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大竹县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胜利召开。
何洪波代表中国共产党大竹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深入实施“1256”战略布局 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
县委书记何洪波说
2018年,大竹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破难题,注重打基础、利长远、扩优势,谋划推进一批事关大竹高质量发展的大事要事,全力办成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实事,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繁荣时尚美丽和谐大竹展现新面貌。
2018年荣誉
1.“双靠近三融合”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经验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2.跻身2018年中国西部百强县第50位,较2010年上升33位。
3.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脱贫攻坚先进县、“三农”工作先进县。
4.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跻身2019年度省级100个重大项目。
5.全市综合目标考核连续四年获第一名。
6.“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经验在全省总结座谈会上交流。
县域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亿元,增长8.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4.5亿元,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增长12.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59元,增长8.8%;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73元,增长9.6%;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29亿元,增长8.9%;
税收收入7.77亿元,增长17%,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提高3.4个百分点。
脱贫攻坚战役赢得新胜利
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7%
新(改)建标准中心校27个
退出贫困村32个
省定贫困县摘帽通过市级验收
完成易地扶贫搬迁7679人
落实“四改一治”和“微心愿”行动
达标卫生院30个
便民服务中心21个
贫困面貌、乡镇面貌、干部队伍面貌显著改变
发展型精准扶贫的大竹经验获省委领导批示肯定
村集体经济在产业扶贫中不断壮大
跻身全省16个脱贫成效综合考核为“好”的先进行列
成功承办全省“三落实”现场评赛观摩会
城市乡村建设实现新突破
争取西渝高铁过境大竹并设站。
争取城口-宣汉-大竹-邻水、大竹-垫江高速公路进入省级规划,解决山后40万群众快速出行问题迈出关键一步。
国道外迁二期、竹石线快速通道三期(文星至四合段)、达渝高速大竹南出口竣工通车。
“十大出县通乡联网路”竣工7条、加快建设3条,区域交通次级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城市建设管理再上新台阶,建成区面积26.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48万人。
北城干道延伸段竣工通车。
竹凤大道开工建设。
东湖大道延伸段、文体路、北沙路、翠屏路竣工通车。
群众文化艺术中心投入使用。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取得实效。
乡村建设步履坚实,石河、月华、杨家纳入省级试点小城镇拓展培育。
“一主一副五极三十七点”梯次发展,全县城镇化率达42.91%。
新(扩)建通村公路443公里。
土地滩水库加快建设。
实施各类水利工程4125处,解决5.8万名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
建成幸福美丽新村65个、省市县级“四好村”175个。
发展动力活力得到新释放
出台专项改革方案35个。
审定销账改革方案75个。
完成年度台账任务371项。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专报中央办公厅和中央改革办。
激发农村基层干部决胜脱贫攻坚活力七条措施、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改革经验被省委办公厅刊载推介。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
财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持续开展。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全口径监测平台,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
医疗教育、国资国企改革有序推进。
以“四向战略”促进全域开放,与重庆市梁平区、垫江县深化战略合作。
361°、香港天宝、OPPO供应链企业等重大项目落户大竹。
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投资额达263亿元,到位资金156亿元。
社会民生福祉获得新改善
完成县城社区民生实事99件。
实干惠民电视公开承诺践诺行动791件。
十一小、十二小主体完工。
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落户大竹。
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
全国农村中医药先进县通过复审。
县中医院创建国家三级医院通过专家评审。
县人民医院获全国县域医院管理制度创新奖。
成功承办全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座谈会。
成功举办全省柔力球比赛。
平安大竹建设扎实推进。
应急管理、食品药品监督全面加强。
空气优良天数突破300天。
13条主要河流综合整治力度加强。
大竹•渠县垃圾焚烧发电厂加快建设。
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
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主体工程完工。
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3个。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1.56%、绿化覆盖率达43.75%。
民主法治建设开创新局面
人大、政协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依法履职监督、积极建言献策、挂包重点项目、助推脱贫攻坚,为各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秦巴e家”创建成全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国防后备力量持续加强。
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残联等群团作用进一步发挥。
精神文明、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人防、党史、机要、保密、防邪、地方志等工作富有成效。
法治大竹全面推进,“七五”普法、法律“七进”扎实有效,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明显提升。
荣获市级法治示范县,创建省市级法治示范基地15个,天宝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良好政治生态得到新加强
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在中宣部举办的“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理论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连续4年获全市政治理论学习第一名。
意识形态工作扎实有效,《强化意识形态责任担当》被中宣部《党建》杂志刊载,获宣传达州“好新闻奖”特等奖。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五讲五比抓落实”〔6〕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有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微党课入选中组部精品党课“一百讲”,园区党建“统联”模式入选2018年全省干部培训案例,“四个三”党建工作法〔7〕、社区“四时四式”服务〔8〕等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推介。提拔重用“六类干部”〔9〕119人,引进各类人才97人。
压紧压实“两个责任”,从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县委巡察4轮,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50件303人。
“阳光惠民互动平台”成果入选第八部《中国反腐倡廉蓝皮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列,上半年社会评价满意度排名全市第一,“风清气正、崇廉尚实”的良好政治生态持续巩固提升。
主要名词解释和说明(一)
1.“1256”战略布局:
“1”即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一个定位”;
“2”即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两个目标”;
“5”即投资、创新、改革、开放、市场“五大驱动”;
“6”即川渝改革开放、现代工业集聚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乡村振兴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六大示范区”。
2.双靠近三融合:
“双靠近”即科学规划选址,推动安置点向产业靠近;适度引进产业,推动产业向安置点靠近。
“三融合”即坚持“点”镇融合,推动搬迁群众向城镇居民转变;坚持“点”园融合,推动搬迁群众向产业工人转变;坚持“点”业融合,推动搬迁群众向新型农民转变。
3.“1+1+4”产业集群:
1个电子信息千亿产业集群,
1个体育产业五百亿产业集群,
机械制造、能源建材、轻纺鞋服、农产品加工4个百亿产业集群。
4.四改一治:
改厨房、改厕所、改地面、改电路,环境治理。
5.一主一副五极三十七点:
“一主”即中心城区,包括竹阳、东柳、白塔、城西、竹北、乌木、莲印、朝阳8个乡镇(街道);
“一副”即县域副中心周家镇;
“五极”即庙坝镇、杨家镇、石河镇、石桥铺镇、文星镇5个发展极;
“三十七点”即其余37个乡镇。
6.五讲五比:
讲学习比眼界、讲执行比效率、讲责任比担当、讲奉献比作为、讲操守比正派。
7.“四个三”党建工作法:
“三引领”即政治引领、行动引领、导向引领;
三强化: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帮扶队伍建设、社会力量建设;
“三平台”即干部“素质提升平台”、党员“精准示范平台”、贫困群众“感恩奋进平台”;
“三举措”即健全一套政策文件、创新一套检验方法、构建一套民评机制。
8.社区“四时四式”服务:
“柜台式”限时服务,
“菜单式”错时服务,
“物管式”及时服务,
“承诺式”随时服务。
9.六类干部:
在急难险重工作中敢于争先、敢于担责、成效明显的干部;
在推进全县重点项目和重大工作中业绩突出的干部;
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进位明显的乡镇(街道)、部门干部;
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不回避矛盾和困难,敢于创新思路举措解决问题的干部;
实实在在干事、成绩突出的干部;
在竞争性选拔中脱颖而出、工作成效明显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