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力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战略落地实施,共建“经济圈”,下好“一盘棋”,大竹县公安局严格贯彻落实省厅、市局关于深入开展川渝警务合作的文件及会议精神,抢抓大竹县深处万达开统筹发展示范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核心的历史机遇,立足公安职能职责,创新推出“一地一带三联”川渝边界治理模式,为川渝警务合作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开拓了新路子。
一、创建跨省协作试验地。一是协商制定框架协议。先后与重庆梁平区、垫江县公安局签订了《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警务合作机制》,选定警务联络官,商定大竹、梁平、垫江三地警方主要负责人每年举行碰头会,共商共治区域秩序,成功搭建川渝警务合作平台。目前,各警种主动对接重庆市各县市区对应警种,在治安防控、禁毒、森林防灭火、道路交通管理、毗邻地区110可达性警情先期处置等业务领域签订合作协议共计8份,川渝警务合作领域正在逐步延伸拓展。二是党建引领同管共治。积极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以石子、观音、周家等川渝边界地区派出所为发力点,主动与重庆交界地区派出所联系,共同构建“川渝边界社会治理红色联盟”,利用“党员活动日”等党建载体,加强交流互动,联合重庆交界地区派出所民警、村社党员、“治安红袖标”组建“红蓝护卫队”,共同守护边界地区治安稳定。三是主动靠前先行先试。打破地域界限、突破行政藩篱,采取“走出去”战略,学习借鉴重庆周边地区先进的警务模式和社会治理经验,借他山之石为己所用。自2021年全市公安机关“三找”活动开展以来,与重庆毗邻地区县市区公安机关签订《边界治理框架协议》3份,召开联席会议6次,常态化交流座谈,完善川渝边界警务协作机制。就边界地区违法犯罪打击、治安防控、禁毒缉毒、交通管理等公安业务工作开展协助配合,彻底打破了以往固步自封的工作模式。
二、打造省际共建平安带。一是开展跨流域环境治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治蜀兴川总体方略,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将跨川渝两地的铜钵河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一环来抓,将公安机关生态环境保护职能体现在具体行动上,着力打造水清、河畅、景美、岸绿的铜钵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屏障。依托《重庆市梁平区公安局、四川省大竹县公安局铜钵河流域执法合作框架协议》、《铜钵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落实河道警长制开展跨流域环境治理,2022年以来,铜钵河流经的我县大竹县观音镇、石桥铺镇、重庆梁平区七星镇辖区派出所在两地党委政府统筹安排下,开展跨区域联防联查3次,查获非法开采河沙案1起,非法捕捞野生渔业资源案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二是筑牢跨区域安全防线。深度把握县情形势,充分研判全县地貌特征和近年来治安总体状况,抓住我县“三山两槽”,动植物资源丰富,以及明月山、铜锣山纵贯川渝两地,治安防控形势严峻、交通管理压力大、矛盾纠纷突出的特点,与重庆边界地区公安机关在打击非法猎捕野生动物、非法盗采珍稀名贵植物、森林防灭火、边界地区矛盾纠纷调处等领域建立稳定的沟通协作关系,筑牢了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公安防护线,省际山林、田地界限等涉边矛盾纠纷警情同比下降约35%。通过设置边界地区公安检查站,互派民警常态化开展联合检查,共同开展疫情期间重庆风险地区入竹人员核查工作,盘查车辆1526辆,劝返人员2560人,实现重庆市输入和大竹县输出病例“零发生”。建立边界救助响应机制,协查失踪人员3人,开展川渝边界森林防灭火应急演练,有效巩固了2022年夏季持续高温期间重庆山火处置经验。三是联打跨省际突出犯罪。以刑侦部门为牵头单位,邀请垫江、梁平等地案侦部门共同召开“川渝边界地区突出犯罪协同打击推进会”,以建成的梁平 f 大竹刑侦警务协作机制为合作蓝本,针对当前较为突出的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黄赌毒、交通肇事逃逸等违法犯罪活动,畅通情报信息互通、数据资源共享、警务技术互助、专业人才共育等合作通道,由单兵作战向团队作战转变,以川渝两地警务资源的高效整合成功实现了边界地区社会治理效能的大提升。今年以来,与重庆各地公安机关互通案件类情报线索253条,发出案件协查通报58次,帮助核实人员信息152人次。在重庆兄弟单位协助下,成功破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15起,涉毒案件3起,追回交通肇事逃逸犯罪嫌疑人2名,查处酒驾醉驾犯罪行为25起。
三、实施三联融合新模式。一是政务联通,搭建便民“连心桥”。立足达州市加快推进川东北渝东北地区一体化、大竹县争创成渝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桥头堡的战略目标,加大公安“放管服”改革力度,彻底打通服务川渝两地群众的“便民通道”。目前,已开通“川渝黔一站式办结”线下业务,实现川渝两地户籍迁移、居民身份证、车驾管业务“川渝通办”,使川渝两地企业和群众最大限度享受公安改革红利。2022年以来,办理重庆籍户籍迁移业务214次、身份证820张;为重庆籍驾驶员开展异地满分学习、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处理驾驶人和车辆交通违法业务、证照转入换领等业务600余起,极大方便了重庆籍群众。二是力量联合,共谱平安“协奏曲”。受川渝两地行政区划、政策差异、生活习惯影响,导致边界地区两地群众生产生活矛盾纠纷突出,为维护边界治安稳定,边界地区派出所共同创建“川渝边界矛调同盟”,共同调处跨省边界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矛盾纠纷158起。主动发动两地德高望重的乡贤长者,设立“乡贤调解室”,介入矛盾纠纷调处,使得剑拔弩张者握手言和,25起进入诉讼阶段的矛盾纠纷撤回起诉,有效防止了“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三是情谊联系,画出合作“同心圆”。加大两地人才互派交流学习力度,学习借鉴重庆先进县市区公安机关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警务模式运行、科技信息化建设、队伍管理教育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师人长技奋起直追。以警种为单位,加强双方沟通联系力度,通过组建川渝警务联系微信群、业务工作交流群等方式,广泛深入探讨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在学中练、练中强,互学互长的交流目标。根据大竹县局重庆籍民警占比大、大竹籍民警在重庆公安系统人数多的特点,建立重庆-大竹籍民警联谊机制,开展“常回家看看”联谊活动,通过开展警营文化交流、小视频创作、共建微信“朋友圈”等方式,进一步促进川渝两地民警思想融合、情感交流,提升了川渝警务合作队伍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