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这条路是啥时候开始修的,修得怎么样了……”9月3日一大早,大竹县财政局农业股股长杨光伦一行就冒雨来到了川主乡铁佛村查看今年扶贫项目开展情况。从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大竹县财政局就积极履行脱贫攻坚政治责任,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资金监管、开展结对帮扶等方式,积极当好脱贫攻坚的“军需官”。
一、拓渠道强统筹,装满装实“扶贫篮子”
川主乡铁佛村是大竹县70个省定贫困村之一,为确保按期脱贫,大竹县先后投入资金约853万元,对该村进行村道硬化、集中供水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在财政专项扶贫中有个项目叫“整村推进”,而这样的村在大竹县有70个。
“这几年,我县持续将脱贫攻坚作为财政支出优先保障的重点,投入力度和增长幅度前所未有。特别是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2014年的781万元到2020年的10152万元,5年翻了十二倍。”据大竹县财政局刘云跃局长介绍,为了保障好脱贫攻坚的“粮草军需”,大竹县财政局先后建立了扶贫资金精准使用四项机制,着力强化财政要素保障。2014—2019年,大竹县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85亿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97亿元,累计为四项扶贫基金注资1.25亿元。
二、促公开强监管,扎紧捂牢“扶贫袋子”
“这里有一笔15万元的账,应该是修我们村上那条路的。你看,还有图片和票据。”8月13日,天宝村1组村民王良奎趁赶场,与几个同村群众一起到镇政府查询村上新修硬化路的账务情况。在“三资”管理信息平台前,王良奎用自己的身份证通过系统识别,进入到天宝村“三资”阳光公示平台,查到了村里最新公布的几笔账目。“现在就是好,电脑上查一查,啥子政策、账目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为了管好用好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保命钱”,大竹县积极创新扶贫资金监管方式,在全县推广“互联网+村级会计代理记账”模式,让村级财务管理晒在“阳光”下。截至目前,平台监管资金近50亿元、资产2万余件、资源近1万宗。
三、抓落实强举措,扛牢挑好“帮扶担子”
庙坝镇黑水村2014年底被评定为省定贫困村和大竹县十大特困村。大竹县财政局在接到帮扶任务后,针对黑水村地处高山丘陵地带,交通受限,信息闭塞,产业发展十分滞后等情况积极制定了帮扶计划,通过协调相关部门,大力支持黑水村进行基础设施改造、特色产业发展。
“县财政局的帮扶,给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减轻了很大压力。”庙坝镇分管扶贫的副镇长李俊钦表示,在该局的帮助下,黑水村四年间先后争取到项目资金400余万元,硬化道路25公里,维修引水渠5.5公里,安装改造饮水管道7000余米,发展优质藤椒300亩、雪梨200亩、核桃100亩、优质莲藕130亩、油牡丹及桢楠500亩。
“我们村现有产业预计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7万元左右。”黑水村第一书记张文琪开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