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卫生乡镇——大竹石桥铺镇距县城31公里,东与重庆梁平区碧山镇田挨田地挨地。
这里,交通发达,境内国道318线、县道双(双溪)马(马家)路纵贯全境,南大梁高速路在其境内有一出口。
这里,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大竹孟公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山街等历史文物保护打造和农旅文产业示范带打造紧锣密鼓。
这里,全镇上下正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正如镇政府大门上的对联所言:虚怀若竹竹风竹韵图乡村振兴,大道至简简政放权激石桥活力。
这里,敞开胸怀,以豪放的激情,热忱的双臂,欢迎八方宾朋来观光旅游投资创业,挥洒人生之风光。
近些年来,这里的发展喜人,变化惊人,成绩骄人。近日,本报记者带着一个个好奇来到这里深入采访,探究其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秘诀。
党建+思想建设
筑牢思想政治堡垒
近年来,该镇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思想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该镇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着力解决农村发展活力不足、村集体增收渠道单一、群众集体意识淡化、基层党组织影响力降低等问题,让村党支部成为产业发展、强村富民的引领者,筑牢基层治理坚强的战斗堡垒。该镇先后获得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县“感恩奋进”教育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党建+产业兴旺
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石桥铺镇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石桥铺镇党委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统筹谋划、整体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引导各村因地制宜,科学选准产业。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赴外地招商引资,先后引入国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国竹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投入资金近亿元,培养发展专合社20个,壮大集体经济。同时,以全镇现有产业为基础,统筹整合各村优势产业和各类资源项目,发展稻鱼虾、娃娃鱼、中华鲟、太子参等一大批特色种植养殖业,有效地推动了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全镇GDP达12.75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435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28.1%、45.7%。常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8000余亩,粮食总产量保持在5.2万吨以上,生猪年出栏3.25万头左右。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56亿元左右,先后获得大竹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大竹县促进服务业发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如今,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业已经成为石桥铺镇的代名词。穿行在石桥铺镇火热的大地,处处感受到稻在水中摇,虾在稻下行,鱼在田中游的有机生态之美。走进石桥铺镇李泽玉水产专业合作社,养殖鲈鱼的环沟包围着金黄的稻田,广袤的田野里,稻浪翻滚,一台台收割机驰骋在稻田里,迷人的谷香扑鼻而来,环沟内鲈鱼飞腾跳跃,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味道。
去年,石桥铺镇通过引进“稻田内循环”技术,立体种养的“稻鱼虾”迎来了大丰收,实现了每亩“千斤粮万元田”的目标。
据该镇相关负责人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只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就一定会早日实现。
党建+基层治理
推动治理水平升级
近年来,为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石桥铺镇党委统筹区域内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不断细化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区域党组织+中心村党委+村党组织”组织架构,依托院坝会,通过“政策我来讲,有事大家谈”的方式,让包组干部当好“宣讲员、服务员、联络员、监督员”,将基层治理延伸渗透到村民小组和每家每户,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切实将党建工作开展落实到位,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升级提质。
为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石桥铺镇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为重要着力点。石桥铺镇本级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完成了迎宾大道南段、将军广场、上聂路西段桥梁、长青路桥梁、石安路黑化、打铁街黑化等建设项目;争取上级建设项目完成了一、二、三期污水管网、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等建设项目;过境河道治理项目正加紧建设。全镇新增停车位180个,安装场镇监控设备8套,设置红绿灯1处,新建农村道路200余公里,新建农村公厕5座,完成8个村的农村电网改造,安装路灯1000余盏,场镇吸纳辐射能力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各部门协同发力是关键。镇人大依法履职行权,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成效明显,人大主席团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20年度人大工作先进集体。镇政协“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持续深化,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卓有成效。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组织作用有效发挥。成功创建为全国卫生乡镇、省级安全社区和县级文明村镇,创新推行“一线工作法”、院坝会、诚信体系建设,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和诚信意识显著增强。高质量完成党委确定的实干惠民民生实事,“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集中整治扎实开展,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认真落实河长制各项工作举措,深入推进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扫黑除恶、禁毒精防、防邪防艾等工作成效明显。
党建+作风建设
营造风清气正氛围
近年来,石桥铺镇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肃换届纪律,坚持干部选用标准,大力实施“作风建设年”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担当作为,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石桥铺镇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主体责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同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作风建设有关规定,密切关注“四风”问题新动向、新表现,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回潮反弹。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持续开展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深入推进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及系统治理,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突出的业绩取信于民。
党建+诚信建设
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近年来,石桥铺镇注重发挥党委、政府在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中的组织、引领、推动和示范作用,成立诚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积极探索“政府推动、社会共建”的路径,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全镇诚信体系建设,并出台《关于构建诚信体系推进基层治理的实施方案》,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道德诚信、法制诚信为主要内容,在全镇全面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为全镇和谐稳定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激发群众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石桥铺镇党委、政府积极与省定贫困村指挥村帮扶单位达州市委宣传部和大竹县纪委对接会商,在指挥村引入银行管理理念,建设“文明银行”。围绕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清洁卫生、创业创富、尊老爱幼等方面内容,对村民具体行为进行量化评分。整合市、县两级单位帮扶资金、社会捐助资金、村集体经济“注资”到“道德银行”,用以购置生产生活用品作为群众积分兑换成果。积分评兑实行一月一评比、一季度一兑现、年终一表扬,并在村务公示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活动开展以来,指挥村贫困群众脱贫奔康内生动力不断激发,村风民风持续向好,社会关系更加和谐,农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同时,该镇还探索开展了“五好家庭”评比、“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此外,石桥铺镇大力推进全镇诚信建设制度化。把诚信教育作为该镇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采取集中面授辅导和学习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引导广大公务员率先树立诚信意识,促进党员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石桥铺镇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发展定位,汇聚新征程伟力,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一体化发展为契机,抢抓“弯道赶超”的新机遇,积极融入明月山发展示范带,围绕“一带两园三镇”总体目标,努力打造川渝合作大竹东向核心增长极,致力发展“一园一圈一街”,力促建设小微创业园,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发展农旅示范圈,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农旅示范圈;建设特色文化示范街,提升场镇核心竞争力。
同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目标,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建设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力打造繁荣美丽活力新石桥铺,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大竹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