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选择
选择耐荫、抗倒伏高产良种,如:南夏豆25(简介见附件一)、川农夏豆3号(简介见附件二)、南夏豆27、贡豆8号、贡选1号等或本地优质夏大豆品种。
二、种植模式
夏大豆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预留行选择“2 3”“2 4”或“2 2”模式。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 3”模式:2.4米开厢的玉米预留行种3行大豆,玉米行距40cm、窝距35cm、窝留植双株,大豆玉米间距60cm,大豆行距40cm、窝距20cm、窝播3—4粒,窝留植双株。
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 4”模式:2.8米开厢的玉米预留行种4行大豆,玉米行距40cm、窝距30cm窝留植双株,大豆玉米间距60cm,大豆行距40cm、窝距20cm、窝播3—4粒,窝留植双株。
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 2”模式:2米开厢的玉米预留行种2行大豆,玉米行距40cm、窝距40cm、窝留植双株,大豆玉米间距60cm,大豆间距40cm、窝距20cm、窝播3—4粒,窝留植双株。
4、小麦、油菜收获后可根据地块条件选择“2 3”或“2 4”模式进行夏玉米间作夏大豆。
5、大豆净作或幼年经果林间套作大豆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大豆种植行数,大豆行距40cm,窝距20cm,窝播3—4粒或窝植双株。
三、播栽技术
1、抢晴抢墒适期播种
我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夏大豆最佳播期在6月中下旬。抓住雨后天晴土壤墒情好时播种,确保大豆出苗整齐。
2、种子用量
带状复合种植夏大豆亩用种3—3.5kg,百粒重轻的可适当减少用种量,确保大豆1万株/亩左右。
3、播前种子处理
大豆精选粒大、饱满、无虫口、无霉变、无杂质种子,晒种1—2天,可用大豆种衣剂和根瘤菌混合拌种,也可用0.3%-0.4%多菌灵加福美双(1:1)或0.3%-0.4%多菌灵加克菌丹(1:1)拌种,随拌随播。
4、有前茬作物土地,冬季油菜、小麦在第二年成熟收获后,油菜小麦秸秆残留在土壤表面,杂草较多,且绝大多数地块土壤黏重板结,大豆难于播种和出苗;并且机收和人工地里脱粒的地块落地的菜籽或麦粒较多,出苗后也成为豆苗的杂草。因此必须等待前茬落入地里的菜籽或麦粒出苗后才可旋耕整地,用旋耕机旋耕覆秸除草、疏松土壤、平整土地,为大豆播种和出苗创造有利条件。
5、播种
行距40cm,窝距20cm,窝播3—4粒,浅播后盖一层细土,窝留植双株。
四、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
大豆以磷、钾肥为主,整地时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施用过磷酸钙25—40kg/亩,亩施纯氮2—3kg或者施平衡复合肥10—25kg/亩,大豆出苗后,根据苗情酌施提苗肥,长势好,叶色嫩绿,不施提苗肥,长势弱,叶色发黄亩施尿素4—5kg作提苗肥,在分枝期、初花期、鼓粒期可适量喷施硼肥、钼肥、磷酸二氢钾。
2、除草
大豆在播后前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85ml/亩进行封闭除草,2~3个三出复叶后根据草情选用对玉米没有药害的除草剂进行定向除草,或人工除草,喷药选择在雨后晴天无风时进行。
3、化控技术
大豆根据长势在3叶期,5叶期或初花期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50g/亩(苗期小于20g),兑水40—50kg喷施茎叶控旺长。玉米在7—10片叶时可用健壮素、玉黄金等控旺长。
4、病虫防治
采取理化诱抗与化学防治技术相结合,利用杀虫灯 黄板 性诱剂等诱杀斜纹夜蛾等害虫。在大豆2~3叶期、分枝期、初花期分别用敌杀死与吡虫啉800~1200倍混合液喷雾防控豆秆黑潜蝇、蚜虫、豆荚螟等害虫,遇到斜纹夜蛾大暴发可用康宽(氯虫苯甲酰胺)1500液喷雾防治,或在大豆花期—鼓粒期用“杀菌剂、杀虫剂、增效剂、调节剂、微肥”五合一套餐制施药如:2.5%高效氯氟氰菊酯 5%虱螨脲 12%甲维虫螨腈 10%已唑醇 5%烯效唑,或者噻虫啉 康宽 5%烯效唑 75%百菌清 硼钼肥。大豆根腐病防治:在大豆幼苗期用甲霜灵锰锌和多菌灵400-500倍液喷施茎根部。
