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筑牢夏季道路交通安全防线,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竹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以“减量控大”工作为抓手,围绕“人、车、路、企”等交管要素开展拉网式排查,采取“四项举措”加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严重交通违法整治工作力度,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确保群众出行安全、畅通。
一、“三强化”抓好组织部署,筑牢思想教育屏障。一是强化分析研判,突出整治重点。针对当前辖区事故发生特点,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道路管控工作实际,认真分析辖区交通流量、违法规律特点和交通事故肇事原因,找准工作问题短板和管理薄弱环节,靶向施策,及时调整管控措施。二是强化思想认识,明确责任分工。牢固树立“交通事故可防可控”基本理念,找准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切入点、着力点,多次组织召开“减量控大”工作部署会、工作推进会,明确工作重点,强化组织领导、督导检查和问效问责,要求全体民警、辅警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把“减量控大”工作目标落到实处,抓细、抓深、抓出成效,切实确保辖区道路交通秩序安全稳定。三是强化教育培训,坚持自我革命。坚持“抓队伍、强管理、明纪律、促规范”,采取“以会代训、小班教学”的方式,时刻强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保密纪律等方面规定,警示全警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同时每周组织召开工作点评培训会,进一步学习接处警规范、事故处置规范、执勤执法规范等,提升业务工作能力和队伍荣誉感。
二、“三紧盯”抓好排查治理,筑牢源头监管屏障。一是盯紧重点车辆,堵住事故源头。要求执勤民警在日常勤务中,加强对客车、校车、货车、危险品运输车、农村面包车等重点车辆的安全检查,全面排查车辆安全性能,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一律对标处罚,对达到国家报废标准的车辆一律强制报废,全力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盯紧重点路段,把好重点关口。对辖区临水临崖、急弯陡坡、长大下坡等高风险路段等隐患路段、事故多发点段进行全方位、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的易滑坡、易塌方风险路段、事故多发点段等隐患,逐一建立隐患台账,并分类别、分等级,及时报告当地政府、抄告有关部门,通报相关部门及时治理,消除隐患、降低风险。三是盯紧重点人员,提高防范能力。对辖区运输企业“两客一危一货”车辆安全技术状况开展一次全面排查,督促运输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从事运输行业的驾驶人开展安全教育、应急处置培训,着力解决驾驶人遇紧急情况反应过度、处置不当造成事故的问题,运输企业存在高风险隐患的进行约谈。6月以来,检查重点运输企业8家,排查道路交通隐患2处。
三、“三严管”抓好路面管控,筑牢风险防范屏障。一是严管城市道路通行秩序。以城区主干道路、农贸市场周边、校园周边为重点整治路段,严厉查处机动车乱停乱放、占道摆卖、乱掉头、乱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逆向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并实行“零容忍”,坚决做到发现一起,处罚一起,营造高压严管态势。二是严管农村地区突出交通违法。发动农村派出所、“两员两站”等力量共同劝阻、查纠重点交通违法,大幅提升路面见警率、管事率和震慑力,重点加强对开展农村地区超员超载、非法营运、货车载客以及无牌无证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三是严管国省道交通秩序。严查国省道5类重点交通违法行为;保持酒驾醉驾交通违法严管严查态势;加强货车安全综合治理和摩电车辆交通安全秩序整治。6月以来,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6000余起,其中饮酒驾驶5起、违反交通信号指示45起、逆向行驶82起、乱停乱放1497起。
四、“三注重”紧抓宣传引导,筑牢安全宣传屏障。一是注重阵地宣传。利用车驾管理所、违法处理等窗口部门,通过LED滚动播放安全提示、摆放宣传展板、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口头宣传等形式,提醒办事群众要自觉抵制交通违法行为,不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二是注重警示提醒。认真落实“两公布一提示”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微视、微博、手机短信平台、LED显示屏等宣传媒介,及时传递交管信息、讲好交警故事,曝光典型交通事故案例和违法行为,警示交通参与者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自觉抵制交通陋习。三是注重重点驾驶人宣传教育。定期更新和完善满分、审验驾驶人学习资料,统筹开展现场学习场所改造和建设,规范提升现场教育动态监管工作,严格落实满分审验网络教育抽查制度,规范组织开展签到签退和中途点名,杜绝违法违规行为,提高“两个教育”工作质量。推进老年人、学生群体交通安全分众化宣传教育,带动全社会文明交通意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