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 无障碍 | | 网站支持IPv6  
大竹县“五个注重”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发布时间:2020-10-30 浏览次数: 来源: 字体:[ 放大 缩小 ] [我要打印] [关闭本页]

随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一揽子阶段性减免税费政策的逐渐落地,给财政收支带来了巨大压力。在省、市财政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县严格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简称“三保”)的工作原则,多措并举,通过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调度、动态监控预警、建立工资专户等措施,全力兜牢了“三保”底线,有效保障县级财政平稳健康运行。今年1-9月,全县共拨付“三保支出”22.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56%,切实做好了民生政策保障。

一、注重统筹调度,强化资金保障

坚持把保工资作为政治任务列入资金调度的第一序列,将保运转和保基本民生作为基本要求。合理统筹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安排,调整完善资金分配思路,把保刚性增支、弥补政策性减收作为重要因素,截至目前我县共收到直达资金107240万元,其中:抗疫特别国债19900万元,社会保障类资金44103万元,特殊转移支付、均衡性转移支付及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39810万元,应急物资体系建设资金1934万元,城乡义务教育补助资金1493万元,全部用于疫情防控相关支出,缓解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以奖代补支持减税降费,扶持企业复工复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教育科技、交通建设等民生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盘活存量资金,截至目前,通过清理结余结转和沉淀资金盘活存量资金1.5 亿元,加大暂存暂付性款项清理收回力度,优先保障“三保”支出。

二、注重预算管理,足额优先保障

围绕省、市财政部门对“三保”支出的总体要求,继续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准度。按照财政部确定的保障范围及标准,认真测算我县2020年“三保”支出需求,优先足额纳入年初预算。年初预算共安排三保资金36.21亿元,其中,保工资需求19.33亿元;保运转需求1.56亿元;保基本民生需求15.32亿元。同时,对“三保”支出预算编制情况进行集中会审,重点审核国家保障范围和标准确定的支出是否在年初预算中足额安排;与工作难点精准对接,引导预算单位向“三保”政策落实中的重点、难点区域聚焦,集中力量“啃硬骨头”,与“三保”需求按需而整、因地制宜精准对接。截至目前,根据新增政策,全年“三保”预算支出已提高到38.07亿元,其中保工资19.33亿元、保运转1.56亿元、保基本民生17.18亿元。

三、注重提质增效,优化支出结构

坚持以“三保”为基本,分清轻重缓急,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2020年全县一般性支出压减幅度在10%以上。进一步压减“三公经费”,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可办可不办的培训坚决不办、 可暂缓实施的支出项目资金,及时缴回财政。截至9月底,全县“三公”经费同比下降3.5%,节约资金优先用于保障“三保”支出。在中央、省定的“三保”保障测算范围和标准基础上,通过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合理确定我县2020年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测算范围和标准,增加以下几项“三保”支出:一是积极筹措县级资金保障特困人员供养补助发放,2020年纳入年初预算4870万元,截至9月发放62744人次,资金3327.4245万元。二是增加火灾救助:临时补助为500元/户;住房补助标准为①全烧(五保户),5000元/户,同时每人500元;②全烧(低保、抚恤),3000元/户,同时每人500元;③全烧(一般户),2000元/户,同时每人500元;④部分烧毁,1000元/户。三是 继续保持财政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通过提高高中阶段及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补助标准、 高校师范类生均拨款水平等,均衡各类教育发展。加大对贫困学生资助,大学生新生2000元、在校生1000元;中小学生持续资助1500元、一次性资助1000元或2000元;四是为加强对特殊群众关怀。增加独子抚恤补助“独子死亡的,双方父母5000元、单方父母2500元”;节育并发症治疗为200元/月.人;基层干部应病返贫根据病情严重情况,每人补助1000至10000元。

四、注重责任落实,建立长效机制

制定出台《大竹县财政局关于2020年“三保”支出测算及任务分解情况的通知》,将“三保”支出任务细化分解到各支出股室。并要求股室对照“三保”支出明细,予以优先保障,切实做到不留缺口。对财政负担的工资性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专项库款保障管理,封闭运行、精准支出。并将村社干部工资纳入县级财政统筹,按期打卡直发,防止挤占挪用。凡是拨付基本民生支出,在其拨款单上均注明“保基本民生项目”字样,予以优先保障。同时,建立完善“月报告 + 重点关注名单”制度,每月分项汇总“三保”支出保障情况及执行进度报告,将三保项目比较集中、无专项资金保障的纳入重点关注名单,进行重点监控,“一项一策”制定化解方案,做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五、注重监督问责,确保资金安全

树立长效监管导向,加强对“三保”项目、资金、支出进度等各类数据信息监控,加快实现常态化、动态化、长效化监管;关注“三保”资金从拨付到支出的完整资金流向,扩展支付链条监管的完整性,做到“三保”资金全链条“穿透式”监管。根据上述实时监测结果,对“三保”资金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执行风险进行动态监控,尤其要关注擅自改变“三保”支出用途,压减“三保”开支用于偿债或项目支出等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确保基层“三保”资金的合理运行。树立问题整改导向,及时与有关部门负责人沟通“三保”工作存在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督促整改到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