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民政局将“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与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有机融合,对标对表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创建考核细则,正“四心”、求“三精”,以“永葆赶考”的清醒,积极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
一、“精心”完善五大制度。一是健全发现报告制度。明确法院、检察院、公安、民政、教育、卫健、司法等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处理程序,规范有序受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检举、控告和报告。二是健全未保个案会商制度。明确个案会商启动情形,明晰多部门、多专业参与途径职责,细化个案会商流程,妥善办理个案。三是健全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岗位入职查询制度。明确查询程序及相关责任,严格查证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筛选甄别合格的未保工作从业人员。四是健全保护热线制度。明确热线救助电话号码、工作人员职责、救助流程,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宣传知晓。五是健全信息管理制度。明确专人动态监测保护未成年人信息,每季度做好信息数据采集录入、审核报送、动态更新,县级相关部门全部接入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情报共享。
二、“精细”推行三项管理。一是闭环信息管理。优化“发现、受理、处置、回访、存档”五个环节流程,对未保工作信息实行“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严格依法依规公开信息,严禁违规泄露信息,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隐私。二是细化个案管理。针对未成年人特殊个案,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一事一案、一案一策”,实施最有利、最特殊、最优先的救助保护,实现个案妥善处理。三是创新智能管理。率先开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APP,分级分类设定管理权限,基层工作人员使用手机微信小程序即可接入使用、上传信息,各相关部门凭权限调用信息、开展工作,实现农村留守、困境、残疾未成年人关爱保障智能化、数据化、实时化管理。
三、“精确”明晰关键时限。一是及时响应。设置24个小时为“黄金救助保护时限”,落实未成年人遭受侵害快速反应机制、监护危机干预机制和亲情微信群实时联络机制,确保在最佳时段发现和响应。二是限时办结。视情况明确“1、3、5”个工作日办理时限,采取第一时间出警办案、点对点干预家庭、社工实时提醒督导等方式,限时办结办好出现案例,务求将伤害降到最低。三是定时反馈。明确联络专员,专人专案做好跟踪回访、实时预警、未保专报等工作,畅通未成年人信息反馈渠道,落实全轨迹、全链条的跟进救助和持续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