5、适时收获,确保质量
大豆在豆荚由青变黄时即可收毛豆,在大豆叶柄全部脱落,豆荚变褐或变黑,用手摇动豆秆发出响声时,大豆进入完熟期,即可抢晴天及时收获。有条件的种植大户可以用久保田、沃得多功能收获机械收获,没有条件的农户人工收获,且抢晴天及时脱粒和晾晒,以确保大豆品质。
附件1:
南夏豆25简介
特征特性:该品种夏播生育期134天。有效分枝3.5个,株型收敛。卵圆形叶,落叶性好,棕毛,白花。有限结荚习性,不裂荚。椭圆粒,种皮黄色,褐脐,百粒重24.9克。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粗蛋白质含量49.1%,粗脂肪含量17.5%。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四川省夏大豆品种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02.9千克,比对照贡选1号增产4.7%;在2012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123.2千克,比对照增产21.2%。
栽培要点:
播种时间:5月底-6月下旬;
种植模式: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旱地新两熟制大豆轻简高效种植模式、高粱套作大豆模式、幼果林间作大豆模式。
种植密度:①2m带状种植:玉米窄行0.4m,玉米宽行内种2行大豆,玉豆行距0.6m,大豆行距0.4米,株距0.1m(单株),亩植密度0.67万株;②2.8m带状种植:玉米窄行0.4m,玉米宽行内种4行大豆,玉豆行距0.6m,大豆行距0.4米,株距0.1m(单株),亩植密度0.9万株;③旱地新两熟制净作种植:行距0.5米,株距0.12—0.13m,亩植密度1.07万株。
科学施肥:亩施过磷酸钙20—30kg、钾肥3—5kg作底肥,看苗酌施提苗肥,增施花荚肥。
防治病虫草害:播种前封闭除草,及时防治病虫害,特别是在苗期防治地下害虫和叶面害虫。
适宜区域:适宜贵州省平坝、丘陵及低山区(海拔800m以下)夏播种植。
附件2:
川农夏豆3号简介
特征特性:有限结荚习性,下胚轴花青甙显色,花冠紫色,茸毛灰色,成熟荚呈浅褐色,落叶性较好,籽粒椭球形,种皮中等黄色,子叶黄色,脐浅褐色。四川省套作大豆特殊类型试验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27.0天,比对照贡选1号早熟1.0天;株高70.5厘米,主茎节数13.6个,有效分枝4.4个,单株有效英数65.7个,株粒数118.7粒,荚粒数1.8粒,株粒重16.9克,百粒重14.5克,完全粒率96.7%。植株倒伏率17.0%。抗性接种鉴定:中感SC3和SC7大豆花叶病毒生理小种。品质测定:籽粒平均粗蛋白质含量44.9%。
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四川省套作大豆特殊类型试验区试,平均亩产102.08公斤,比对照贡选1号增产4.1%;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105.48公斤,比对照增产8.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03.78公斤,比对照增产6.0%,增产率100%。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12.13公斤,比对照增产19.3%。
栽培要点:
适宜播种期:玉//豆套作模式下,玉米3月中旬到4月上旬播种,大豆6月中下旬播种。
种植密度:宽窄行种植,玉米亩植0.3万株左右,大豆亩植0.7万株左右。
田间管理:重施底肥,视苗情酌施提苗肥,增施花英肥。
病虫防治:苗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和叶面害虫,花英期注意防治豆荚螟及鼠害。
适宜区域:适宜贵州省平坝、丘陵及低山区(海拔800m以下)夏播种植。