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竹县教科局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安排部署,把教育脱贫攻坚当做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这一目标任务,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努力推动教育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四强化”确保“人人有人管”。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以局长练友兵为组长的教科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职责,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脱贫办公室,各直属单位和学校均落实专门机构,明确专门人员,安排专门经费,推动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确保每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落实。二是强化政策设计。结合中央、省、市、县对脱贫攻坚的安排部署和具体要求,从教育均衡发展出发,加强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谋划,明确教育脱贫攻坚的任务书、时间表。三是强化作风整顿。加强教科系统干部职工作风建设,印发教育系统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整治重点,指导广大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加强作风建设,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落地落实。四是强化舆论营造。通过在主流媒体刊播、向群众印发资料、新媒体推送等方式,将中央、省、市、县关于教育脱贫攻坚的重大安排部署第一时间晓谕群众;通过在全县教科系统开展“扶贫知识主题班会”“我眼中的脱贫攻坚”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教育脱贫攻坚。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主题班会活动1135次,收到活动成果10.2万件,评出优秀项目218件。
“三落实”确保“人人有学上”。 一是落实控辍保学责任,确保“都上学”。今年以来,该局进一步落实控辍保学“五长”责任制,多方联动,落实辍学学生去向。截至10月,已摸清144664名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就读去向,完成在县外就读26807名适龄儿童就读佐证资料收集整理,全面落实辍学学生劝返、登记、报告制度。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辍学或疑似辍学人员全部整改补短到位;二是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确保“能上学”。聚焦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无缝连接”资助体系,做到应助尽助,覆盖率达到100%。2018年,按照程序完成各级各类资助57253人,发放资助资金3233.5万余元;发放教育扶贫救助资金132.5万元,受益学生1349人;三是落实职业教育功能,确保“有技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学技能、增能力、促脱贫的作用;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社会帮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力度,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作用;实施“9+3”学生学历提升计划,2018年,全县共有600余名中职生参加对口高职考试,升学率达96%。
“三优化”确保“人人上好学”。 一是优化办学条件。2018年,投资19998.94万元推进27所“达标中心校”建设;投资2082万元,新建农村教师周转住房347套,有效缓解教师住房紧张问题;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2亿元,解决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确保全县所有学校达到20条底线要求。同时,在城区新建3所公办幼儿园,今年全部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城区幼儿入学难问题。截至目前,全县48个乡镇62所学校全部通过市级初审,贫困县摘帽“乡乡有标准中心校”全部高质量达标。二是优化教师队伍。首先加大教师公招力度,补齐教师编制。2018年,新招聘教师321人(含引进的免费师范生);其次,实施县管校聘,动态调整学校间教师编制。实行教师交流轮岗,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第三加强教师培训力度。今年以来,开展中小学校长、中层干部、教师专业知识集中培训9100人次。同时,通过科研、教研、学科教学赛课等活动提升教师能力,培养一批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最后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力度。持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整治“教育四乱”行为,营造以德树人的育人环境。三是优化结对帮扶。进一步做好市域内深度贫困村学校帮扶工作,县竹中、一小、三小、六小与万源市深度贫困村学校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今年,共送教下乡12节课,捐赠校服300套、图书1100余册,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8.63万元;组织城区学校与县内贫困村中小学校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开展人员交流、送培送教、工作坊研修等活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选派石河中学、文星中学、第五小学共4名高级教师到凉山州支教帮扶,帮助贫困地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