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派出所立足“小窗口”书写服务群众“大文章”
来源:大竹县公安局
发布日期:2023-05-29
点击数:人次


今年以来,清河派出所以争创“省枫”为契机,聚集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改革,不断强化担当,深入探索综合服务窗口建设,对标“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效,着力打造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环境,以“小窗口”服务“大民生”让窗口服务有温度。

一、关注“小细节”,人性出发策应需求,确保流程“零障碍”。一是服务队伍放心。建立由所长统筹部署、分管所领导组织推进、窗口民辅警具体负责的窗口业务专班小组,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深刻解读上级最新政策安排,明确责任目标,严格把关推进各项服务政策落地落实落细,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窗口服务质效。二是服务措施省心。为确保来所办事群众进门有人问、办事有人接、事后有人跟,对综窗警力进行科学调配,实行“AB岗”制度,窗口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切换身份,互相学习,互补工作,认真做好引导、解答、登记、办理等工作,形成一套完整闭合的窗口业务办理,切实做到了办事群众“零积压”,窗口业务“零投诉”,为群众提供“一站式”高效、快捷的服务。三是服务细节贴心。充分结合窗口办理实际,在显眼位置设置便民警务服务专栏,全面公开户籍民警、辅警照片、姓名、警号,手机号以及业务办理流程、条件、时限、收费标准等办事指南和监督电话,让办事群众一目了然,消除疑问。同时在接待大厅免费提供饮水机、老花镜、报刊、雨伞等便民设施和提供打印复印服务,让群众“少跑路”。为办事群众提供干净整洁、明亮温馨的业务办理环境。

二、回应“小关切”,绿色通道回应民意,确保服务“零距离”。一是打好“效率牌”,让窗口“快”起来。全面推进窗口统一受理、集中办理、一窗通办的综合服务窗口,推动“全国通办”服务措施改革落地落实,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我所户籍窗口受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落户70多件,“结婚一件事”20余件,省内外换领补领身份证800人次,死亡注销300人次,截至目前我所已受理一窗通办业务400余件。“省内一站式办理”“川渝通办”25余人次;二是打好“体验牌”,让服务“暖”起来。开办“流动户籍室”,主动携带采集设备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零距离”上门服务。针对上班族、学生党等在工作日无法前来办理证件的人员,调整窗口工作时间,就餐时段交替轮换,早上提前15分钟上班,晚上延时下班,同时实行“5 1”工作模式,确保休息日、节假日窗口正常办理、服务不缺位,不断提升窗口事项办理贴心化指数。今年以来,户籍窗口到养老院、医院、群众家中为群众上门办理身份证20余张。三是打好“形象牌”,让群众“赞”起来。结合“一所一策”相关要求,以我所两个辖区为桥梁,前移服务窗口,为片区群众提供好业务办理相关问题解答、便民事项代办等服务。同时加强与群众沟通联系,通过警民微信群推广等渠道加大“综窗”服务宣传力度,向社会广泛宣传“一站式”综窗业务清单,提高公众知晓度和可操作性,让群众少跑腿、少花时间,节省办事成本。今年以来,辖区共解答群众咨询200余次,推送相关宣传信息100余条。

三、倾听“小民声”,培训监督改善服务,确保质量“零差错”。一是强化岗位练兵,提升工作技能。通过老带新、业务知识测试、跟班操作、集中培训、例会学习等方式不断强化窗口人才培养,加强综窗民辅警与出入境管理大队等的沟通联系,针对最新业务政策、实施细则及各类平台应用等强化组织学习,定期开展交流研讨,确保每位民辅警都能熟练掌握各项业务办理流程规范,为群众答疑解惑时实现政策咨询一口清,业务办理一门熟,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今年以来,县局共开展各类培训交流会议3次。二是健全内外监督,突出质态管理。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上级业务大队做好全过程审核监督和业务指导,通过完善综窗监控设施,实现岗位民、辅警执法活动全记录,办理业务全程监督,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纠正,在“综窗”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行为、服务程序等方面筑起“高压线”。同时通过群众意见箱、12345政务热线等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听取民声民意,及时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回应社会关切。三是加大监督考核,坚持奖惩并举。结合县局对户籍室等级考评考核,进一步建立健全本所综窗服务队伍的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对窗口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服务态度、惠民效果和工作效率等进行量化考核,将考评结果与评优评先和个人绩效挂钩,让窗口工作人员在思想上重视、操作上熟练、服务上用心。同时,对窗口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事迹及时通报表彰,全方位展示综窗良好队伍形象,进一步发挥正向激励和示范引领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