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社区)、乡级各单位:
为了准确预测地质灾害发展趋势,为防灾、减灾工作提出科学依据和决策,提高处置地质灾害应急反映能力,及时高效有序地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确保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要求,特制定本防治方案。
一、预防方案及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乡上成立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抢险救灾领导小组,确定了重要区域的监测人员。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防意识
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现场向广大干群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知识,使他们了解、识别、监测、预防预报地质灾害防治常识和防治措施。
(三)落实制度、强化监测
要切实执行汛期地质灾害险情巡视,全面了解地质灾害点的现状,对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点,按要求做好登记、建卡工作,建立完善灾害速报、灾情预报、防治监测制度、带班值班制度。
二、应急预防措施
全乡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在乡领导小组的指挥、组织、安排下开展工作。
(一)观测、巡逻、值班组
主要负责经常性及暴雨前后地质变化和隐患的观测、巡逻、坚持值班,发现问题一小时内必须向乡领导小组报告,由地质灾害有关村支部(党委)书记任组长,主任和副主任任副组长,村民小组组长为成员。
(二)抢险救灾保障组
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民兵、公务人员、居民和村民组成应急抢险队伍,参加抢险救灾和设置临时灾民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调配、发放救济物品,安排灾民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安置工作。
主要负责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社会事务办公室、财政所
(三)医病救护组
负责做好抢救、医疗救护和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及时检查和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向灾区提供应急所需的药品和器械。
主要责任单位:乡卫生院
三、临灾应急方案
当地质灾害出现发灾前特征和险情,当地村委会应及时做出反应。发出预警信号组织群众紧急疏散避险,并迅速报告乡政府,政府领导小组成员应尽快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四、灾后应急方案
当地质灾害发生后,乡政府迅速启动防治方案,按分工展开抢救、抗灾、调查、转移安置、收集资料等工作。
为了抢险救灾和维护社会秩序,在紧急状态下实施应急措施,还包括交通管制,对生活必需和药品统一发放和分配,临时征用房屋、土地、运输工具、通讯设备,调配抢险物资、设备,请求支援和需要采取的其他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