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府办函〔2017〕124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
《大竹县“高清大竹 智慧广电”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大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0月31日
大竹县“高清大竹 智慧广电”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建设“高清四川 智慧广电”专项改革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6〕95号)和《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达州市“高清达州 智慧广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达市府办函〔2017〕87号)精神,为全力打造“高清大竹 智慧广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执行国家三网融合政策和加快推进“高清四川 智慧广电”建设的战略部署,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坚持网络建设、产业发展、应用服务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家庭两个“三位一体”,坚持内容为王、技术为基、人才为本,以实现高清内容、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智慧广电、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等项目,形成广播影视全业务全流程全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智慧化行业生态。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内容生产、传输渠道、制播平台、接收终端实现高清化,电视用户高清终端全面普及,高清互动用户超过8万户,综合高清覆盖率达到90%;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功能完备、服务到户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基本实现数字化、双向化和智能化,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实现互联互通,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基本覆盖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基本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为全民免费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实现有线无线结合、支持物联网业务功能、下一代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和区域性“智慧广电”平台等项目的发展,使得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文化信息需求得以满足,文化信息消费得到提升。
三、任务分工
(一)传输内容逐步高清化。加快大竹县广播电视台设备高清换代和演播室高清化改造,优化媒体内容制作、存储、分发流程,提升多终端制作和大数据处理能力,提升大竹居民的阅读体验和视听享受。
1.加强高清制播能力建设,支持大竹县广播电视台完成高清节目制作、播出系统升级改造,为群众提供高画质、高保真视听内容服务。(责任主体:县文体广新局、财政局、县广播电视台)
2.建设地方型高清节目存储库,增强高清节目存储、检索、管理能力。(责任主体:县财政局、文体广新局、县广播电视台)
3.逐步增加高清节目内容,2017年底前实现传输高清节目50套以上,2020年实现传输高清节目达到90套。(责任主体:四川广电网络大竹分公司)
(二)实施数字化公共服务。建设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管理云平台,实现管理平台化、服务网络化、数据精准化和订单式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升级。健全各级各类服务机构和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实现服务标准化、活动常态化、管理制度化、运行规范化。
1.推进视听乡村、数字文化视听社区建设,实施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应急广播村村响、数字农家书屋工程,开展零距离政务、智慧物业、500米电视商圈等视听信息应用项目的建设。(责任主体:县文体广新局、四川广电网络大竹分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打造《书香天府》数字阅读品牌,统筹实体书店、农家书屋、公共数字阅读终端等设施建设,实现全面阅读线上线下协同推进。积极建设涵盖时政、经济、管理、营销、生活、科普、文化、医疗、旅游、教育等各方面的“电子书屋”平台。到2019年底,电子书册数量不低于2000册,数字化阅读率达40%以上,年人均电子书阅读量2册,2020年,全县数字化阅读率达50%以上,年人均电子书阅读量3册。(责任主体:县文体广新局、四川广电网络大竹分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承建科技扶贫在线平台,打造覆盖全县的科技扶贫在线网络体系,实现对科技扶贫需求的快速响应。(责任主体:县文体广新局、财政局、扶贫移民局、四川广电网络大竹分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4.依托县综治中心,加快推进我县“雪亮工程”建设,建成以固定视频监控、移动视频采集、视频联网入户、联动报警系统为基础,以县、乡镇、村三级监控平台为主体的农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体系。(责任主体: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办、四川广电网络大竹分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打造智慧广电平台。依托智能终端与室内物联网,建设多媒体信息平台,广泛地为社区各家庭、物管等提供新型数字文化视听信息服务。建成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智慧广电视听,实现高清互动机顶盒全业务,全面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
1.依托省、市广电网络公司智慧平台,建设阳光政务、远程党教、雪亮工程、智慧教育、生活服务、智慧医疗、公共就业、交通信息、水电气信息、医社保信息、安全监控等民生平台。(责任主体:县文体广新局、四川广电网络大竹分公司)
2.统一制定资源、管理、认证、计费的视听规范,以电视屏为主导、跨屏互动的“政务”、“企业”、“信息”等服务。(责任主体:县文体广新局、四川广电网络大竹分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顺应宽带中国战略新要求,加快推进有线广播电视网、地面数字电视网(DTMB)、下一代广播电视无线网络(NGB-W)和有线无线相结合、支持物联网功能和业务的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建成覆盖全县数万家庭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具体措施:
