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失败后,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大竹籍革命青年相继返竹。1927年8月,徐德、游九川、郭子权等在邻水帽壳寨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共大竹特别支部,杨通人徐德任书记......”4月28日,在大竹县杨通乡“大庙寨革命历史陈列馆”,来自该县“五老宣讲团”的老党员——杨先云,正给杨通乡中心小学的40余名学生讲解杨通乡“红色苏维埃”的光辉历史。
在波澜壮阔的党史长卷中,大竹县杨通乡是一块革命英雄辈出的土地,从1928年杨通苏维埃的创建,到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活动,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英勇壮烈的武装斗争,杨通乡点燃了川东革命的火种,孕育了徐德、徐相应、徐永培等众多革命烈士,形成了“徐小”精神,写下了属于大竹县的光辉一页。
“今天,杨爷爷操着一口亲切的家乡话给我们讲述了本地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让我们为自己是一个大竹杨通人、更是一名少先队员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参加完活动后,杨通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梁爽道出心声。
“党史学习教育从‘娃娃’抓起”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大竹县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和老模范组建“五老”宣讲团,走进中小学校,面对中小学生,开展“党史学习小课堂”,形成了“五老带三小”的创新模式,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目前,“五老宣讲团”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30余场次。
“结合‘五老宣讲团’开展的‘党史学习小课堂’,我们还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了学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计划,把党史宣讲带进每个班级,建立以党的历史和英雄模范事迹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同时,积极组织全县中小学生观看红色影片、开展读书分享会、演讲比赛、红歌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感悟党的伟大,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增强使命意识。”据大竹县教科局局长蔡建华介绍,目前,大竹县各中小学校已有2000余个班级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课堂,2万余学生参加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全县中小学累计开展党史主题朗诵、唱红歌200场次,播放党史影片20余部,引领校园师生“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程一凡 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