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水稻稻飞虱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来源:信息公开办
发布日期:2012-06-05
点击数:人次

 

竹府办〔2012〕68号


大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强水稻稻飞虱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
    稻飞虱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极其严重的害虫之一,具有远距离迁飞性、隐蔽性、暴发性和灾害性等特点,可造成水稻减产甚至绝收。截至2012年5月27日,稻飞虱已在我县全面发生,为确保2012年全县水稻生产安全,圆满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现紧急通知如下:
    一、认清形势、高度重视
    稻飞虱属迁飞性害虫,常随强气流强降雨大量迁入,并迅速繁殖,以刺吸式口器危害稻株基部,消耗其养分。水稻分蘖期受害,导致叶片发黄、生长低矮,减少有效分蘖,影响后期正常抽穗;水稻穗期受害,导致水稻形成“通火团”倒伏,可能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今年5月以来,县农业部门在柏林、张家、城西、庙坝等30个乡镇调查后,已掌握稻飞虱当前田间发生实况:百丛虫量变幅为50—15700头,平均百丛虫量为1758头(分蘖期稻飞虱防治指标百丛虫量500头),超出防治指标2.5倍。田间虫态以白背飞虱低龄若虫为主,调查达标田块36.5%,最高百丛虫量15700头,见于柏林镇三江村1组,是去年同期的150倍,是2007年(全省性稻飞虱暴发年)同期的73倍,且迁入范围广、速度快,短短一周虫量就增加150倍,其发生程度是我县有测报记录资料以来最重的一年。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增强抓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和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努力实现粮食生产5年增。
    二、注重监测、抓好防控
    县农业部门要切实履行测报公益性职能,及时派出工作组深入稻区进行普查,了解虫情,掌握稻飞虱发生的第一手资料。各乡镇要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田块,调查掌握辖区内稻飞虱发生情况,密切监视稻飞虱雨后虫量增长动态,一旦查到达标田块,立即组织专门队伍,采用专业技术,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确保防治效果,最大限度降低虫害损失。
    稻飞虱的防治策略是“压前控后”,压二代基数、控制三代大发生。达标田块防治方法是,亩用1.8%阿维菌素100毫升加25%噻嗪酮(扑虱灵)50克,或者70%吡虫啉2克,或者40%氟虫•噻虫嗪(福戈)2包,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可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多种害虫。
    三、强化领导和技术指导、确保成效
    各乡镇要将水稻稻飞虱防治工作纳入当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成立农业重大生物灾害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专人专门抓,同时在资金、物资和技术设备上做好保障,确保防控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县农业部门要加强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指导工作,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指导稻飞虱防治工作;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要深入农户、田间,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指导群众采取正确的农药制剂、防治方法和防治技术,及早控制,杜绝大面积漫延侵害。县政府督查室将对稻飞虱防治工作进行督查,对工作不到位造成粮食生产重大损失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一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