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公安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改革强警之路,大力推进基层基础、警务机制和放管服改革,助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一、强化基层基础,基层治理全面提升。一是建设“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投入260余万元专项建设资金,建设石河“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将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建设成为乡镇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公安主动”向“公安主导”转型,构建了“党政领导、公安主导、部门互动、镇村联动”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体系。二是推进“两队一室”改革。通过加快机构整合、健全完善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建设保障、强力推动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充分释放现代警务运行机制的实战效能。目前,我局白塔、石河、西区、东南、东柳等5 个派出所采取“综合指挥室 案件办理队 社区警务队”模式,进一步提升融合作战实效。三是打造“联勤警务站”。6月2日,建成并运行煌歌广场联勤警务站,内设群众接待、指挥调度、值班备勤三大功能区,安装图像综合应用平台,配备便携式采集站、移动布控球等移动设备,承担警情联处、治安联巡、基础联控、服务联管等职能,最大限度屯警街面,做到网格布警,快速反应,有警接警,无警巡防,打造“百姓身边的110”。
二、深化警务机制,警务工作提档升级。一是深化非警务类警情分流。建立健全110非警务类警情线上分级分流、线下承接处置机制,有效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110报警平台,打通非警务警情流转通道,实现警情和非警情诉求实时互相推送,工单互派、结果共享。今年以来,累计分流非警务警情400余起。二是深化区域警务协作机制。加强边界区域警务协作,在预警预防、维稳处突、矛盾化解、打击犯罪等方面互援互助、协调联动,与毗邻公安机关签署《警务交流协作机制》《毗邻地区110可达性警务合作机制》《镇域治理互助协议》等区域间合作协议10余份。川渝联合治安巡逻30余次,联合应急演练10余次,毗邻地区110接处警40余次。深化川渝警务合作,破获厅督“12 f 17”非法狩猎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5名,收缴涉案资金20000余元。三是深化多警种合成作战机制。成立联合指挥部,集约合成“情报、指挥、勤务、舆情”四大职责构建合成作战体系,配备4G执法记录仪、新一代警务通和数字对讲机,融合指挥、网安、刑侦、经侦、情报、政治处等警种资源力量,健全完善常态保障和突发重大案件快速响应机制,全面提升服务办案实战整体效能。
三、优化营商环境,为民服务提质增效。一是优化政务环境,坚持以民为本,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推动“户政”“车驾管”“出入境”等业务改革,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办事时间,提高服务效率。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或“最多跑一次”,大幅度提升业务办理便捷性,实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最大限度方便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群众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二是优化市场环境,护航经济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感。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前置性支撑和伴随性保障作用,出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便民利企22条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服务保障稳住经济大盘;紧扣县委“七件关键大事”和“七大攻坚行动”,服务重大发展战略,护航北湖酒店、北城医院等重大项目顺利施工建设。深化警税、警银等协作,严厉打击经济犯罪。2022年以来,我局共立经济犯罪刑事案件5件,收缴假币22000元。三是优化发展环境,牢记安全为先,提升群众安全感。加强道路交通、民爆、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检查力度,及时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建立“园区警务室”,落实“一企一警”和“驻企警官”制度,开展“平安企业”“平安园区”等平安建设活动;加大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等安全巡逻,落实“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持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围绕东柳片区重点企业创新设立“驻企警务室”,配套构建“1 X 3”多元化“调解平台”;在茶市设立“白茶护航队”,为11万亩白茶产业发展护航;组织退伍军人、村社干部、外卖员、快递员等建设“平安骑巡队”,共建共治共享“平安大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