1.实现新建、扩建、改建的住宅小区宽带电视网同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责任主体:县住建局、文体广新局、四川广电网络大竹分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实现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智能化改造,优化内容分发网络(CDN),建成20G光传输平台,建成覆盖全县的有线电视宽带网。(责任主体:县文体广新局、四川广电网络大竹分公司)
3.实现公共无线视听工程,NGB-W,无线连接(WIFI)等无线传输技术,加快推进城镇重要公共区域、交通干线、旅游景区等热点覆盖,扩大视听服务无线覆盖范围。(责任主体:县文体广新局、交通运输局、旅游局、四川广电网络大竹分公司)
4.整合乡镇网络资源,建立起县乡联网、互联互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广播电视基础传输网络体系,提升乡镇广播电视网络质量,扩大乡镇广播电视网络辐射能力,更好地发挥“喉舌”作用。(责任主体:县文体广新局、发改局、国资办、人社局、四川广电网络大竹分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五)推进视听终端智能化。支持运营企业推广智能终端,加快互动电视普及,建设室内物联网,大力开发基于智能终端的全新视听内容与增值应用,推动智慧家庭建设,深度融入智慧项目建设。
1.建成高清互动点播和时移回看平台,实现数字电视节目、个人宽带、互动点播等业务的全面建设,加快广电网络智能终端和电视的普及。(责任主体:四川广电网络大竹分公司)
2.依托广电网络家庭室内高速物联网等加快室内信息网络升级改造,建立一云多屏、跨屏互动家庭多媒体信息中心,广泛提供党报党刊进家庭、家庭教师数字图书馆、家庭音乐厅、家庭影院、家庭课堂等在线媒体融合服务。(责任主体:四川广电网络大竹分公司)
(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发展。打破行业与地域界限,拓宽文化产品分发渠道,将传统媒体、电商平台与各类商家深度融合,打造具备地方特色融合产品品牌及产业链接,实现电视商务的互联网新业态商业模式。
1.推进媒体内容深度融合,建设电视媒体与电子商务跨界合作(T2O电商)平台和家家通电子服务与支付平台,鼓励跨地区跨行业的服务进入电商平台。(责任主体:县文体广新局、四川广电网络大竹分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利用新的平台、技术、服务优势开展农村电商扶贫工作试点。(责任主体:县文体广新局、发改局、扶贫移民局、农林局、县商务局、经开区管委会、四川广电网络大竹分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七)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构建集节目监管、技术监测、安全保障、县乡(镇、街道)联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监测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1.强化安全运行管理机制,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网络安全制度,对非法内容、违规广告、违规插播、敏感信息等进行自动监测和异态处理。(责任主体:县文体广新局)
2.建设广播电视监测平台、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平台、网络视听节目监管平台、“三网”融合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全县节目前端及传输网络实时监测检索,健全有线电视网络信息安全体系。(责任主体:县文体广新局、广播电视台、四川广电网络大竹分公司)
四、实施时间
第一阶段:启动试点阶段(时间2017年10月—2018年6月)
整合乡镇网络资源;实现大竹县全域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智慧化、高清化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高清智能终端覆盖率达到50%;建设智慧平台、T2O电商平台和家家通电子服务与支付平台、公共服务管理云平台建设广电“智慧平台”、电商平台和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上线阳光政务、远程党教、雪亮工程、智慧教育、生活服务、智慧医疗、公共就业、交通信息、水电气信息、医社保信息等服务。
第二阶段:中期推广阶段(时间2018年7月—2019年12月)
高清智能终端覆盖率达到70%,建成数字文化视听服务平台、公共无线视听工程、光传输平台、科技扶贫在线平台;智慧项目平台基本覆盖主城区,实现跨屏互动、多屏合一、多屏展示;通过展示党建、党务、医疗、教育、交通、线上购物等内容,把平台全面深化、融入到大竹全域居民中,并实现多个智慧项目。
第三阶段:后期完成阶段(时间2020年1月—2020年12月)
基本完成全县高清升级工程,高清智能终端覆盖率达到90%,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公共无线视听工程、数字文化视听服务、科技扶贫在线平台、T2O电商平台、家家通电子服务与支付平台实现全覆盖;提供党报党刊进家庭、家庭数字图书馆、家庭音乐厅、家庭影院、家庭课堂等在线媒体融合服务;完成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平台、网络视听节目监管平台、“三网”融合信息监测管理等三个平台建设,达到“高清大竹、智慧广电”总体要求。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高清大竹 智慧广电”建设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项目建设规划和政策,统筹协调项目建设中的相关环节,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体广新局,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县级各部门,乡镇(街道)要积极支持、主动参与“高清大竹 智慧广电”工作。
(二)增加政策扶持。将“高清大竹 智慧广电”纳入大竹县“十三五”重点项目规划,引导智慧党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交通、雪亮工程等同“高清大竹 智慧广电”融合。县财政要加大项目平台建设资金投入,支持“高清大竹 智慧广电”项目的发展和推广。鼓励党委、政府相关部门按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利用“高清大竹 智慧广电”系统建立数据专网和开展信息发布、社会调查、网上办公等业务。
(三)加强督促检查。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高清大竹 智慧广电”的工作部署,明确各个项目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制定量化指标,加强跟踪测评和效果评估,建立责任考核机制,确保“高清大竹 智慧广电”建设各项任务、重点项目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