文化广场4个共3000㎡,实施易地搬迁68户193人。截至2017年底,全镇贫困户507户1703人均已稳定达到脱贫标准,省定贫困村—黑水村退出贫困村序列。
致力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
以创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四川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为抓手,以打造川渝陕乡村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新建公厕12处,11个村整村推进厕所革命,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五年来累计引进资金1亿元,做大做强旅游业,立足区位交通优势,继续办好“桃花节”、“摘果节”,加快欢喜坪二期建设步伐,推进渔人部落农旅文融合发展建设,建好道教圣地福城宫,打造“时尚桃花游”“山地运动游”“渔人部落休闲游”“福城圣地游”的旅游环线。
构建美丽庙坝
生态文明建设得到新加强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庙坝镇污水处理厂已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全镇共铺设污水主管网4.2公里,支管网4公里,场镇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深入开展环保自查整改,着力解决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两大方面的问题,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纵深推进环保和“五治”工程。集中力量打好治脏、治乱、治尘、治噪、治水攻坚战,全面推进水域污染治理。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巩固国家卫生镇创建成果,着力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庙坝。
秉承为民宗旨
社会民生福祉获得新改善
教育卫生计生稳步发展,实现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初中阶段入学率、中小学入学率100%。社会保障逐步健全,低保、优抚、救灾救济、大病救助等工作稳步开展。2019年全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901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116人,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各类惠农补贴足额发放,支持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畅通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线索,注重从10类重点进行全面排查,认真梳理,针对性摸排调研,全镇累计制作扫黑除恶固定宣传标语200余条,悬挂横幅30条,大型宣传牌1幅,宣传栏2期,发放扫黑除恶宣传告知书14000余份,在全镇宾馆、网吧、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全镇已办理上级转办涉黑涉恶线索案件3件,转办1件,办结率100%。
强化党建引领
全面从严治党得到新加强
镇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按照党支部标准工作法“五个基本”做实常规工作,更新推广“杨帮武民心工作法”强化基层治理,创新建立“找、请、育、用”四步工作法抓好农民工定向回引培养,切实打造了一批政治素质高、引领能力强、工作作风硬、为民情怀深的基层党组织。培育市级党建示范点1个,县级党建示范点3个;长乐村党总支书记杨帮武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百泉水产党支部书记余永宽荣获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跃黑联合党支部书记龙志安被县委表扬为全县十佳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