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纪委监委驻人社局纪检监察组坚持挺纪在前,辨证施治,着力精准靶向、精准发力、精准治本,以标本兼治的过硬举措和实在成效,筑牢了困难群众低保和城乡居民社保的纪律安全防线,有力助推了全县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精准靶向,望闻问切查“病根”
持问题导向,精准确立“靶向”。及时“望”——及时学习贯彻上级新近出台的党纪条规和法规政策;随时“闻”——多方听取“吐槽投诉”,寻找蛛丝马迹;定时“问”——每季定期深入窗口单位和社区村组问深问细人民群众的关心事、费心事、烦心事;适时“切”——切准驻在单位干部职工的思想脉搏,切准管理监督领域当期的大小“病情”、关键“病灶”和主要“病根”。去年下半年,驻县人社局纪检监察组通过望闻问切,准确锁定社会保险基金运行中的三个主要风险点:一是部门数据不共享产生的重领现象;二是死亡瞒报、缓报产生的多领现象;三是提供虚假证明、伪造虚假材料的骗领现象;锁定社会救助特别是低保工作中的主要风险点四个。从而为对症运用“四种形态”,着力防微杜渐“治未病”找到了精准的靶向。
精准发力,雷厉风行拔“病树”
坚持快查严处,及时果断将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极个别“病树”连根拔掉。2011年以来,竹阳街道居民沈某伙同冷某,冒用尹某(沈某前妻,已故)身份、病历等信息,通过伪造相关证件、尹某墓碑等方式骗取国家低保和社保资金。驻县人社局纪检监察组获取线索后,迅即追踪,抽丝剥茧,会同公安对其严厉查处。追回骗保资金14533元,并移交公安部门立案侦查。同时,驻县人社局纪检监察组针对此案暴露出来的问题,举一反三,乘胜追击,根据排查梳理出的风险点和不同“病情”,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加强公安、人社、民政、计生等部门联动和数据比对分析,全县共追回多领、重领、冒领低保和社保资金119.61万元,并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精准治本,立规挺纪清“病源”
筑牢“人防”防线:通过廉政提醒谈话、上廉政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制作廉政风险警示牌等方式,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和廉政文化建设,从思想上不断筑牢干部职工抵御风险的能力。筑牢“技防”防线:打造“码上办”综合柜员信息平台,充分实现“不见面”服务,减少“人员接触”风险;自主开发“人脸识别认证”系统,堵塞手工认证漏洞,有效化解管理风险,切实便民利民。筑牢“制防”防线:督促县人社局不断完善内控管理,建立完善了高风险业务指标防控制度、特殊业务“多级”审核制度、举报奖惩公示制度、部门联动机制等制度。指导县民政局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城乡低保办理和风险防范规范流程,全面监管、全域核查、全程抽查制度,信息比对核查机制和三榜公示、阳光惠民网络平台公示、举报必查等系列制度,有效清除投机钻空的“病源”,有力打造阳光惠民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