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代表:
你在县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完善大竹县养老事业的建议》(第102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我县老年人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快,我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国情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竹县60岁及以上人口为191020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22.6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4645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18.37%。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近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是我县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和“全心为老、全民敬老、全力助老、全面惠老、全民爱老”的“五全”思路,着力强化组织领导、细化政策措施、优化运作机制、深化为老服务,全县老龄事业有了较快发展。二是全县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老年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完善,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进一步提高,高龄老人长寿补贴制度、城乡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支持政策得到落实。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加快,居家养老服务逐步建立,为老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老年文体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老年人法律政策体系日趋完善,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老年人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成功创建第五轮“全省敬老模范县”。“十三五”期间老龄事业成绩的取得,为加快推进全县“十四五”老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关于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养老法治观念的问题
一是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工作,印制老年人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读本1万余本,继续推进“五上五进”宣传工作方法。即:贯彻落实涉老法律法规政策“上墙面”,继承发扬敬老养老助老传统“上街头”,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敬老意识“上讲台”,学习弘扬孝亲敬老典型“上电视”,宣传推广老龄工作动态“上报刊”;指导“敬老文明号”创建“进机关”,推动老年活动中心健康运行“进社区”,检查老年优待政策落实情况“进窗口”,加强老年群体自身的法治宣传教育“进户头”,营造全民敬老助老氛围“进心间”。二是进一步落实老年优待政策。全县医院、银行、车站、通讯、水电气等窗口服务单位均设有“老年人优先”、“老年人专座”等标志。及时发放高龄津贴。在公检法司、县政务中心等窗口单位建立老年法律援助窗口,开通“12348”法律援助专线。60岁以上老人到公立医院就医减免普通挂号费,65岁老人每年一次免费体检;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市区公交车、免费到电影院观看影片、免费到景区参观旅游。
(三)关于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提高养老金的问题
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过多方宣传,大胆创新,构建了基金筹集方式多元化。
1.个人缴费为主。个人年缴费标准: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3000元、4000元和最高缴费档次(最高缴费档次缴费金额按当年全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保”最低缴费比例确定),共14个缴费档次。
2.政府和社会增加投入为辅。政府分别对应为每人每年进行40元、45元、50元、60元、60元、65元,70元、75元、80元、100元、120元、160元、200元、200元的政府补贴。
3.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为补充。一是参保人所缴保费在到账次月按照银行同期利率计入个人账户,二是上解基金省级投资,确保增值保值。
4.基础养老金差别化:目前我县基础养老金标准为6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105元;65周岁以上每人每月107元;8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110元。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标准。
(四)进一步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减轻参保群众患大病造成的经济负担,达州市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进行了再调整,不断夯实三重保障制度。一是扩大门诊特殊疾病的病种。一类门诊特殊疾病增加至27种,二类门诊特殊疾病增加至 20种。二是降低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支付比例。特困及低保对象大病保险起付标准由8000元下降至4000元,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三是扩大医疗救助覆盖范围。在继续对低保、特困人员进行医疗救助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已稳定脱贫人口的参保缴费资助,并将监测对象和因高额医疗费用支出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人员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四是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将住院救助年度限额由原来的10000元提高至20000元;新增加了特困人员门诊救助政策;建立了依申请救助及倾斜救助机制。五是引入“达州达惠保”,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减轻患大病的参保群众的就医负担。
(五)关于建立专门的基层组织协调管理养老方面的工作和建立康养中心,兴办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之路的问题
一是县民政局通过整合农村养老资源,将全县31所农村敬老院整合成13所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并完成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新成立的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不仅承担特困人员集中供养,而且新增了社会代养功能,积极满足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辐射范围老年人养老需求。二是县民政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160万元,新建大竹县失能老人照护楼,设计床位300张,主要满足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目前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稳步推进,预计年内开工建设。三是根据《大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竹府办〔2018〕83号)精神,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目前,已登记备案的民办养老机构11家,所有民办养老机构均具备接收失能老年人功能。
(六)关于因地制宜,有组织,有场所,有经费,有关心,丰富和完善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实现文化养老和精神养老,让老年人优雅地老去的问题
一是县级层面成立大竹县老年大学和大竹县老年协会,全县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均建立了老年学校和老年协会,各级老年大学和老年协会场地、经费分别由县民政局和属地乡镇(街道)、村(社区)予以保障。二是近年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关于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老年人文化工作的领导,全县老年人文化工作健康发展,各级老年体育组织逐步建立健全,骨干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场地设施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体育文化活动日趋活跃,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三是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大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引导、落实举措,进一步推动了我县老年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我县把老年人文化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县老年体协年业务活动经费2020年达到30万元,2021年35万元,确保老年人体育文化活动正常开展。我县文化馆为老服务活动用房数量5个,面积达1.3万平方米,包括剧场、排练厅、老年活动室等,全年免费开放,配备馆内老师定期为老年活动团队进行专业指导。四是县图书馆为老服务活动用房数量1个,开设老年人阅览室,全年免费开放,节假日不休息,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订购报刊、杂志,配备有专职工作人员辅导他们,阅览室还配有饮水机、纸、笔、急救箱等等。我县文化馆设立老年大学1所,先后开设了合唱班、曲艺班、民族舞班等,老年大学全体学员积极参加学习,增强身心健康,不断提高晚年生活幸福指数,带动更多老年朋友积极提倡“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宗旨,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新的力量。五是县图书馆举办了关爱老年读者座谈会,旨在倾听老年读者的心声,调研老年读者的文化阅读需求,提升县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在座谈会上,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认真听取老年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并表示今后不断改进工作,努力为广大老年读者创造一个舒适、满意的阅读环境。让图书馆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成为老年人沟通社会、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桥梁。六是我县体育健身场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面向老年群体免费开放,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联系人: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杨东
联系电话:0818-6227941 13982852502
大竹县卫生健康局
2022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